本报告依托科技情报大数据挖掘与服务系统平台 AMiner、新闻事件分析挖掘和搜索系统 NewsMiner,以及人工智能主流新闻网站及公众号,从 AI 学术会议、重大科研进展、人物动态、最新报告发布等角度,分析挖掘了每月人工智能领域所发生的、对领域技术发展产生重大推动作用的事件,旨在帮助 AI 领域研究人员和业内人士及时追踪最新科研动态、洞察前沿热点。
【本期导读】
12 月份人工智能领域共发现 626 篇新闻、216 个事件,分别较上月下降 2.8% 和 8.86%。在传播热度上,本月出现三个高峰:10 日哈佛发布《大较量:21世纪的中国对美国》报告,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将在多个科技领域领先美国,所受关注最高;此外,8 日的百度联合鹏城实验室发布全球最大中文单体模型,参数规模达 2600 亿,以及 24 日的 IEEE 理论计算机顶会 FOCS2021 奖项揭晓,相关事件的热度也较高。
图 1 人工智能领域 2021 年 12 月新闻趋势
从各子领域来看,本月最受关注的是智能芯片,其次是智能机器人和机器学习,分别占比 43.82%,23.82% 和 18.53%,居于前三,具体分布情况如图 2 所示。
本月值得关注的 AI 事件有:
学术会议方面,AAAI 2022 论文录取率公布;NeurIPS 2021 杰出论文奖项、IEEE计算机科学基础年度研讨会(FOCS 2021)各奖项揭晓等;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会、CNCC2021 大会陆续举办等。
研究报告方面,联合国通过了首份人工智能伦理全球协议;IIEEE 发布《科技在2022年及未来的影响》;德勤发布《企业人工智能应用现状报告》、《AI案例精选》和《中国成长型AI企业报告》三份报告;科睿唯安等联合发布《2021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2021研究前沿报告》《全球工程前沿2021》;哈佛报告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将在多个科技领域领先美国;智源发布《2021年人工智能前沿报告》;阿里达摩院发布了《2022 十大科技趋势》;中国信通院与商汤联合发布《计算机视觉产业创新与知识产权》;智慧芽发布《2021年人工智能专利综合指数报告》、CB Insights 中国发布《2021年全球外骨骼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等。
AI 榜单方面,2021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初评名单、中国 AI 学会会士增选名单、2021 ACM 杰出科学家名单等陆续公布。
国内外高校方面,电子科大、四川大学等共建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成立亚洲首个跨国人工智能芯片设计研发联盟、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推出“壮智”计划、哈佛成立自然和人工智能研究所等。
AI人物方面,张钹院士演讲强调要加快发展第三代人工智能,推动应用更加安全和公平、IDEA 创院理事长沈向洋指出人工智能飞速发展之下呈现三大新趋势、马志明等四院士加盟微软 MSRA 理论中心、以色列量子计算之父获 2021 年艾萨克·牛顿奖;华人 AI 学者沈春华回国任职浙江大学等。
AI 领域科研重要进展,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提出了高质量的微米级光学成像装置 Neural Nano-Optics,成像效果和体积大 50 万倍的相机镜头旗鼓相当;MIT 科学家研发了可以帮助机器理解部分场景中物体与物体之间潜在关系的模型;百度飞桨公布了新版全景图,其中的产业级模型库新增了百度文心大模型(参数达到 2600 亿);DeepMind 发布了 2800 亿参数的预训练语言模型“地鼠”;高通骁龙 8 Gen 1芯片正式发布;英伟达推出 PoE GAN,可以接受多种模态的输入,还发布了 TensorRT 8.2 版本,对 10 亿级参数模型进行了优化;阿里巴巴达摩院已成功研发全球首款基于 DRAM 的 3D 键合堆叠存算一体 AI 芯片;美国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了一款可自我繁衍的活体机器人;微软与华盛顿大学合作研究出新的分子控制器,使 DNA 存储写入速度提高 1000 倍,可能有助于在未来实现商业化的 DNA 存储。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虚拟了 2000 个新的蛋白质序列等。
具体详情,请参见下文。
一、AI 顶会动态
1.AAAI 2022 论文录取率创历史新低
AAAI 2022 的接收/拒绝结果通知直到北京时间 12 月 1 日晚才公布。本次会议共收到 9251 篇投稿,其中 9020 篇投稿进入了评审环节。最终经过大会讨论决定共接收 1349 篇论文,录取率为 15.0%,创下历史新低(2019 年的录取率为 16.2%,2020 年的为 20.6%,2021 年的为 21%)。
详情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wfDOVpS5ZwAjkVJQPED7Aw
全球顶级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 NeurIPS2021 大会于 12 月 6 日至 14 日在线上举办。公布了 NeurIPS2021 的杰出论文奖、时间测试奖,以及今年新设的数据集和测试基准最佳论文奖。
NeurIPS 2021杰出论文奖 论文名称及链接 |
作者姓名 |
作者所属机构 |
A Universal Law of Robustness via Isoperimetry 链接: https://openreview.net/pdf?id=z71OSKqTFh7 |
Sebastien Bubeck; Mark Sellke |
微软研究院 斯坦福大学 |
On the Expressivity of Markov Reward 链接: https://openreview.net/forum?id=9DlCh34E1bN |
David Abel, Will Dabney, Anna Harutyunyan, Mark K Ho, Michael Littman, Doina Precup, Satinder Singh |
DeepMind、普林斯顿大学、布朗大学 |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t the Edge of the Statistical Precipice 链接: https://openreview.net/forum?id=uqv8-U4lKBe |
