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一甲子的AI之路为何愈发坚定?我们与5位顶级大咖进行了深入探讨

2018 年 6 月 4 日 镁客网



AI时代群星闪耀时,我们和未来进行一场对话。


引言:

清晨的长江温柔平静,江水轻轻拍打着江心洲的江堤,这个古称梅子洲的江中小岛在春暮夏初的时节分外美丽。天空湛蓝江水如镜,穿过笔直秀颀的水杉林打造的森林栈道,就能看到江岛的首个地标建筑,总建筑面积约5.2万平方米的生态岛科创中心。

刚刚过去的6月1日,2018中新人工智能高峰论坛在这里举行。

这是一次汇聚了5位来自中国、新加坡、德国等国的院士,30多位人工智能专家、企业家——这是新闻资讯里的准确描述,在这篇文章里,我更愿意把他们称为科学家,一群科学家的高峰对话,一个学术和思想交流讨论的平台,无数智慧的火花在这里自由碰撞,产生化学反应。在已经到来的人工智能浪潮中,这些或许会成为推动前行的力量。

正文:

在计算机科学刚刚萌芽的1956年夏天,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召开了历时两个多月的会议,学者们经过充分的总结和讨论,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 (ArtificialIntelligence)这一术语。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教授尼尔斯·J·尼尔森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定义: “人工智能致力于使机器智能化,智能化是衡量实体在特定环境中反应和判断能力的定量指标。”

1956年,距离今天,已经有62年的时间。

作为协办媒体,镁客网有幸参与论坛全程,利用采访,在紧凑短暂的会议间隙,在开放嘈杂的环境中,与多位AI精英人物的交谈出乎意料地精彩而有深度。

当我坐在电脑面前整理采访录音,在周围不绝于耳的噪音中,他们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在反复听了好几遍之后,我明白了原因所在,是因为他们的声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坚定。

AI让我们变成更好的人类


凌晓峰(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杰出研究员、数据挖掘及商业智能实验室主任)

凌晓峰思维敏捷,乐观爽朗。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及应用、智能系统开发等方面超过25年的研究,让他对AI 的未来充满热忱和自信。

图 | 凌晓峰

在讨论到科技的发展,机器人是否可以取代人类的大脑。

他说,应该会,在50年以后,或者更久的未来,机器人大脑可以取代90%的人类。所以还是会有一小部分最聪明的人类是取代不了的。那我们就要有更好的方法去教育我们的孩子,我指的更好的教育不是指成为高考成绩最好的,而是各方面包括思维掌握的最好的人类才能够制造和掌控人工智能,让它为人类服务。

现任苏州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的凌晓峰屡屡提及教育的话题,在他看来,人才的教育培养,教育的方式、课程的设计等方面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毕竟,50年后,我们的后代正成为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中流砥柱。

当问到我们要不要担忧,像霍金说的那样......

凌晓峰说,我们现在没法担忧,也不需要担忧。那是50、60年甚至更久之后的事情。现在人工智能做的事情是帮助人类从一些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更方便快捷美好地生活,为什么不呢? 我们没有必要因为担忧半个世纪以后的事情而在当下否定人工智能,等到人工智能发展到20年、30年后,我们会变得更聪明的、更优秀、更懂人工智能,那个时候就可以来引导、来掌控它往正面的积极的方向发展。

当我在列采访提纲的时候,我想到了霍金这句被无数媒体转载的话,曾经引起巨大的反响和讨论。所以当然要问。然而在与他们对话中,这个问题问过了,他们认真解答了之后,我突然意识到,霍金真的是这样说的吗?这到底是不是他的原话?作为NASA爱好者的我,虽然是理科小白,仍然下定决心去读《时间简史》和《宇宙简史》,结果意外地发现是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霍金是真的伟大,不仅仅是世界杰出的科学家物理学家,更是出色的哲学家和作家。大多数时候,这样的大师通常会非常全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很少以偏概全。

然后我去找到了霍金说这段话的演讲视频,然后,。。。。果然.....

霍金说:强大人工智能的崛起,对人类来说,可能是最好的事情,也可能是最糟糕的事情。.....简之,成功创造人工智能,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事件,但也可能致使人类终结,除非我们学会如何避免其危害。这一点没错啊,人工智能的大发展真正应该值得警惕和防范的,不是人工智能本身,而是人类自我的意识和格局。更不用说霍金指的那个人工智能是相当于人工生命的强人工智能时代,距离现在的我们,还非常遥远,遥远得无从谈起。

我不知道采访的时候,他们是否知道霍金的原话不是这样的,又或者这样的问题他们已经被问过几百遍了。然而他们还是认真耐心地解答,同时不乏独特有趣的见解。这一刻,我意识到,即使在普通的生活中,具有溯源而上探索真相的科学精神仍然非常重要,我们有还原事实知晓真相的权利,而不是简单的人云亦云。

