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并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设为星标
每天早 07 : 45 按时送达
你在刷短视频的时候,有没有刷到过叫着“潘周聃”的短视频?短短几天,这个梗好像传遍了互联网,而还有很多蒙在鼓里的人到处追问“潘周聃是谁?”,他是怎么火起来的?这篇文章,我们来给你盘盘。
作者:沐沐
微信公众号:知著网
原文标题:“狂拽学霸”潘周聃,书写着大众好恶的参考答案
题图来自网络
全文共 3955 字,阅读需要 8 分钟
——————/ BEGIN /——————
现在,大概全网的冲浪选手都知道,潘周聃,29岁,硕士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两年前的一档综艺《最强大脑第七季》。
当主持人念到“有请潘、周、聃”的时候,只见他歪头、扭脖、斜肩、侧身,如行云流水一般地完成了一套流畅的出场动作,在在座选手们的注目礼下,旁若无人地大踏步向台前走去。
(节目现场动图)
犀利的眼神、狂拽的姿势,再搭配上魔性的出场介绍,妥妥的网络迷因(一种流行的、以衍生方式复制传播的互联网文化基因)的味道。
果不其然,被奉为“狂拽学霸”的潘周聃,在赛博空间里掀起了一阵模仿热潮。
视频中,狂热的模仿者们无不竭力地做着这套“肩颈放松操”。甚至水杯、铅笔、猫粮狗粮,一切能够“扭”的东西都被纳了进来,“万物皆可潘周聃”。
(网友分享图片)
还有网友换上了潘周聃的头像自称是“分聃”,在一则则模仿视频下用“已阅”批改着作业。
(网友自称“分聃”进行评论)
面对模仿,潘周聃本聃倒是给予了大度的回应,并且解释了自己这套“狂拽动作”的来由:选手们坐得过于拥挤,为了在上场时肩膀不碰到周围的选手,才不得不侧身“扭”出。
(潘周聃回应出场动作来由)
不过,在已经演变为meme(即迷因)的“狂拽学霸模仿秀”里,他的解释更像是可有可无的调味剂。已经一个多月过去了,这场模仿依然没有要停止的意思。
潘周聃到底是怎么“挤”出人群的,已经被盘得没有了太多价值。但他到底是怎么在“你是我的神”,“羊胎素”,“怎么不算呢”等一干meme的围追堵截中“挤”出重围的,这个问题倒是有点意思。
很难想象,在怎样的机缘巧合之下,“潘周聃出场”才从万千个平平无奇的视频片段中脱颖而出成为“天选之子”。
但,可以想见的是,最早一批选择观看这一片段的人大概是出于猎奇心理。
平心而论,在不了解前因后果的情况下,这样一套以“扭”为核心的出场动作,的确很容易与“拽”产生联系——毕竟,曾经的杀马特们最爱的动作之一,就是甩动一头嚣张的长发;扭头或者甩脖,在很多人眼里,就是“狂拽”的标志性动作。
在动作之外,主持人口中的“硕士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的光辉履历更是点睛之笔,“狂拽学霸”的形象由此诞生。
名校光环、行为怪异,任何一点单拎出来都足以激起小范围的水花。
可偏偏强强联合,掀起了赛博空间的海啸。
(“学霸走路模仿秀”引发模仿狂欢)
而最早一批模仿潘周聃的人,或是受到娱乐心理的驱使:觉得这个行为很有意思,又或是为博流量与关注:这是一种模仿成本低,但吸睛收益高的选择。
不论如何,随着越来越多人的加入,个人展演变成群体狂欢。猎奇之余,更有一份调笑与戏谑的意味在。
参加《最强大脑》的潘周聃代表的是一种精英形象,本科毕业于牛津大学,硕士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拥有着让一干人等望尘莫及的学历背景的他,年少有为,初露锋芒。
而如今,这样一种精英形象却跌入大众文化中,成为了一个任由网友们戏谑的,略带滑稽色彩的模仿对象。
在网友们费心竭力地模仿中,精英形象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当被拖入“凡俗”的时候,它便与万千个被围观的标签、符号并无两样。
调笑之中,被拉下神坛任由“凡人”竞相模仿恶搞的学霸,便也是网友们为精英形象祛魅的符码。
(被网友做成表情包的潘周聃)
不过,戏谑归戏谑,在好恶分明的网友眼中,“狂拽学霸”其实并不遭人反感。
这并不仅仅是因为潘周聃看上去很拽的动作得到了合理化的解释。也不仅仅是因为,在动作爆火后,以温文尔雅的形象再次出现在大众面前的潘周聃和“狂拽学霸”的形象之间产生了某种奇妙的反差。
当“扭”在大多数人眼中已经被默认为“拽”的时候,他的行为依旧在履历和实力面前被大众合理化。
(网友评论)
对于潘周聃,很多人的评价是:“我要是有这学历,我比他还拽”。被误以为“狂拽”的潘周聃,依旧受到很多人的喜欢。
人们喜欢的是潘周聃吗,或许人们更喜欢“狂拽学霸”。要知道,曾几何时,现实中的学霸们,还在因为“谦虚过度”被骂“装”,被批“茶”。
互联网上的meme一向是长江后浪推前浪,那些被拍在沙滩上或者依旧在浪花中扑腾的meme都大致有着共同的特点:在戏谑的面具后面,遮着一张对现实困境不满的脸。
就好像,人们一边在大笑中高喊着“你是我们的神”,一边感叹着古早时期的娱乐圈还有那么多的感想敢说的“真”。
