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传媒丨2019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简报:AI正在如何改变

2019 年 5 月 29 日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转自 腾讯传媒


2019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2019 GAITC)“人工智能与媒体融合前沿论坛”于5月26日上午在南京紫金山庄举行。来自主流媒体、传播学界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集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时代传媒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分享和广泛探讨。


一、信息生态学:谁是你的专属KOL?


来自诺丁汉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的教授Natasa Milic-Frayling在大会上分享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信息生态学(Imformation Ecology)。信息生态学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人、技术、人造物品与价值观念。这几个因素在日常生活中的互相影响,形成了他们之间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模式。并且,生态学的视角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相关人士怎样被AI影响,并且找到AI应用的最佳方式。


为了更具体地探讨这个问题,Natasa教授介绍了一个让关系网可视化的产品——NodeXL。这个免费软件可以通过授权访问社交媒体网络,将复杂的人脉联结转化为清晰的关系网络图。与专业软件不同的是,NodeXL是专门为没有编程经验的用户设计的。利用这个软件,普通人也可以对自己的各种社交网络进行数据的收集分析,并且最终生成可视化的图片。所以,即使在庞大的关系网中,你也能借助这个软件轻易地找到朋友圈里与其他人联结最为密集的灵魂人物——他们就是你的KOL(关键意见领袖)。


用NodeXL分析你的推特账号


二、新瓶旧酒:内容与技术的融合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的赵子忠教授阐述了他对一个问题的思考:内容和技术正在以怎样的方式融合?


首先是技术平台的新闻化。无论互联网发展到哪个阶段,从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直到现在的APP,新闻大都是一个必须做的版块。这样的做法,就像小区内处处都有的限号信息与天气预报,把对新闻信息的基本需求,变为带给平台的关注与流量。


其次是新闻媒体的技术化。在这十年前,新闻媒体做了大量努力,最重要的是要想获得技术能力。传统媒体跟着互联网发展的步伐,先建网站,后来传统媒体也建了搜索引擎,电商也有人试。到了目前,大家又都在做客户端、中央厨房(新闻采编系统)、数据中心。


最后,这是一个关乎“新生”还是“原生”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内容适应技术还是技术适应内容的问题。因为底层技术在开发之初对内容的传播是缺乏考量的,这会使得传媒一直在适应技术。比如,新闻传播要适应微博、适应微信、适应头条。所以,如果能在一个以考虑内容为前提技术体系框架下来推动传媒业的发展,让内容成为“原生”,让新闻媒体来改造人工智能,也许会是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


赵子忠教授在大会上进行分享


三、新闻工作者联盟:人工智能新闻


来自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章于炎教授,分享了关于新闻业的两种新趋势:增强新闻与自动新闻。


增强新闻是新闻业的“自动化”。借助人工智能,记者能够做出更广泛并且更精准的报导。一个最显著的例证是,美联社从2014年开始使用算法自动生成企业收益报告。在这期间,记者工作时间的20%被释放出来,同时提供给客户的收益报告数量增长了12倍。


另一种是自动新闻。这指的是利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生成(NLG)、自然语言处理(NLP)的方法,让机器在较少干预的情况下,自主完成新闻写作。在此情况下,“自动新闻编辑”等新兴岗位开始出现。


美联社出版的《增强新闻的未来——智能机器时代下的新闻中心指南》


四、机器行为学:机器人混进社交圈


社交机器人(social bots)是近几年来新出现的一个概念。他指的是在线社交网络中的计算机算法。社交机器人通过模仿社交媒体上的人类用户,操纵公共舆论并瓦解组织化的传播。政治机器人是其中一类。


政治机器人扮演着一个小而极具战略重要性的角色,并且越来越多的政治团队正在积极地使用政治机器人。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张洪忠教授在这次分享中引用了一个国外数据,其中表明2017年度中42.2%的网络流量不是人类。在诸如美国大选、英国脱欧等实际政治事件当中,政治机器人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社交媒体逐渐成为“人”与“社交机器人”的共生空间。社交机器人不再是一种传播媒介(medium),而是传播中的对话者(interlocutors)。这将引出一个全新的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并且首先要考虑的是,我们如何定义信息空间中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操纵舆论的政治机器人


五、终级媒体:皮层投射


什么是终极媒体?目前绝大多数媒体需要刺激人的感官来传达内容。但北京大学的黄铁军教授的研究表明,也许未来有一天,我们可以通过直接刺激脑部的感官神经来达到视听效果。


目前的技术情况下,美国和德国的项目已经做出了可以刺激视神经的视觉假体。视觉假体通过刺激盲人的视神经纤维,帮助患者重建光明。基于这个原理,如果正常人想要感受虚拟世界,可以有一种比电影更好的方式——比如闭着眼睛看电影,而这是极有可能的。并且,考虑到要满足大众的接受程度,一种无线的刺激方式显然更好。这种可以实现的技术叫透颅刺激。


如果做到了,将来的媒体会比虚拟现实(VR)还要真实,你根本什么都不用带,接无线信号就可以看电影了。


但是这个东西还存在着很多技术的挑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只是技术进展的一种可能性,还很不成熟。如果未来能够实现,也将会伴随着法律的管控。


黄铁军教授分享有关脑科学的科研成果

登录查看更多
4

相关内容

诺丁汉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数据科学系主任、教授,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客座教授,斯坦福大学MediaX杰出访问学者,ACM欧洲理事会成员等。长期从事信息科学与数字内容管理和分析方面的研究,专注于技术对个人和社交计算的影响,通过参与跨学科和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项目,挖掘在线交流和社交互动的新范例,促进合作方法,探索机遇和应对数字系统的挑战。个人主页:[https://www.nottingham.ac.uk/computerscience/people/natasa.milic-frayling](https://www.nottingham.ac.uk/computerscience/people/natasa.milic-frayling)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69+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2020十大科技趋势」
专知会员服务
106+阅读 · 2020年1月2日
报告 | 2020中国5G经济报告,10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97+阅读 · 2019年12月29日
【白皮书】“物联网+区块链”应用与发展白皮书-2019
专知会员服务
93+阅读 · 2019年11月13日
大伽「趣」说AI:腾讯云在多个场景中的AI落地实践
人工智能头条
4+阅读 · 2018年8月1日
预言|李开复预见2018:明年会有一批AI公司倒闭
机器人大讲堂
6+阅读 · 2017年12月15日
羞羞的AI,如何改变色情产业?
虎嗅网
9+阅读 · 2017年11月24日
AI潮流之中,你该关注这些公众号
人工智能头条
3+阅读 · 2017年7月28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9月12日
Arxiv
7+阅读 · 2018年4月24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