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健忘癌晚期的数学大神,忘记自己名字就算了,竟然还认不出自己女儿!?

2017 年 9 月 21 日 MOOC

| 全文共4848字,建议阅读时长5分钟 |

 

转载公众号:超级数学建模
微信号:supermodeling


今天,超模君看到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一个学生看见维纳在邮局寄东西,很想上前自我介绍一番,在麻省理工学院真正能与维纳说上几句话还是十分难得的,但这位学生不知道怎样接近他才好。


只见维纳来回踱着步,陷于沉思之中。这位学生更担心了,生怕打断了先生的思维,而损失了某个深刻的数学思想。

但最终还是鼓足勇气,靠近这个伟人“早上好,维纳教授!”

维纳猛地一抬头,拍了一下前额,说道“对,维纳!”

原来维纳正要往邮签上写寄件人姓名,但忘记了自己的姓名……


这位连自己姓名都能忘记的萌萌哒教授就是美国数学家、控制论之父——诺伯特·维纳


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


1894年11月26日,维纳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哥伦比亚一个犹太人家庭。


维纳的父亲列奥·维纳出生于俄国,18岁那年一个人漂洋过海,移居到美国。他通过自学掌握了40多门语言,成了著名的语言学家,担任哈佛大学斯拉夫语教授;而且有很高的数学天赋。


德国人的思想、犹太人的智慧和美国人的精神于一身的父亲是维纳的偶像。从童年到青年,维纳一直在父亲的熏陶下生活,并逐步成长为一个学者。


天才小神童


大概是遗传了父亲的智慧,维纳是个名符其实的神童。老维纳很早就发现了儿子的天赋,决心把小维纳培养成学术权威。


维纳从小酷爱读书。三岁半时,就开始读生物学和天文学的初级科学读物,沉迷书海不能自拔。(三岁时超模君还不识字呢~



六岁那年,维纳有一次被A乘B等于B乘A之类的运算法则(也就是乘法交换律)迷住了。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他画了一个矩形,然后移转90°,长变宽、宽变长,发现面积没有变化,从此打开了数学世界的大门。


到七岁时,小维纳已经开始深入物理学和生物学的领域,甚至超出了父亲的知识范围。维纳的理想是当一名生物学家。


从达尔文的进化论、金斯利的《自然史》到夏尔科、雅内的精神病学著作,从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到18、19世纪的文学名著等等,几乎无所不读。

由于长期用眼过度,久而久之小维纳患上了深度近视


小时候的维纳(有丢丢像哈利波特哇⊙0⊙)


看到儿子那么热爱学习,父母好几次都想把他送进学校学习。然而,超乎常人的智力和训练使维纳在学校里“格格不入”。父母只好把他接回家。


维纳对知识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而他父亲严厉地坚持以数学和语言学为核心的教学计划


这样维纳既通过看书学习了科学知识,又从父亲身上学会了多门外语与数学。于是维纳年纪小小就掌握了拉丁语、希腊语、德语和英语,张口就说得一溜一溜的。

然而,维纳的阅读远远地走在书写的前面,尽管他掌握了初等数学,但还要数着手指头做算术。。。


(手指头不够用喇)


直到9岁时,维纳以一名“特殊”学生的身份进入了艾尔中学,由于成绩太好不满12岁就毕业了。


博学的通才


毕业之后,列奥决定送维纳进塔夫斯学院数学系上大学,一来不想儿子冒险参加哈佛大学紧张的入学考试,二来担心把神童儿子送进哈佛会过分引起人们的注意。(12岁上大学在哪都引人注意好吗


维纳的数学水平早已超过大一学生,于是他一开始就直接攻读伽罗瓦的方程论,还经常跟父亲讨论高数。

虽然就读于数学系,但维纳在大学都是随心所欲地跨专业学习


上大一时,维纳看物理化学的书比数学书还多。他对实验尤其感兴趣,跟同学一起做过许多电机工程的实验。

大二时,维纳又被哲学和心理学所吸引。他读过的哲学著作大大超出了课程要求,斯宾诺莎(Benedictus Spinoza)和菜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是他最喜欢的两位哲学家。

之后,维纳又把兴趣放到生物学上。常常跑去生物学博物馆和实验室,跟动物饲养室的管理员成为好朋友。那段时间,维纳不是在采集生物标本,就是泡在实验室的图书馆里看各种生物学的著作。



1909年春天,维纳用三年时间修完了所有课程,15岁就大学毕业了。

为了追求小时候的理想,大学毕业后,维纳开始攻读哈佛大学研究院生物学博士学位。(哦?国外可以跳过硕士直接念博士?)


