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社
“创业的机会好像越来越少,门槛越来越高,创业的风口已经过去了吗?”
/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王雷生
不久前,一位帮助创业者融资的财务顾问给拉勾网创始人、董事长许单单透露了一组数据,1万个天使轮公司只有200个公司能到C轮,98%都死掉了,而C轮最终走到D轮或者IPO的比例可能不超过一半,“这意味着1万个拿了天使轮的公司里,99%都走不到终点。”许单单说。
他也从拉勾网上的数据感知到了变化的发生,“新创立公司的速度绝对是变慢的,互联网小公司的数量在降低,传统行业的公司在变多。”
拉勾网创始人、董事长许单单 图片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社
一家的数据或许并不足以支撑新变化正在发生的结论,但近两年火热的人工智能等创业潮中,高技术、高学历的创业者脱颖而出,每个领域的竞争都在变得日趋白热化,资金也开始向头部公司集中,“创业的机会好像越来越少,门槛越来越高,创业的风口已经过去了吗?”在12月10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主办、一汽-大众奥迪作为首席战略合作伙伴的2017(第十六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埃森哲战略大中华区总裁余进这样问到。
埃森哲战略大中华区总裁余进 图片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社
e袋洗创始人、董事长张荣耀亮出了自己的观点,“现在(依然)是创业的绝佳时代。”在他看来,已经创业的27年里,从没有见过哪个时候创业者有如此多的鲜花、掌声与资金。2016年初他就明确了这一观点,近两年时间过去,他依然笃定如此。
e袋洗创始人、董事长张荣耀 图片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社
微鲸科技CEO李怀宇略带玩笑的说,“只有脑子坏掉的人才会创业, 创业第一个肯定是自己折腾自己。”微鲸科技2015年8月推出互联网电视,与小米、乐视并称三驾马车,但过去一年行业出现的变局让他对创业者的标准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在他看来,创业者需要能做非常有逻辑的好的决策,从失误中反思提高,另一个“是企业家精神,要负责到底。”而符合这两点的人并不多。
微鲸科技CEO李怀宇 图片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社
乐友孕婴童创始人兼CEO胡超对于创业的心态特别看重,在她看来,如果抱着投机的心态,最终的结果可能会很失望“很多时候一旦开始了就没有退路。如果真的是希望创造去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即便你失败了你也能够接受。”
乐友孕婴童创始人兼CEO胡超 图片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社
既然都依然看好创业,那下一个机会在哪里?乐居控股CEO贺寅宇把视线投向了传统行业的升级,成立于2008年的乐居,通过为新房、二手房和家居提供O2O整合服务平台,已经在2014年实现美股上市。这些成功的经验使他对于传统行业的数字化、互联网化和线上线下融合化非常看好。
乐居控股CEO贺寅宇 图片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社
脉脉创始人兼CEO林凡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曾担任搜狗网技术总监和大街网技术合伙人,2012年他创办淘友网并在一年后推出脉脉,今年11月15日,脉脉宣布获得7500万美元C轮融资,并宣布将于2019年上市。这样的背景让他对于技术进步非常敏感。
脉脉创始人兼CEO林凡 图片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社
在他看来,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基因技术领域都有很大的机会,“要关注技术的进展,同时让更多人才流动起来,就能捕捉住行业和社会进步的机遇”林凡说,“技术革命速度在加快,很多万亿级美金公司未来20、30年会快速涌现”。
附:参会嘉宾发言,有删减
创业的风口
主持人:有人说创业进入了深水区,机会越来越少,门槛越来越高,创业的风口过去了吗?
