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并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设为星标
每天早 07 : 45 按时送达
MVP的意思是最小化可行性产品,是一种通过快速可持续的不断验证和矫正的完成一个产品的方法论,在互联网工作中总会遇到;本文作者解释了什么是MVP,怎么进行MVP验证,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全文共 3165 字,阅读需要 7 分钟
—————— BEGIN ——————
本文提到的MVP,不是竞技体育中的MVP,也不是王者荣耀中的MVP,而是产品设计中的一种验证方式——最小可行性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说它熟悉,是因为作为一个互联网从业者,或多或少都听说过这个词。
说它陌生,是因为你真的了解MVP的核心思想么,真的在用这个方法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感受,当年上学的时候,有的题不会做,老师一讲自己就听懂了,然后感觉自己就会了,结果下回这道题换个变式,就又不会了。
一听就知道,这属于知识,不知道就不知道,知道了就知道了。
一做就不会,这属于技能,知道怎么做,但不一定能做好。
比如学习游泳的时候,你看了很多游泳技巧,各种换气方法,但不一定会游泳,你需要泡在水中,反复练习这些方法,直到学会。
知识和技能之间的鸿沟在于技能要不断的练习,直到掌握。
仅仅知道方法论是不够的,需要把它内化成自己的能力,在相应的场景下自然而然的知道用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也是本文的写作目的之一。
本文主要包括什么是MVP、怎么进行MVP验证、一些发散的想法这几部分。
先来看两个案例:
当你有个做二手电商平台想法的时候,怎么做?直接去开发个App,做推广投放么?
多抓鱼是一个二手图书电商平台,会收一些书在平台上卖,我最近在多抓鱼上买了几本书,也卖了几本书,整体的感受还不错。
简单说下我观察到的多抓鱼,最早的时候他们只有个公众号,后来做的小程序,再后来做的App。
在一次分享中,多抓鱼的创始人说早期的时候他们是先拉微信群把用户聚集在一起,通过Excel把卖的书统计一下,再卖给其他用户。
这是多抓鱼验证MVP的方式。
你现在有个绝妙的想法,既然用户大多喜欢便宜,那我们把优惠券发给用户,给商家引流,最后从商家那里拿佣金不就好了么。
听起来很靠谱,是不是马上就去开发一个平台收集优惠券给用户,然后给商家做个核销平台,交易中心,结算中心…
有家公司是这么做的,他们先做了一个简单的网站,收集了一些优惠券,然后用PDF的方式通过邮件发给用户。
卡券的核销呢、交易呢、结算呢?人工对账。
这家公司叫做Groupon,也被称为团购的鼻祖。
通过这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MVP,就是通过最小可用的产品,来了解和验证产品对用户问题的解决程度,类似于下面这张图。
素材来源于互联网
也就是先交付给用户一个最小可用的产品,然后根据用户的使用反馈,进行不断的优化迭代。
顺便说一下上面那张图,如果你是为了解决交通问题,那下面的路径是可行的,如果你是为了造汽车,也许上面才是正确的路径。
在产品没有上线经过用户验证之前,我们是在闭门造车,一切都只是猜想,只是假设,甚至猜想本身可能都不成立。
我们最终需要的是用户接受我们的产品,以及埋单,所以我们需要尽早知道我们是不是在正确的方向上走着,以及用户愿不愿意为我们的服务埋单。
这部分主要是关于怎么进行MVP验证的一些想法,大体思路是猜想-验证-反馈-迭代,然后是一些常见的MVP验证方式。
1)定义产品的主要目标
只有在我们认为解决某个问题是有价值的时候,我们才会想要去解决它,这是我们需要验证的猜想。
这里面有2个点需要被验证,问题本身是有价值的,以及我们的解决方案是有价值的。
那需要定义清楚的就是这个功能要解决什么人,在什么场景下的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后有什么价值,方案的差异化在哪里?
