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李夜
10公里试乘
原本以为这注定是一场精心策划、平淡无奇的试乘,但意外出现的“惊喜”,让整个试乘瞬间变得有趣起来。
上月,自动驾驶企业文远知行组织了一场Robo Taxi的试乘活动。黑智乘坐的18号自动驾驶出租车被小车横前直穿。
18号车,是一辆林肯MKZ的改装车。试乘路段,全程约10公里,途经香雪公寓、创新大厦、大壮广场。
当日,文远知行的路测车辆不时穿梭在路上。据了解,它们一天可以跑12、13个小时。在一排排公交、大货车、私家车中,很显眼。显眼的原因在于其怪异的外形。
在车内,黑智还看到了一个不能拍照的秘密设备。该设备主要是给安全员看的。它形似iPad,有一个大屏幕。屏幕显示18号车的运行状态、规划的路径以及周边驾驶环境。“各种传感器,感受车外驾驶环境,并将计算结果可视化呈现出来。”文远知行工程师说。
试乘途中,18 号车在揽月路保利假日酒店门口,遇到小车横穿马路,18号车先是温和地刹车,而后被安全员接管。
以此为契机,黑智和他详细地聊了,测试车如何应对超车、行人突然横穿马路或者高空抛物等。
当测试车遇到超车、行人突然横穿马路,通过文远知行工程师的讲述,黑智发现系统是这样运作的:首先,车载传感器对车、行人的速度进行测算,在考虑到车后环境及车内乘客舒适度的前提下,如果不发生接触,车辆会按照预先速度继续向前行驶;
如果接触,车辆或者加油提速,或者减速避让。据悉,文远知行的车能够“看”的距离是250米。他表示,这个距离足够车辆对突发事件作出最优反应。
“文远知行不是跟随者“
如果问韩旭,文远知行和其它创业公司有什么不同,他可能会回答文远知行是一家能够为目标坚持的公司。“有多少公司,今天做Robo-Taxi,明天做最后一公里,后天变重卡货运。我们的目标很坚定,做一件事情——Robo-Taxi。文远知行今天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包括今天的试乘活动,都是为了它一步一步落地。”
他认为,文远知行不从众,“不是说大家招人,我也招人;大家裁员,我也裁员。大家说这个东西能做出来,我就站出来,大声说能做出来。当大家都说现在很冷的时候,我也跟着说做不出来。人云亦云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尾巴公司。真正能够做出来的公司还是有理想、能够坚持的公司。”
文远知行如何一步一步落地自动驾驶?过去一年,文远知行做了什么?
测试里程方面,65万公里。测试区域分布在广州、安庆、硅谷,并不局限于广州生物岛。牌照方面,20张。文远知行称,牌照数量在国内仅次于百度。未来,文远知行计划将车队做到几百辆,但费用问题是个门槛。目前,文远知行正和政府协商,希望测试牌照可以变得更加经济。
技术方面,文远知行的数据显示,2018年1月在广州生物岛开启L4级别自动驾驶常态化试运行;2018年3月,自主研发无人车实现江底隧道穿越;2018年6月,自主研发无人车完成在暴雨天气下的安全行驶及隧道穿越;与广汽合作研发的国产自动驾驶车— —广汽文远知行GE3完成自动驾驶测试;2018年8月,公布高级车辆精准控制技术,开始远程控制系统在中美两地的搭建;2018年9月,与联通达成5G战略合作,实现全国首个5G网络下L4级自动驾驶应用,并宣布建立联合实验室。
采访中,韩旭特别提到了安全员。在试乘过程中,安全员坐在驾驶位上,双手虚握方向盘,以便随时接管车辆。韩旭认为安全员,只是自动驾驶漫长落地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的标配。自动驾驶,不在于有多少辆自动驾驶的车辆跑在路上,而是安全员能够离开驾驶座。
“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说几千辆车的问题,而是看最后谁能够有这个技术,在一些区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信心把安全员从车上拿下去。这才是自动驾驶量产的标志。大家要看清楚终极目标,要知道做什么。”
关于信心、技术做到什么程度才能够保证安全,文远知行工程资深副总裁钟华在采访中提到,“其实,我们在这上面做了很多思考。一开始,哪些地方,信心还有待加强,仍需要有安全员驾驶;哪些地方,信心很足,可以把司机撤下来。虽然司机撤下来,但我们在远程有工作人员盯着,随着辅助设备的优化,工作人员可以同时监控多辆车。出现比较难处理的情况,车会发出帮助请求,我们通过远程操控帮助解决一些问题。这样的话,也是增加我们无人驾驶车的信心。”
去年8月,文远知行公布高级车辆精准控制技术,开始远程控制系统在中美两地的搭建。随着5G商用化的到来,远程精准控制的水平将得到进一步得到加强。对运营来说,远程控制非常重要。它可以更快地促进无人驾驶的落地运营。