Rishabh Agarwal, Max Schwarzer, Pablo Samuel Castro, Aaron Courville, Marc G Bellemare |
谷歌、蒙特利尔大学、麦吉尔大学 |
MAUVE: Measuring the Gap Between Neural Text and Human Text using Divergence Frontiers 链接: https://openreview.net/forum?id=Tqx7nJp7PR |
Krishna Pillutla, Swabha Swayamdipta, Rowan Zellers, John Thickstun, Sean Welleck, Yejin Choi, Zaid Harchaoui |
华盛顿大学、艾伦研究所、斯坦福大学 |
Continuized Accelerations of Deterministic and 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s, and of Gossip Algorithms 链接: https://openreview.net/forum?id=bGfDnD7xo-v |
Mathieu Even, Raphaël Berthier, Francis Bach, Nicolas Flammarion, Hadrien Hendrikx, Pierre Gaillard, Laurent Massoulié, Adrien Taylor |
巴黎文理研究大学、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MSR-Inria联合中心 |
Moser Flow:Divergence-based Generative Modeling on Manifolds 链接: https://openreview.net/forum?id=qGvMv3undNJ |
Noam Rozen, Aditya Grover, Maximilian Nickel, Yaron Lipman |
魏茨曼科学研究学院、Facebook、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
NeurIPS2021 时间检验论文奖论文名称 |
作者姓名 |
作者所属机构 |
Online Learning for 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
Matthew D. Hoffman David M. Blei Francis Bach |
普林斯顿大学和法国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 |
NeurIPS 2021 数据集和基准测试(Datasets & Benchmarks)最佳论文奖
论文名称 |
作者姓名 |
作者所属机构 |
Reduced, Reused and Recycled: The Life of a Dataset in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
Bernard Koch, Emily Denton, Alex Hanna, Jacob Gates Foster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谷歌 |
ATOM3D: Tasks on Molecules in Three Dimensions |
Raphael John Lamarre Townshend, Martin Vögele, Patricia Adriana Suriana, Alexander Derry, Alexander Powers, Yianni Laloudakis, Sidhika Balachandar, Bowen Jing, Brandon M. Anderson, Stephan Eismann, Risi Kondor, Russ Altman, Ron O. Dror |
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 |
详情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7emj21xoRLZBWXf1mWomtw
|
|
|
|
|
|
|
|
|
|
|
|
|
|
|
|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第 41 届大会上通过了首份关于人工智能伦理的全球协议《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建议书》,供 193 个成员国采用。《建议书》定义了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共同价值观与原则,用以指导建立必需的法律框架,确保人工智能的良性发展,促进该项技术为人类、社会、环境及生态系统服务,并预防潜在风险。所建立的人工智能伦理框架主要由价值观、伦理原则和政策指导三部分组成,在可持续发展和“协同共治”的路径选择等方面达成多边共识。
详情链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8744465798045163&wfr=spider&for=pc
近日,全球最大的专业技术组织 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发布了《IEEE 全球调研:科技在 2022 年及未来的影响》。本次调研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云计算及 5G 技术将成为影响 2022 年最重要的技术,制造业、金融服务业及医疗保健行业将成为 2022 年在科技发展中最为受益的行业。针对机器人可发挥作用的工作领域,77% 的全球受访者表示,在未来 5 年内机器人将逐步被部署到企业中,从事人力资源及市场营销、IT 等多项工作。不少受访者表示:在制造和组装产业(33%)、医院和病人护理(26%)、地球和太空探索(13%)这三个领域,使用机器人可以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帮助。
详情链接:http://www.xinhuanet.com/techpro/20211208/33794637a2064289a667d1c546d1fa91/c.html