2)定义用户的核心行为
想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用户需要做什么事情,核心行为是什么。
3)定义产品的主要功能
为了支撑用户要解决的问题,产品需要提供哪些相关的功能,可以先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做加法,把相关的功能都列举出来。
4)优先级排序
针对上面定义的产品功能,进行优先级排序,结合覆盖用户范围、使用频次、做了的价值,不做的问题或风险、实现成本这些来综合确定优先级。
结合一个案例来简单说下定义产品的主要目标、定义用户的核心行为、定义产品的主要功能、优先级排序这几个环节。
最近看到一个还在尝试中的互联网在线教育服务App,那产品的主要目的就是针对互联网职场人士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同时创造营收。
对用户而言,最核心的价值就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之后能够有提升。
那用户的核心使用路径就是:下载安装——进入App——浏览课程——购买课程——学习课程——课后练习。
为了满足用户的核心价值,产品需要提供相关的功能模块,按照个人理解的功能优先级排序如下,黄色为最高优先级:
以上,只是我们的猜想,需要经过用户的验证。
5)定量和定性的验证
定量验证就是通过一些数据指标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以上面的在线教育为例,我们需要验证的就是自然新增人数、DAU、留存、人均使用频次、时长、购买转化率、完课率、复购率这些指标。
定性验证就是通过用户调研、问卷调查收集用户的真实意见和使用感受。
其实就是针对MVP后续的一些计划。
假定MVP验证成功了怎么办,后续需要继续做哪些事情。
假定MVP验证失败了怎么办,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怎么应对这些失败,有没有后手?
简单总结下MVP的整个流程:
定义产品的主要目标;
定义用户的核心行为;
定义产品的主要功能;
优先级排序;
定性与定量验证;
后手,成功了怎么办,失败了怎么办?
一种方式是真的去做MVP,另一种方式做都不做。
真的去做MVP比如我们上面说的只做一个包含最小功能的版本,把不必要的东西全部砍掉。
又或者是先做个小型的活动试水,通过H5的方式进行验证,后续完善之后再作为常驻功能。
又或者是先通过人工的方式跑通闭环,比如多抓鱼的人工收集图书和订单处理。
又或者是先通过在小流量或者定点城市验证,然后再扩大到更多的用户群。
做都不做的方式指的是仅通过一些Demo或者宣传资料来进行验证,根本都没到生产那一步。
比如在可用性测试中,通过原型或者高保真原型来进行功能验证。
又或者是做一个图文详情页、宣传视频,根据宣传资料得到的反馈,再确定后续要不要继续做。
有的产品也会做众筹或者预售。
不管如何,这些方式都是在想办法利用尽可能小的成本,来验证猜想。
最后想说的是:MVP虽好,但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首先MVP的方案可能会有些粗糙,不一定能得到真实的反馈,而且测试的样本量较小的话,也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后续的决策。
假定后续要继续优化迭代的话,我们不一定知道是问题本身出了问题,还是问题当前的解决方案有问题,这些都需要继续尝试。
其次MVP通常适用于迭代周期短,迭代成本低,且会进行多次重复交易的模式;周期太长,很难看到你的测试结果,成本太高,MVP可能得不偿失,只进行一次交易的话,一开始没做好,后面可能就没机会了。
但以最小的成本验证猜想这种理念还是适用的,以硬件为例,在量产之前,有Demo设计,有小范围生产,有小范围人群售卖,都验证OK之后,才会进行大规模量产和大规模的市场推广。
我理解的MVP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从我是对的,转变为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
在想法没有验证之前,尽可能的保留变化,然后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具体来说就是:
怎么能证实或者证伪我的想法;
怎么能降低试错的成本;
怎么能提高试错的成功率;
怎么能在不出局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进行尝试?
这种MVP的方式,不仅适用于产品设计,也适用于其他很多领域。
以上,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欢迎斧正、指点、拍砖。
—————— / END / ——————
▼ 喜欢请分享&收藏,满意点个赞,最后点「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