AI 应用领域的任何一个percent的进展

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陈涛(科大讯飞轮值总裁)

天才少年长大后的样子,这是陈涛给我的的第一印象。

采访中他思维敏锐、独到风趣、真诚坦率、反应迅速、语言能力极强。1996年,一群天才少年组建了自己的小团队,这是科大讯飞的雏形,团队被称为中国科技大学最聪明的一群人,其中包括网络ID名为“绝地战警”的陈涛。

1999年,科大讯飞正式创立。

图 | 陈涛

18年过去了,2017年6月27日,《MIT科技评论》评选“全球最聪明50家公司”的榜单在北京全球首发,有9家来自中国,科大讯飞超过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公司,排名国内第一,全球第六。

科大讯飞是中国在校大学生创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它是中国高科技创业公司成功孵化的代表性企业;是当下中国人工智能概念股的龙头企业;是立足解决中国市场所需而后称霸世界的代表性公司。

如今,陈涛担任这家公司的轮值总裁。但在很多个停顿的瞬间,他清澈而坚定的眼神,凝神思考的专注,还是当年那个埋头搞算法做研究的科学少年。

  • 人工智能不是风花雪月

现在的算法,即人工智能的算法和应用的突破,有非常基础的苦活累活是躲不过去的,陈涛说。

“人工智能不是风花雪月。”

比如数据训练的人工标记,必须时刻挑出来看,像Google 、Facebook这些公司现在做的图像识别技术研发等等,里面都会有大量辛苦繁琐的工作要做。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基础研究,包括数据团队、包括翻译、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到认知智能等等各方面。所以说,在这些领域,不是一直会有外界所理解的那种突破,一个进度有percent的进展,都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 专注心中热爱,不要想太多

不要忘了人工智能本身是依靠海量数据训练的算法,不是凭空出现、无本之木。人工智能技术大规模的提升背后,需要行业本身的发展和积累,很可能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铺垫。

“所以,不要想太多。目前阶段的弱人工智能只是工具而已,我们的职责就是如何让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陈涛认为,外界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担忧和恐惧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那是强人工智能的领域,目前还处于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和初步应用阶段,这种担忧对于当前的我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 比人类更强大的不是AI,而是掌握AI的人类

谈到著名的AlphaGo对战人类围棋大赛,陈涛说,简单来说,AlphaGo下一盘棋可能需要3000美元的电力和算法消耗,而柯洁只需要一碗饭。这从能量和成本的角度,就完全没有可比性。

人可以与羚羊进行奔跑比赛吗?或者说,人一样跑不过汽车,没有可比性,这是一样的道理。

柯洁输了,但是柯洁输给的不是人类,而是人类千万年来发展所积累的智慧总和凝聚制造出的智能机器,这本身,就是对人类智慧的赞美。

人工智能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未来,比人类更强大的不是AI,而是掌握AI的人类,陈涛最后说。

我们有“心”和“新”

这是机器人永远替代不了人类的


李伟亮(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端机器人中心兼任副教授)

· 机器人一直在等待AI的到来

虽然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外表儒雅的李伟亮看上去却有着中国传统学者的气质。

“我从事多年机器人的研究,现在就是最好的时代。”李伟亮兴奋地说。都不用问,他热烈而直接地开始讲述。

机器人技术其实已经非常成熟和完善了,从事机器人研究的学者也都是具有几十年的研究经验和智慧的科学家。现在有了AI......哇!你知道这种感觉吗?就像冥冥之中上天注定一样,AI 的突然降临,就像机器人一直在等待,然后终于等到了......他的语气激动的像个发现奇迹的孩童,眼睛闪闪发光。每个人都被他感染到了。

图 | 李伟亮

现在AI的浪潮已经来临,将全面赋能机器人,并通过不断的深度学习来丰富和强化机器人在各大场景中的实战经验及适应能力,带来更多应用和发展前景。机器人将更准确,更程序化更智能化.....还有比这更棒的事情吗!

也许只有在这样的场合,才能看得到一位严肃的著名科学家会用那样激动的语气,向周围的人分享他的喜悦和兴奋,率真而亲切。

在李伟亮看来,AI与机器人的结合必将取代掉大量低效并且重复的人力工作,从而将人类从机械无趣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这是新的产业革命,必将改变世界。

  • “用心”与“创新”,机器人永远代替不了人类

那既然这样,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会不会最终取代人类?