12 月 9 日,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贝尔弗科学和国际事务中心发表题为《大较量:21 世纪的中国对美国》报告。该报告称,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头号科技产品制造大国,还将在未来 10 年内成为 21 世纪全球基础性技术领域的最大经济体,这些领域包括人工智能、5G、量子信息、半导体、生物技术和绿色能源。报告认为,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已成为美国“全方位的对等竞争者”,指出在人工智能最热门的子领域“深度学习”中,中国的专利出版数量是美国的6倍。美国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预测,到 2025 年,在全球被引用最多的前 1% 人工智能论文榜上,美国将被中国挤到次席。
详情链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9006749821290322&wfr=spider&for=pc
近日,德勤推出了报告《中国成长型AI企业研究报告》,就中国成长型 AI 企业的发展特点、投融资变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不同区域和城市的相关政策和产业现状、生态圈构建、技术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发展建议等进行了全面的系统性研究。报告指出,成长型 AI 企业数量占比达到九成,其中,北京市人工智能企业的数量和专利数均位列全国第一。北京成长型 AI 企业集中分布在海淀区和朝阳区,呈现集聚发展的态势。海淀区引领北京市的 AI 发展,是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关村海华信息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前沿的研发机构都聚集于此,为海淀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了大量高端人才。上海的核心成长型 AI 企业数量上为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产业布局较为完善,商业化应用场景丰富。
详情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dp9IKL6W5UUeCuyv3fMXxQ
日前,德勤发布 2021 年度《企业人工智能应用现状报告(第4版)》。该报告对 11 个国家的 2,875 名高管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超过四分之一的受访者已经在其企业内全面部署了五种或更多类型的AI应用程序。为了评估企业的 AI 成熟度,德勤将受访企业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变革者”、“探路者”、“起步者”和“后进者”,结果发现,28%的受访企业已跻身为“变革者”,该类企业显示了高成果及大量 AI 部署,并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与最高 AI 成果相关的领先实践;受访企业为“探路者”“后进者”“起步者”的占比分别为 26%、17% 和 29%。
详情链接: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RP9AA0G051494RM.html
近日,德勤 AI 研究院发布《AI案例精选》。该报告精心筛选六大关键行业(消费,能源、资源及工业,金融服务,政府及公共服务,生命科学及医疗保健,科技、媒体及电信)里最引人注目、可应用的 AI 案例进行分析,每个案例都归纳了关键业务问题和机会,AI 如何提供帮助以及可能的益处,这些案例或多或少隐含了未来趋势,有望在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详情链接:
https://finance.huanqiu.com/article/465TWdSO36U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S10BJV70511B3FV.html
《2021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指出,中国、美国在研究前沿中的表现稳居前两位,英国、德国、意大利分别以 85.59、64.13、51.71 的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得分排名三至五位,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西班牙、荷兰以得分位于 35-50 之间排名六至十位,日本研究前沿热度指数以 31.59 得分排名第 11 位。
在 11 大学科领域的 171 个热点和新兴前沿中,美国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排名第一的前沿数为 81 个,占 47.37%;中国排名第一的前沿数为 65 个,占 38.01 %。
详情链接:
http://finance.sina.com.cn/tech/2021-12-10/doc-ikyakumx3155091.shtml
12 月 8 日,科睿唯安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2021研究前沿》报告,遴选展示了 11 个高度聚合的大学科领域中较为活跃或发展迅速的 110 个热点前沿和 61 个新兴前沿。报告以科睿唯安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 数据库中的 12147 个研究前沿为起点,今年的报告基于 2015-2020 年的论文数据分析。与往年相比,2021 年入选的 TOP10 热点前沿再次凸显近年食品科学与工程子领域的热点前沿较受关注,其中智能包装持续出现两次。
详情链接: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QV6L87K0530N4P3.html
