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交平台上民谣圈有些“热闹”。
而时间线拉回到2014年,当大众介绍起民谣歌手、独立音乐人,总是习惯性地加上前缀——来自地下。彼时,公众号运营者也面临着相似的处境。更不用提,做着民谣类公众号「民谣与诗」(现已改名为「我们的民谣与诗」)的王金欢。
一场场音乐节门票的快速售罄,见证着民谣歌手、独立音乐人逐渐“出圈”,其中一些拥有代表性作品的音乐人,像李志、赵雷、陈粒,在微博上也能轻松圈粉百万。
终于,王金欢等来了资本的青睐。近日,南窗文化(前身「民谣与诗」)正式对外宣布已经于去年12月获得百万天使轮融资,由同程资本独投。
四年时间,冲破用情怀发电桎梏,民谣公众号如何转型成音乐节运营机构?有哪些盈利方式?以及未来又有什么发展新方向?为此,新榜采访了南窗文化创始人、CEO王金欢。
民谣公众号转型,
“凡是能赚钱的我们都试过”
24岁,喜欢上民谣四年后,王金欢决定做一个公众号分享与民谣有关的一切,并且尝试去写民谣地图,记录民谣与城市之间的故事。
“在今天,我发起一次招募,招募1000个梦想赞助人,为期一年,支持民谣与诗。”2015年10月1日,「民谣与诗」用户数在一年时间达到十万后,王金欢发布了这样一条推文。
“当时觉得这是一件对于自己来说比较难得的事情,只有这次是属于自己的机会”,王金欢心想。
最后如他所愿,众筹到将近十万元。王金欢辞去了同程旅游的产品经理工作,用四年时间搭建起以「民谣与诗」和「岛音乐」公众号为主体,全网拥有300万用户的音乐宣发平台。
从内容定位上来看,「民谣与诗」仍以挖掘音乐、音乐人及其故事为主要方向,原创内容篇均阅读量达到2-3万;而「岛音乐」则主要提供一些最新音乐资讯。两者相辅,延展着当初的“民谣地图”。
作为较早的音乐媒体,「民谣与诗」原创内容体现的从音乐角度表达态度和思考的风格,成为众多品牌和音乐人,如李志、程璧和苏打绿合作单曲分发的重要渠道。
对于职业公众号运营者来说,光有情怀,很难在这条跑道上继续下去。但民谣可能从根上就离钱远。期间,王金欢尝试过内容电商、知识付费,“凡是能赚钱的我们都做过,最后发现都不适合我们”。
直到前年,他在苏州参加一档创业节目,当时遇到的节目导师恰好是同程旅游的创始人。2018年同程旅游上市,一段时间的了解后,同程资本选择了投资南窗文化。
新榜:本轮融资将用于哪些方面?
王金欢:我们现在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继续建立好内容体系,二是继续用作音乐节的流动资金。
新榜:从“民谣与诗”到“南窗文化”,定位上有转变吗?
王金欢:那肯定会有,之前公众号叫“民谣与诗”,很多人认为只是与民谣、诗歌相关的内容,但是其实从一开始我们就不只是民谣与诗歌。后来,我们改名“南窗文化”,其实是告诉人们我们涉及的是整个文化领域的内容。用“南窗”就没有代指一个固定的领域,与文化生活相关的我们都会涉及,只是目前更多地聚焦于音乐领域的内容。
业务上,也开始由原先的音乐媒体开始变成有音乐节、线下音乐文化活动,以及我们现在尝试着去做音乐的制作与发行,现在主要就是以上这四个版块。
新榜:“民谣与诗”公众号在公司发展模式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王金欢:2014、2015年的时候,用户对于内容质量的需求并不怎么高,可能那时候有些文章你会觉得还不错,但是放在今天,用户就并不会觉得是好的。随着内容质量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现在做原创内容肯定是越来越难。
其次,我们之前的定位比较窄,对于民谣领域内的人物、歌或者其中的故事挖掘远远没有今天要求这么高。
但总体上,我觉得目前国内没有一个比「民谣与诗」更好的音乐宣发平台。
合作打造IP,实现第一波盈利
早在融资之前,南窗文化已经加入同程旅游众创孵化器。
同程旅游合作的景区、特色小镇等拥有优质的线下场景资源,南窗文化则可以提供宣发资源邀请艺人演出,两者一拍即合,共同打造“南窗音乐节”IP,拉动人流量的同时也实现了第一波盈利。
2018年南窗文化承办的“半岛音乐节”
2018年南窗文化一共举办了三场音乐节,预计今年将达到四五场,进一步计划着将“南窗音乐节”原创IP推出去。
新榜:去年的营收大概有多少?主要来源于哪一块业务?