当我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李伟亮沉默了5秒钟,然后他伸出右手握成拳头,缓缓放在左胸心脏的位置,微笑着问我,你觉得机器人有“心”吗?又说,我觉得它是 empty,而我们是有“心”的。

那一刻,我被感动到了,这真的是很动人的一瞬间。生而为人,我们是独一无二的,应该为人类感到骄傲。

他又举起左手,竖起大拇指,说,这是“新”,是创新的“新”,作为人类,我们 需要用心不断创新,不断思考,不断超越人类本身,这样才能引领机器人为人类服务。

无人驾驶的意义太大了

我必须要做点事情


张天雷(主线科技创始人,CEO)

6月1日的下午,张天雷在论坛上演讲,他的题目是《智能驾驶产品之路》 。在这之前,我刚刚结束对他的采访。因为时间关系,采访有些仓促紧张。突然两个年轻人急匆匆地从走过来,问站在会场后门的我,请问张天雷的演讲开始了吗?我说是的。他们立即走进去找了位置坐下来听。我不知道这两个年轻人是特地赶来听这场演讲的还是怎样,但我突然想起刚刚的采访中,张天雷说的那句话:无人驾驶的意义太大了,我必须要做点事情。

或许,无人驾驶的意义在这个时代,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

张天雷,清华大学博士,现任北京主线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人工智能学会智能驾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师从中国无人驾驶泰斗李德毅院士,全程参与了中国最早的18次从北京到天津的无人车公共道路测试。

图 | 张天雷

2004年,张天雷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大二就开始跟着李德毅院士进行无人驾驶方面的学术研究。

“最初是无人驾驶的研究和一些工程实践,后来慢慢觉得还是需要有一些具体的抓手,能让我研究的东西对社会产生一点影响。”

“后来我建议百度做这方面的研究,包括我的博士论文也是跟百度合作一起做的。百度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在百度三年时间,也到了张天雷决定离职的时刻。

“因为百度关注的领域更多是在乘用车这方面。而我个人觉得商用车物流这方面会更有落地的可能性。”

于是,2017年初,31岁的张天雷创立主线科技。

  • 无人驾驶真的能用起来

无人驾驶技术究竟怎样才能从实验研究走向真正的产品运营?

张天雷这样解释:“无人驾驶跟我们开车的原理其实是一样的,就是感知周围的环境,计算机做出决策,最后车辆进行执行,按照这三步来进行。”

“具体到我们现在运营的港口场景,就是和天津港一起发起了智能电动的集装箱牵引车关键应用技术研究。车队运集装箱的过程,具备路程不长、场景相对简单、是可控的这些因素。我们特别注重这个东西真的能用起来。我们的目标就是,这个产品是真正能够投入使用。所以 一个技术有很长时间的积累经验是前提,另外我们对工程化和产品的认知,跟很多初创团队还是不一样的。单单去把一个技术推到极致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为了做一个产品,不能光聚焦在核心技术本身,就是说核心技术给你带不来产品,产品是一个融合综合因素的产物。”

踏实稳健的张天雷反复强调“真的能用起来”,对他来说,这是最实在也是最重要的。这位才30岁出头的年轻人对待他的产品有着超乎寻常的细致和耐心。

“产学研用是一个滚动的过程,前期有一些积累,做成了产品,产品在应用的过程中会遇到问题,和一些新的边界的挑战,这些挑战的数据可以反馈到工程师那里,再进行研究。所以其实这里面最重要的,还是-----真的用起来,如果连用都用不起来,永远就没有反馈,没有反馈就发现不了问题。”

现在,主线科技在天津港投入的3辆车,已经成功运营了2000多个小时。不久将增加到10辆车。成功的案例吸引了大批业内人士前去参观,成为无人驾驶的“标杆工程”。

未来,张天雷将进一步推进其他场景的落地研究,让更多的人认识无人驾驶,享受无人驾驶带来的方便和效率。对他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会很艰辛,但更多的是充满挑战和乐趣。

善用科技惠及社会


莫伟群(安德医智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莫伟群的采访是最特别的,这个带着谦和笑容的年轻人看起来有点羞涩。

图 | 莫伟群

而事实上他和几个创始人成立的安德医智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疾病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共同研发BioMind™ 天医智™,是全球首款MRI、CT神经影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产品,涵盖了脑肿瘤、大小血管病变、卒中等疾病。

  • 如何利用科技惠及社会

“如何善用我们的科技惠及社会是我创业的初衷和宗旨。我想到医疗领域,医疗资源在全世界的匮乏导致医疗行业的发展遇到瓶颈,全世界的医疗专家缺口有1700万,呈一个金字塔的机构分布。非常缺医疗人才。”

谈到创业的初始,医疗行业发展的桎梏,医生和患者的困境,使莫伟群深受触动,如何用科技帮助这个行业,他开始了深入思考和研究。

  • 图像是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应用价值最集中的一个领域

“深度学习的应用价值最集中的地方是在图像这方面,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在于大部分疾病可以利用图像来进行诊断。”

这是莫伟群研发团队的核心技术所在,利用人工智能通过对海量疾病信息的深度学习,通过图像诊断疾病,提升诊断效率,诊断准确率可达到90%以上,相当于一个高年资医生的水平。