而追捧“狂拽学霸”的人们也是在追逐一种“真”。为什么相比于“谦虚”学霸,人们更喜欢“狂拽”学霸呢,因为当“拽”被理解为一种不加遮掩,自信尽显的态度时,它与代表着实力的“学霸”就会产生一种一致性。
相比于明明实力超群,依旧遮遮掩掩谦虚过度带来的自相矛盾。“一致”带来的真诚感,更受大家喜欢。
近几年来,网友们的好恶似乎都能从“一致性”的问题中找到答案。
所谓一致性,其实就是实情与表达达成统一。
比如,那些声称自己成绩不佳准备不足的学霸,被骂“装”,是因为人们讨厌委婉厌恶谦虚吗?更多时候,人们反感的其实是自相矛盾带来的虚假感。明明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却非要说相反的话。
在赛博空间里,但凡是用一致性打破矛盾的人,几乎都收获了网友们的喜爱。
(王濛在接受采访时的霸气语录)
比如,冬奥期间的王濛。霸气的濛言濛语,和她赛场上七破世界纪录的战绩,以及解说台前精准预判的实力,达成了一种一致。
我有实力,并且我承认这种实力。于是,她以一种霸气和实力兼具的“拽姐”形象出圈了。而被塑造成狂拽学霸的潘周聃,其“拽”的程度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过,可千万当心,霸气和实力是缺一不可的,倘若被认为实力不足却盲目自信,那么矛盾感就会再次出现。
就好像,刘浩存的经典语句“为什么不算呢”,何以招致网友们如此反感。抛开其被爆出的诸多黑料,在她的演技尚在被一再诟病的情况下,如此公然地表示“我怎么不算天赋型演员呢”,使人嗅到了浓浓的矛盾气息。当被认定的能力和表达出的自信不匹配,就会被认为是虚伪而不真诚的。
(网友制作的表情包)
试想,倘若以“狂拽”形象深入人心的潘周聃,被发现是徒有虚名,那么近乎于“爱称”的“狂拽”,就会瞬间沦为贬义。
有的时候,我们属实不该苛责那些给我们带来矛盾感的人,他们也可能只是在人性本能和传统思维之间徘徊而已。
在传统思维之下,“人怕出名猪怕壮”是真理,为了避免“枪打出头鸟”,我们都要做那只不露头的鸟,不显才不露富才是生存之道。
但是,追求褒奖享受艳羡,实则是人之天性。很多时候,我们是从社会的认可中获得对自我的肯定。“不争馒头争口气”,人活着有时候就是为了“脸面”。
这样看来,谦逊可能是传统规训下的自我保护策略,而通过高调的方式谋求肯定则是在填补本性之所需。
低调和高调在跷跷板的两端左右摇,在两者之间权衡选择的人们就好像是在走独木桥。过分自谦的学霸,被批虚假,过度表现的艺人被骂自大。践行凡尔赛的人们因为试图兼得鱼和熊掌,沦为被嘲讽的对象。
有关人性的谜题向来难解,我们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答案。
在机缘巧合下,因为小小误会被奉为“狂拽学霸”潘周聃就是一个参考答案,没有人会真的在现实生活中将这种“狂拽”身体力行,但至少在赛博空间里,一种现实好恶以无限夸张的方式被表达了出来:相比于自相矛盾的假,人们更爱有实力有底气的真。
可即便承载了某种意义,也并不妨碍模仿泛滥带来的暴力。在以模仿为主要行为方式的恶搞狂欢中,玩笑和冒犯的边界变得异常模糊。
人人模仿潘周聃,却鲜少有人在意他本人的态度。在工业流水线一般的复制、传播、复制、传播中,“潘周聃”是一个梗,一个模仿对象,一份快乐源泉,却惟独不是一个拥有着主体意识的“人”。
当然,如你我所期待的,潘周聃本人最后还是站了出来,对遭受的模仿、戏谑、调侃表达了宽容的态度。可是他的“一笑”却无法将狂欢之中的暴力因子“了之”。
当一个人变成一个“梗”,人家可以不在乎,我们不能没有度。
(网友评论)
而对于身处群体狂欢中的我们而言,除了“哈哈哈哈”,已经持续一月有余的模仿秀还能被咀嚼出更多的意义吗。可能很难。
迷因的诞生背后,或许有深层次的动因,可反思,却很难在一场闹哄哄的模仿秀中受到重视。即便存在反思,在娱乐化的行为中意识到的现实问题,也很难转化为人们主动改变的动力。
就好像,从“你是我的神”中人们意识到了狂人海清背后的“真”,可此后“人设”也依然会是娱乐圈秩序的一部分。
赛博空间中的模仿,大多并不遵循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总结出的“超逻辑模仿律”(从内心走向外表),而是一种情感先行的非理性行为。
“戏谑”,至多只能将人的好恶透个彻底,但是意义的文本却会在曝晒中逐渐褪色。
一场浅层娱乐,难以承担扭转现实的意义。如果说,狂欢已成必然,那么在追逐娱乐中把握尺度不伤及他人就已经是很好的选择。
赛博沃土从不缺meme,彼时的潘周聃“上场了”,下一个潘周聃或许已经在来的路上。
—————— / END / ——————
—————— / 好课推荐 / ——————
#B端产品经理如何搞定业务需求?
多个业务方,需求杂乱?
接手新项目,如何快速挖掘新需求?
如何提高对于业务和产品需求的掌控力?
5月6日(周五晚8点),前饿了么高级产品专家在线拆解具体案例,教你搞定业务需求!
👇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免费听直播!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课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