“我们一直希望纠正整个大众对这个行业的看法,不是说只有百分之百安全的系统才能做自动驾驶,而是做一个比人开车安全得多的系统。只要比人开车安全很多,做这个事情就有意义。”钟华表示。
规模化与落地
今年,文远知行放出的最为重磅的消息,莫过于宣布与华南最大的出租车公司、广州公交集团旗下的广州市白云出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及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组建合资公司——文远粤行WeRide RoboTaxi。
围绕着文远粤行试运营及以后,可能出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韩旭等也与试乘后的媒体沟通会中,进行了交流。
第一,以铁三角的形式落地。
(铁三角模式)
铁三角模式能够存在的原因是取得三方共赢。当地政府可以获得产值、税收和创新。车厂可以提升当地车的销售。铁三角模式,缺三方中的任何一方都不能成行。该模式需要依靠主机厂把车队建起来,需要出行公司把用户引进来,当然也离不开文远知行这样的技术公司,要不然无人驾驶车队无从谈起。“将来,我们不断复制铁三角模式在当地落地,真正把产值、税收、创新留在当地,提升当地的出行。”文远知行首席运营官张力说。
据了解,文远知行打磨、落地铁三角模式历时颇久。做了十多个版本的协议。文远并未透露其中具体细节。
至于具体的合作对象,并无排他性。“不管实力怎么样、规模大小,只要能够大家理念一样,愿意尝试这个市场,都可以去合作,甚至不排斥在一个城市里,跟两个出行公司一起合作。因为,不同市场有不同定位,都有可能。”张力说。
第二,开到生物岛以外的地方。
将来,文远知行要把车队开向全国。不过,总会有人问他们,“你在广州上路,但并不意味着你的车可以在中国其他地方上路。”这一次,该问题又被提起。
韩旭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我们做的是L4级别的自动驾驶,它本就是有限定区域。而且当一个区域换到另外一个区域,需要做一适配。广州交通状况,你不会觉得白云区和黄埔区、花都区有巨大的差别。如果我们在广州科学城、黄埔区能够跑得很好,我们有足够信心在其他区也可以开得很好。你再换其他新城市,会经过一些小调整,但是在主城区,我们还是有信心的。”
“适配”指的是某地交通特有的特点。
不是所有城市的路灯都长得一样。有些地方的车道线中间没有分割段。美国有中国没有的stop sign。广州有很多隧道,而加州没有。高精地图的采集车,跑两圈,把数据全部采集下来,同步上传即可。这些数据能够在不能被拍照的“pad”上呈现。
钟华表示,一线城市的道路的差别不会那么大。但是一线和三线的路况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比如在安庆的路上,文远知行的测试车队碰到上百辆电动摩托在路口穿行。他提到,当测试里程数越来越多,适配会越来越小。“但从第一座城市到第二座城市,会有可能增加10%或者15%的工作量,这个量会越来越小。”
第三,应对长尾场景。
长尾场景很少发生,处理方法各种各样。文远知行的基本做法是以产品作为驱动。即将推出的试运营,目的之一便是解决长尾场景。具体做法有二:第一,仿真模拟。第二,通过大量测试,通过大量数据采集,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钟华表示,“数据非常非常重要,是解决长尾场景最有效的一个办法。”
第四,如何改装一台车。
目前,文远知行的车队有三款车型:MKZ、GE3、LEAF2。这或为文远知行将来大规模试运营带来困扰。钟华表示,以后,工程开发、工程验证将尽量集中一种车型上。
目前,后装还是主要方式,把现有的车辆拿过来,进行改装。钟华估计,前装或于2022年或者2023年实现。现有的解决方案,工作站占用了后备箱的大量空间,留给乘客放置行李的空间并不宽裕。在即将进行的试运营里,文远知行还会根据乘客实际体验,进一步改进设计及车型。
在采访中,钟华透露,随着车队数量越来越大,将采用工厂作业、流水线的方式来做。目前,文远知行和A轮战略领投方,一起研究传感器3.0方案。“我们很快将推出3.0整体设计,会有一些新的传感器,整体集成度也会更高,体积也会更小。一些A轮战略投资人也会帮助我们一起把它生产出来。”
当然,3.0方案中,硬件还是装在车外。钟华说,真正一体化的车3年到4年之后推出。“当我们试运营积累更多的经验和对运营的需求有更深刻的理解后,跟车厂进行深度整合,推出的将是完全跟现在不一样的车型。”
接下来和下一步
自动驾驶如何盈利?