12 月 14 日,科睿唯安、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全球工程前沿2021》报告。报告依托中国工程院9个学部,围绕机械与运载工程、信息与电子工程、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能源与矿业工程、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环境与轻纺工程、农业、医药卫生、工程管理 9 个领域,遴选出 93 项全球工程研究前沿和 93 项全球工程开发前沿,并筛选出 28 个工程研究前沿和 28 个工程开发前沿进行重点解读。报告中工程研究前沿的遴选基于科睿唯安 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引文数据和工程科技领域专家提名,工程开发前沿的遴选基于科睿唯安 Derwent Innovation™专利数据库中的数据和工程科技领域专家提名及其专利分析。
详情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1vC7ETFXDh7AE0nnVtFpUw
智源研究院采用案例征集、专家咨询等方法,向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征集 2021 年度人工智能动态、案例等内容,并通过向专业人士咨询的形式汇总观点及建议,形成该报告。指出 2021 年人工智能前沿科技趋势包括:信息模型、具身模型和脑模拟机器人的结合将诞生超级人工智能;系统研究超大规模智能模型发展和影响的新兴领域已经形成,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研发竞赛进入白热化阶段,多模态预训练模型成为下一个大模型重点发展领域;Transformer 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网络架构,并开始向强化学习、图神经网络等领域渗透等。
详情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p1bx-Myo-GpzTxskvZpECQ
12 月 15 日,智慧芽旗下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人工智能专利综合指数报告》。该报告以专利作为评价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建立专利综合模型,分别从专利基础、技术宽度和质量、专利质量与布局、当前及未来影响力、自研能力等5大维度考量企业的专利综合能力。《报告》显示,近 4 年全球共新增申请65万件人工智能相关专利,中国、美国和日本申请量分列前三,分别占比 68.5%,11.2%,6.0%。根据《报告》综合指数排名,平安集团以 70.41 分位居榜首,三星电子以65.23分位居第二,腾讯、百度、OPPO 等中国企业位列 2021 年人工智能企业专利综合指数 TOP10。报告分析认为,人工智能的创新还处于非常活跃的阶段,预计在未来的 3-5 年里还将有更多的人工智能基础技术产生,专利申请量还将大幅增加。
详情链接: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RBAGFAJ0552FJDU.html
http://k.sina.com.cn/article_7628337882_1c6af32da001010qw2.html?display=0&retcode=0
CB Insights 中国发布《2021年全球外骨骼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在技术融合上,自动化、机械工程、脑神经、材料等领域的科研成果有望优化外骨骼机器人的功能并降低成本、市场价格。在技术商业化上,从用户视角出发的安全性、功能性及友好性为关键技术方向。
详情链接:
https://www.jinglingshuju.com/article/86412157839
近日,阿里达摩院发布了 《2022十大科技趋势》,其中 AI for Science 占据了卷首位置。达摩院预测在未来的三年内,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科学中将得到普遍应用,在部分基础科学中开始成为研究工具。除了 AI for Science,趋势还包括大小模型协同进化、硅光芯片、绿色能源 AI、柔性感知机器人、高精度医疗导航、全域隐私计算、星地计算、云网端融合、XR 互联网领域。
详情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scscXydkM6VCZRdBL0-VLw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中心联合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同编写了《计算机视觉产业创新与知识产权》研究报告。12 月 24 日,在 2022 中国信通院 ICT+深度观察报告会丨知识产权与融合创新分论坛上中国信通院高级工程师周洁对报告进行详细解读。报告核心观点主要包括:一、大数据和模型算法促使计算机视觉技术日趋成熟,日渐渗入企业活动。二、全球计算机视觉市场处于初期阶段,未来或将增速发展。三、数据合规重要性日益提升,GDPR 时代监管日益趋严。四、边缘和嵌入式解决方案降低带宽需求,有助加速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自主系统决策框架。五、我国科技公司在开源方面已从学习、使用阶段过渡到参与和创新阶段。六、计算机视觉产业链活跃多类型创新主体,中国企业表现突出。
详情链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0447166918966879&wfr=spider&for=pc
12 月 15 日,ACM(国际计算机协会)公布了 2021 年度 ACM 杰出科学家(DistinguishedMember)名单。ACM 提名全球范围内 63 名杰出科学家,分别表彰他们对计算机领域的杰出教育贡献、工程贡献以及科学贡献,其中华人学者上榜 19 人,约占总入选人数的三分之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近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布《2021年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初评通过项目公示》。名单显示共计 68 项,其中杰出贡献奖 3 项,自然科学奖 14 项,技术发明奖 8 项,科技进步奖 19 项,科技进步奖(科普项目)1 项,科技进步奖(企业创新工程项目)5 项,专项奖(芯片项目)3 项以及优秀青年奖 15 项。
具体来看,华南理工大学陈俊龙教授拟获杰出贡献奖。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别有 2 个项目拟获自然科学奖,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及东南大学各有 1 个项目拟获自然科学奖。