王金欢:两三百万,主要还是来源于音乐节和广告收入。
新榜:南窗文化下一步有签约或培养独立音乐人的打算吗?有已经签约的吗?你们偏向选择已经有一定知名度的音乐人吗?
王金欢:有计划,但这肯定需要一段时间。我们自己的音乐厂牌就叫做“岛音乐”,对,和那个公众号一样的名称。目前还不能透露在谈或者已经签约的音乐人。
一定知名度的“一定”也是需要在某些情况下去看的。比如这个音乐人在独立音乐圈内已经很有名了,但是圈外人对于他一无所知。还有些人可能在独立音乐圈里没有什么知名度,可能在太窄的领域,比如在中国风这个领域很有名,或是其他更窄的领域。
就我们而言,还是会倾向于去选择至少在我们这个圈子里有过一些作品。而且能够被我们知道的人,绝大多数情况下,别人也会知道他。
新榜:现在景区X音乐节的合作越来越多,“南窗音乐节”将如何做出差异化?
王金欢:总的来说,南窗文化在人力和物力资源上并不是特别丰富,所以其实也做不出什么特别大的差异。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和优势,就先做吧,能做下去再说。
我们希望在内容或者文化的表现形式以及文化产品的表现形式上做更多的尝试,比如说传统意义上的音乐节只有舞台,观众听听唱歌,我们在音乐节里加上了分享环节,然后我们也在尝试在音乐节里面也加上电影放映的环节。
新榜:南窗文化接下来还有什么计划?
王金欢:计划很多啊(笑),今年的话我们还是想做一个真正好的音乐媒体,因为国内目前没有好的音乐媒体。
走到线下,尝试更多可能
融资后,南窗文化的业务增添了线下音乐文化活动和音乐的制作、推广方向,为此团队也由原来的四人扩充至十人。
近年来,随着线上流量争夺战进入白热化,越来越多人开始将目光聚焦于线下。一直在做线上线下资源联动的南窗文化,也开始尝试更多的线下音乐文化活动。
“理想的下午”线下音乐文化分享活动——作家余秀华
从对外资料来看,南窗文化目前已与诚品书店、网易蜗牛读书等众多品牌共同合作,承办文化交流分享活动。他们希望借助口号“致力于让1亿中国人享受更好的文化生活”传达让更多的人参与分享活动,并非针对特定的群体。
与刻板印象相反,看似窄众的音乐市场其实不缺人流。从王金欢平淡的口吻里,听不出对线下活动参与人数较少的担忧。露天人来人往,总会有足够的人流停下。室内会事先限制人数,而往往很快现场名额就满了,“很多报不上”。
“理想的下午”线下音乐文化分享活动——音乐人周云鹏
新榜:今年线下音乐文化活动预计会有多少场?
王金欢:纯G端的文化活动确实不多,而且不可持续,市场化程度低,所以不是我们的重点,2B的文化活动(多业态)我们还是有拓展计划的,和目前和上海新天地,上海外滩金融中心(BFC)也都与长期合作,产品形态市集+音乐演出+文化分享等,对标“伍德吃托克”,我们也有自己的独立品牌:不上班市集。
新榜:介绍一下你们的城市社群“民谣与诗同学会”
王金欢:城市社群运营还是需要有产品或者活动来支撑,当你没有产品或者活动,只有内容的时候是不够的。我们理解的“内容社群”可能只需要内容就足够了,不需要分地区。所以只有当你的产品或者活动能够去支撑,一是活动数量比较大,二是活动周期比较长,那么这个城市社群才有可能运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