不幸的是,由于深度近视动手能力差,加上缺乏从事细致工作所必需的技巧和耐心,维纳的实验工作失败了。。。于是他放弃成为一名生物学家。(天才有点缺陷也是正常的……)



在父亲的安排下,他转到康奈尔大学学习哲学,第二年又回到哈佛,研读数理逻辑。18岁时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在博士学位的授予仪式上,执行主席看到一脸稚气的维纳,颇为惊讶,于是就当众询问他的年龄。


维纳没有直说,反而给大家出了道“猜猜我年龄”的数学题:


“我今年岁数的立方是个四位数,岁数的四次方是个六位数,这两个数,刚好把十个数字0、1、2、3、4、5、6、7、8、9全都用上了,不重不漏。这意味着全体数字都向我俯首称臣,预祝我将来在数学领域里一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维纳的回答语惊四座,大家都被他的这道妙题深深地吸引住了,议论纷纷,整个会场一下子沸腾起来。



在哈佛的最后一年,维纳获得了学校的旅行奖学金。他先后留学于英国剑桥大学和德国哥丁根大学,在罗素、哈代、希尔伯特等著名数学家指导下研究逻辑和数学,逐渐由神童成长为青年数学家。


现代的大师



1913年,19岁的维纳在《剑桥哲学学会会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集合论的论文。这是一篇将关系的理论简化为类的理论的论文,对数理逻辑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维纳从此步入学术生涯。


接着,他又发表了一篇有些怀疑论味道的哲学论文《至善》,并且获得哈佛大学授予的鲍多因奖。之后,维纳在逻辑和哲学方面陆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


1918年,维纳研读了一位病逝的数学博士格林(据说是他妹夫)遗留的数学著作,对现代数学有了进一步理解。维纳被函数分析吸引了,打算以这个为方向专攻自己的数学事业。


在哈佛大学数学系主任奥斯古德的推荐下,维纳去到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任教,并一直工作到退休。大概是麻省理工的学习氛围浓郁,维纳厚积薄发,在顶尖数学杂志上接连发表了数篇百余页的大论文,开创了多个领域。


维纳在麻省理工讲课


维纳在麻省理工学院任职长达25年,期间发生不少有趣的事:


有次一个学生问维纳怎样求解一个具体问题,维纳思考片刻就写出了答案。实际上这位学生是想问他解题方法,而不仅仅得到答案。


维纳自言自语说:“可是,就没有别的方法了吗?”


于是他面带微笑在大脑里飞快演算了一遍,随即在原答案上打了个。(学生:老师你能解释解释答案怎么来的不咯?)



1920年,维纳首次参加国际数学家会议。大会前,应弗雷歇(Fréchet,1878-1973,法国数学家)邀请,他俩共同工作了一段时间。维纳试图推广弗雷歇的工作,提出了巴拿赫-维纳空间理论

这一成果为冯诺依曼1927年提出希尔伯特空间以及希尔伯特空间中的算子的公理方法提供了基础。尽管后来维纳逐渐离开了这个领域,但他对泛函分析这一20世纪产生和蓬勃发展的新兴数学分支所作出开拓性工作己载入数学史册。


1932年,由于在广义调和分析和关于陶伯定理方面的杰出成就,维纳晋升为正教授,也因此获得了1933年美国数学会颁发的博赫尔奖。不久后,他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维纳喜欢纯粹的学术,不喜欢跟政治沾边。很快他就了解到这个高级科学官员组织的性质,便辞去了自己的职位。


1934年夏天,维纳应邀撰写了《复域上的傅立叶变换》。不久,他当选为美国数学会副会长。(维纳拒绝大家选他当会长,因为不喜欢担任行政职务)


1935到1936年间,他应邀到中国作访问教授。在清华大学与李郁荣教授合作,研究并设计出电子滤波器,获得了该项发明的专利权。


维纳(左一)与清华教授李郁荣(右一)


上世纪30年代开始,维纳开始关注布什研究的模拟计算机。


二战期间,维纳接受了一项与火力控制有关的研究工作。这问题促使他深入探索了用机器来模拟人脑的计算功能,建立预测理论并应用于防空火力控制系统的预测装置。

因为放弃了成为传统生物学家的念头,于是维纳转向生物科学领域。


经过与生理学家罗森勃吕特(Rosenblueth)等人多方面合作,加上长期艰苦的努力,1948年,维纳发表《控制论》,宣告了这门新兴学科的诞生,一经出版立即风行世界。维纳的深刻思想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重视。

他定义控制论为:“设有两个状态变量,其中一个是能由我们进行调节的,而另一个则不能控制。这时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根据那个不可控制变量从过去到现在的信息来适当地确定可以调节的变量的最优值,以实现对于我们最为合适、最有利的状态。”


《控制论》中文译本


年过半百的维纳从数学家的身份一下转变成“控制论之父”。此后,维纳继续为控制论的发展和运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控制论是一门以数学为纽带,把研究自动调节、通信工程、计算机和计算技术以及生物科学中的神经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学科共同关心的共性问题联系起来而形成的边缘学科。