若学习天坛医院脑病诊疗经验的“BioMind天医智”成功学成“毕业”,基层医院接入该系统后,相当于引进一名拥有国际领先技术的神经疾病诊疗专家,脑病患者不必奔波大城市、挤在大医院,“家门口”就能获得高品质、个性化的诊断、治疗方案,将极大缓解疑难重症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这将是一个在医疗行业具有变革性意义的产品。

  • 我想到最好的一个AI应用

在会场休息的一角,莫伟群讲述了他的创业初衷、核心技术、产品的意义。我们坐在生态岛科创中心三楼巨大的落地窗旁边,下午四点多的夏日夕阳斜斜地射进来,洒在他身上,给他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色。我们愉快地交谈着,就在采访要结束的时候。我随口问了一句,可以谈谈您现在能想到未来其他AI应用的场景吗?

他沉吟片刻,换了一种温柔而缓慢的语气说,我比较关注Depression人群,趋势日益严重,我想帮助他们。要知道抑郁症患者很多具有不想说话拒绝交流的症状,他们会整夜失眠,然后在世界都沉睡的凌晨,他很有可能想说话,想得到别人的安慰和陪伴,然而身边没有人。这个时候就会有这样的一个AI机器人,陪着他,听他倾述,给予关怀的话语,缓解他的无助和焦虑,这样让他更好地康复.....

我听着,这个场景引起了我的遐想。我想到了小凤雅事件,想到还在贫穷困苦中挣扎的人们,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心酸难过的故事。人类真的很脆弱,但人类也是真的了不起,不是吗?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创造文化,发展科技。一个赤手空拳的人,做不了什么,一旦拿到合适的工具,就犹如神助,保持尊严,更好地活下去。科技是解放人类的武器,它给予我们开拓新未来的能力和勇气。

后记


这是值得纪录的时代故事。在科学面前,语言还是稍显浅薄,或者说,我们的语言太过平庸。科学的奥秘,不是通俗的文字可以解释、渗透,或者妄图解构的。但文字可以把这些精英主义,这些代表人类最睿智的大脑所表达的复杂一面简单化,给予大众所能够理解的叙事,并感动他们,仰望群星。

人工智能被视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当人工智能的热度和泡沫退去,最终留下的,是他们,他们的智慧和坚定重新定义了科技创新。

向文中的五位科学家致敬。知识的力量永远值得敬畏,而他们,一直拥有改写人类未来的力量和底气。

 /- 推荐阅读 -/

 华大基因“杀死”畸形胎儿

 “老人”科沃斯:为20岁加冕

▲ 马云和他的区块链门徒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第一产业媒体

提供最有价值的行业观察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张天雷,北京主线科技有限公司CEO、CAAI智能驾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博士,智能驾驶决策规划控制与仿真专家,ISO26262 认证工程师、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驾驶在物流运输中的应用,参与了科技冬奥、科技部、天津港、上海临港等多个智能驾驶示范应用项目,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拥有 10 余年的无人驾驶领域研究经验,参与了 10 余款无人驾驶车研发,在智能驾驶领域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
Yoshua Bengio最新《深度学习》MLSS2020教程,附104页PPT及视频
专知会员服务
129+阅读 · 2020年7月10日
Python数据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99+阅读 · 2020年3月9日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69+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报告 | 2020中国5G经济报告,10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97+阅读 · 2019年12月29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1+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腾讯传媒丨2019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简报:AI正在如何改变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4+阅读 · 2019年5月29日
【财富空间】一个人真正的资本是什么
产业智能官
6+阅读 · 2018年3月16日
李开复为何说年底人工智能泡沫要破?
数据猿
4+阅读 · 2018年2月5日
AI 领域最最稀缺的人才——人工智能架构师
人工智能头条
5+阅读 · 2018年1月8日
大咖来信 | 李开复:北美AI时局图
量子位
4+阅读 · 2017年12月11日
如何教育人工智能这个全球74亿人共同的小孩?
微软研究院AI头条
3+阅读 · 2017年11月17日
微软洪小文:AI 还是个小学生,资本请慎重!
EGONetworks
4+阅读 · 2017年9月6日
Arxiv
5+阅读 · 2019年6月5日
Arxiv
30+阅读 · 2019年3月13日
Arxiv
7+阅读 · 2018年8月28日
Arxiv
29+阅读 · 2018年4月6日
Arxiv
27+阅读 · 2017年12月6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相关论文
Arxiv
5+阅读 · 2019年6月5日
Arxiv
30+阅读 · 2019年3月13日
Arxiv
7+阅读 · 2018年8月28日
Arxiv
29+阅读 · 2018年4月6日
Arxiv
27+阅读 · 2017年12月6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