南京财经大学、苏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各有1个项目拟获技术发明奖。
此外,浙江工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 10 余所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拟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来自 12 所高校的 13 位科技工作者拟获优秀青年奖。
详情链接:
http://gxkj.resource.edu.cn/news/16137.htm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详情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6WCBf87mQbkFQ7jJtK1C3Q
近日哈佛大学成立了新的自然和人工智能研究所(Kempner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and ArtificialIntelligence)。该研究所由扎克伯格夫妇共同倡议成立,并捐赠了 5 亿美元。
详情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aX70M-_S8ozGGRM6STXl2Q
12 月 4 日-5 日,由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主办的 2021 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在以“人工智能技术前沿与治理”为主题的论坛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学术委员张钹从人工智能治理角度,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道路。他在演讲中指出,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常常引起公平性、安全性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利用深度神经元网络来产生一些文本、图像或是语音时,有时会包含性别、种族、宗教等方面的歧视。二是现在所有人工智能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都非常脆弱,非常容易被攻击,非常容易受到环境变化影响。三是,目前深度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的技术非常容易造假,专门有一个名词叫做深度造假,这些问题很严重,也会带来很多危害性。
详情链接:
https://view.inews.qq.com/a/20211210A06BUP00
近日,IDEA 理事长沈向洋在 2021 年 IDEA 大会上提出,当下人工智能飞速发展之下呈现出了三大新趋势:一是从摩尔定律到黄氏定律的改变。过去,摩尔定律下半导体行业快速发展,驱动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如今,黄氏定律兴起,大胆预测 GPU 将推动 AI 性能实现逐年翻倍;未来,黄氏定律能否代替摩尔定律,引领几十年芯片行业的发展,值得关注。二是从聚焦计算结果到重视计算过程的转化。深度学习的出现,打通了各行各业的界限阻隔,同时计算也远超工具范畴成为了平台,引发人们对于计算过程是否公开透明、安全隐私的担忧和重视。三是从人口红利到工程师红利的过渡。中国的 AI 科技已经取得长足进步,未来发展还需要培养、积累更多的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
详情链接:
https://blog.csdn.net/tMb8Z9Vdm66wH68VX1/article/details/121689495
近日,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宣布成立理论中心,将主要聚焦于解决包括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动力系统学习和数据驱动优化等领域的基础性问题上。理论中心由 MSRA 首席研究员(Principal Researcher)、IEEE Fellow 陈卫担任主任。中心顾问委员会成员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志明、图灵奖得主 John Hopcroft 、欧洲科学院院士邓小铁在内的多名海内外大牛。
加盟院士 |
学术画像 |
陈卫 |
|
马志明 |
|
John Hopcroft |
|
邓小铁 |
详情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dtcENewtX_DjTQWZW_Oxuw
2021 年艾萨克·牛顿奖(Isaac Newton Prize)出炉。量子物理先驱 David Deutsch 获奖。Deutsch 创立了量子计算学科,建立了量子计算机的基本构成体系,其底层也就是现在大型量子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单元“量子比特”。
详情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15Kak0db22AMOFX5eM_lZg
近日,沈春华教授在其 GitHub 主页上,更新了工作单位,表示其已经于今年 12 月加入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沈春华教授本科和硕士均毕业于南京大学,于 2005 年在阿德莱德大学获得计算机视觉博士学位沈春华教授,曾在 NICTA(澳大利亚国家信息通信技术局)堪培拉研究实验室的计算机视觉项目工作了约 6 年,于 2014-2021 年之间担任阿德莱德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终身教授,其研究兴趣是在计算机视觉和统计机器学习的交叉领域。
详情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Kzgz9ANDKLI2B8FFHdGLNg
往期报告:
获取更多报告可访问:
www.reports.amin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