韩旭有一个判断:第一,去掉安全员;第二,万辆车的规模。唯有如此,才有可能盈利。韩旭将当下竞争比作百舸争流,而三年之后,形势将转为动荡整合。这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够走向去掉安全员、万辆车的这一阶段。一些公司将不可避免地被淘汰。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被淘汰的公司肯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成功的原因可能是很趋同的。”而韩旭接下来要做的是,坚持走好每一步,让文远知行不成为被淘汰的那一个。
2020、数百辆与B轮是文远知行新阶段的关键词。
2020年,文远知行将在广州限定区域开展RoboTaxi的载客试运营。上文已经提到。
数百辆,是指车队规模。
韩旭称:“5000辆一定比500辆好,5万辆比5000辆好。但这个数量在多方面条件制约下得出的。作为初创公司,文远知行要在资金燃烧速度与通过运营能够学到的东西方面,做一个权衡。”据了解,制约条件包括资金规模、政策、技术迭代所需要的里程数以及局部区域内,能够满足用户打车需求的密度等。
B轮,文远知行正在进行新一个阶段的融资。
之前,在很多场合,韩旭也提到过。在他看来,融资不仅要解决资金的问题,还要解决战略合作伙伴的问题。B轮,文远知行仍将坚持这一个原则。“当然,我们也非常欢迎机构型投资人。比如启明创投、创新工场等,对于文远知行的成长,多有帮助。”
接下来,文远知行将更多地在精细化管理和运营上着力。
随着无人驾驶车队行驶在道路上,将不可避免地对与之接触的用户、道路环境施加影响。可以想见,它将改变用户行为,乘客可能需要到指定的上下车点,上下车。目前,在广州的限定区域,文远知行设置了几十个上下车的点。
显然,挑战绝不少。运营如此庞大的自动驾驶车队并无太多前例可借鉴。文远知行需要和合作伙伴一起弄清楚并解决,包含但不限于哪里充电,如何清洁养护、如何管理后勤、安全员等问题。韩旭称,自动驾驶作为一个新兴事物。自动驾驶的创业公司要担负两个责任,一,开发新兴技术;二,推动相应的政策。“具体什么时间表,没有人可以给你时间表。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接下来,文远知行还会找一批实验的客户,找出最佳的用户体验和最佳的运营模式的交互点。
接下来,文远知行的技术团队,将从纯技术研发为主,变为以产品开发为主。更多、更接近真实运营的数据将反馈给技术研发。为此,文远知行搭建了所有云端的基础架构,希望能够接得住这些数据。
“为什么现在大家认为Waymo跑得非常好?因为它跑了1000万测试里程。Cruise为什么推迟,因为它需要更多测试。2018年,Cruise大概跑了60万英里,而Waymo跑了800万英里。对于技术研发,车队规模非常重要,我们管它叫autonomous driving 2.0。这意味着,再不是十辆、二十辆规模去做开发,而是上三位数的量去做开发。这才是下一个阶段打磨算法的正确方式。”钟华说。
*本号系创业家&i黑马人工智能领域垂直号。黑智,人工智能领域产业服务平台,专注AI行业报道,探讨AI商业价值。
2019黑马产业加速大会广州站·消费产业专场
扫码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