它揭示了机器中的通信和控制机能与人的神经、感觉机能的共同规律;从多方面突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科学思维方式和当代哲学观念的一系列变革。现在,控制论已有了许多重大发展,但维纳用吉布斯统计力学处理某些数学模型的思想仍处于中心地位。


1959年,维纳从麻省理工学院退休。他还是伽金汉基金会旅欧研究员,富布赖特研究员,英、德、法等国的数学会会员。


1964年1月,由于在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方面并且勇于深入到工程和生物科学中去的多种令人惊异的贡献,以及在这些领域中具有深远意义的开创性工作,维纳荣获美国总统授予的国家科学勋章


1964年3月18日,维纳在斯德哥尔摩离世,终年70岁。



维纳在其半个世纪的科学生涯中,涉足哲学、数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等多个领域,并且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恩格斯曾夸他是本世纪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科学巨人。


他一生发表论文240多篇,著作14本。他的主要著作有《控制论》、《维纳选集》和《维纳数学论文集》,还有两本自传《昔日神童》和《我是一个数学家》。


作为分析学家,他建立了诸如维纳测度、巴拿赫—维纳空间、维纳—霍普夫方程等。


作为系统科学家,他提出了维纳滤波理论,发明了维纳信息论。

虽然维纳从一个小神童成长为通才,后来又“进化”成大师,但伟人也是有缺点的。除了动手能力不强,偶尔会忘记自己的姓名,维纳还会“健忘”到忘记了自己的女儿。。。


有一次乔迁新居。妻子也是了解维纳的健忘,在搬家前一天晚上再三提醒他。她还找了一张便条,上面写着新居的地址,并用新居的房门钥匙换下旧房的钥匙。第二天让维纳带着纸条和钥匙上班去了。


白天刚好有人问了他一个数学问题,维纳把答案写在那张纸条的背面递给人家。晚上维纳习惯性地回到旧居。他很惊讶,家里没人。从窗子望进去,家具也不见了。掏出钥匙开门,发现根本对不上齿。于是使劲拍了几下门,随后在院子里踱步。突然发现街上跑来一小女孩。

维纳对她讲:“小姑娘,我真不走运。我找不到家了,我的钥匙插不进去。”

小女孩说道:“爸爸,没错。妈妈让我来找你。”(求女儿的心理阴影面积……)


大概工作有多忘我,生活就有多健忘吧……



有缘的人终会相聚,慕客君想了想,要是不分享出来,怕我们会擦肩而过~

预约、体验——新维空间站

《【会员招募】“新维空间站”1年100场活动等你来加入》

有缘的人总会相聚——MOOC公号招募长期合作者

《【调查问卷】“屏幕时代,视觉面积与学习效率的关系“——你看对了吗?》


本文编辑:慕编组成员(小端午)


产权及免责声明 本文系“MOOC”公号转载、编辑的文章,编辑后增加的插图均来自于互联网,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内审核处理。


了解在线教育,
把握MOOC国际发展前沿,请关注:
微信公号:openonline
公号昵称:MOOC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数学是关于数量、结构、变化等主题的探索。
【纽约大学】最新《离散数学》笔记,451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29+阅读 · 2020年5月26日
【机器学习课程】Google机器学习速成课程
专知会员服务
165+阅读 · 2019年12月2日
听完了1000+首古风歌曲,我发现自己也能火
PingWest品玩
4+阅读 · 2019年6月2日
做机器学习和AI必备的42个数学知识点
AI前线
9+阅读 · 2018年12月6日
[遇见数学] 2017回顾 | 曾经推荐过的好书
遇见数学
4+阅读 · 2017年12月26日
蔡志忠:我不同意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笔记侠
3+阅读 · 2017年11月30日
秒杀99%大学生!中国最牛高校学霸PK,简历吓坏网友...
人工智能机器人联盟
7+阅读 · 2017年11月12日
Do RNN and LSTM have Long Memory?
Arxiv
19+阅读 · 2020年6月10日
Arxiv
14+阅读 · 2020年1月27日
Arxiv
3+阅读 · 2019年3月29日
Labeling Panoramas with Spherical Hourglass Networks
Zero-Shot Object Detection
Arxiv
9+阅读 · 2018年7月27日
Relational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Arxiv
8+阅读 · 2018年6月28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6月24日
VIP会员
相关论文
Do RNN and LSTM have Long Memory?
Arxiv
19+阅读 · 2020年6月10日
Arxiv
14+阅读 · 2020年1月27日
Arxiv
3+阅读 · 2019年3月29日
Labeling Panoramas with Spherical Hourglass Networks
Zero-Shot Object Detection
Arxiv
9+阅读 · 2018年7月27日
Relational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Arxiv
8+阅读 · 2018年6月28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6月24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