张荣耀:现在是创业的绝佳时代。我创业20多年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创业者有这么多的鲜花、掌声和资金。过去创业哪有这样的感觉,各种资源匹配肯定是从来没有过的,是创业的好时代。
另外从性格上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创业的确是很少一部分人干的活,每个人都创业肯定是太可怕了。每个人都可以创新,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创业,现在很多人很浮躁很投机,觉得创业就是发大财和成名,这很可笑,对社会、股东、团队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创业者可以烧钱,但不可以玩忽职守。形势不好的时候股东、用户、社会全都不管了,开溜了,创业者的责任是非常大的。
创业真的是马拉松。转型、赛道、成长对股东、团队所需要的资源和禀赋是特别不一样的。e袋洗三年时间把这些动作全部完成,很考验团队的担当和责任,如果只是一个投机的团队,会出问题。
创业何以为业?不是说钱多就是业,真要是对社会的进步,以及对用户的价值。创业的核心就是问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是否对创业有深刻的认识,这是关键。
李怀宇:创业第一个肯定是自己折腾自己,只有脑子坏掉的人才会创业,正常人不太会想到会创业的。
创业的人有两个很核心的素质,一个是企业家精神,要负责到底,第二个是商业判断,每件事你能够做非常有逻辑的好的决策,失误了能够反思和提高。这两个点叠加,适合创业的人比率上不会太高。
但是,提倡大众创业有积极一面,中国文化里面中庸文化太多,另外从心理上每个人都不愿意改变的,都有舒适区,创业就是要走到非舒适区,让自己不舒服,痛苦才是创业。中国社会需要大量的愿意去走出舒适区去挑战,这是市场的活力和国家的进步。大众创业是不理性的,不可能有那么多人创业,但这种精神是对的。
创业确实很难,不是每个人能创的,而创业是对的,社会要鼓励创业,要有颠覆的精神,只要对生活有不舒服想改变它,这就是一种创业的精神,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现在创业成功率很低,但还是值得我们一起去尝试和改变。
贺寅宇:今天所有科技的发展,给创业带来了更好的环境,并不是说门槛提高了。后发有后发优势,如果有这样的合适的环境,对于创业来讲,反而是更加有利的。
但如果想办家企业等着上市,初心就是错了,我们做一家企业本质是干什么,需要解决这个行业当中或者是这个社会当中的问题。我们讲通俗一点,这是个生意,稍微高尚一点,就是既把钱挣了同时又能够推动这个行业的进步。
今天各方面的条件非常具备,未来巨大的机会是什么?很多传统行业已经意识到应该数字化、互联网化、线上和线下融合化,但是在这方面,可能缺乏一些技能,在这方面本身是大有可为的。
胡超:创业分两种:一个是主动创业;一个是被动创业。很多人刚开始是被动创业,迫于生计生存创业了,卖什么都火,那可能是浅水区。现在发觉了行业的痛点,想去解决问题,进入了主动创业的阶段。
相对过去盲目创业,这个时代资本也更加理性,不是处处有机会,更需要抓到消费者的痛点,变成一个可以发展的事业,如果简单地去解决一个痛点问题,其实也谈不上创业。
很多人抱着特别投机的心态,可能你会蛮失望的,创业的成功率不是特别高。创业大家是往前走,很多时候一旦开始了就没有退路。如果真的是希望创造去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即便你失败了你也能够接受。
创业精神真得要有,代表一个民族是不是敢于放下自己现有的一切,然后重新去创造,重新把自己放在一个零点去腾飞。
未来的机会
林凡:我认为今天创业的机会应该是更多了,而不是更少了。
任何一次创业的浪潮背后都是技术的革命在推动。今天有几个非常大的技术变革正在悄然兴起,最近的应该是窄带互联网体系的建立,所有东西要联网是未来的趋势,这个技术本身在逐渐的演变和成熟,物联网的概念讲了很多年,从技术看今天才刚刚开始,未来十年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和冲击。
第二个很大的领域是人工智能,在进一步推动所有的变化和创业机会。
第三个是基因技术的变化,国外的实验室已经完成了非常大的本质上的变化。如果有一家公司能够让每一个人的寿命从80岁延长到200岁,这家公司的市值会不会是苹果的十倍以上?今天如果电池的技术能够有一个突破,会带来所有产品的革新是,我相信它也会是一家万亿美金的公司。
最核心的观点是技术革命速度在加快,每10年、20年进步的速度在加快,很多万亿级美金公司未来20、30年会快速涌现。但进入深水区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一定要拥抱技术,捕捉到最新的技术机会,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在创业的过程中怎么样捕捉到机会?第一还要关注技术的进展,在实验室不同的阶段和应用领域不同的阶段。第二让更多的人才流动起来,每一个创业者不可能精通所有的技术,可以通过人才的流动和吸引了解到很多的技术,人和人的交流能够产生碰撞和火花,就能捕捉住这个行业和社会进步的机遇。
许单单:前几天和FA聊,说1万个天使轮公司只有200个公司能到C轮,最终98%都死掉了,C轮的公司又是最容易死的,200个里面不知道又有几个走到D或者是IPO,理论上不可能超过一半,意味着1万个拿了天使轮的公司里99%都走不到终点。
99%的互联网公司都在我们拉勾网上招聘,我们看到新创立公司的速度绝对是变慢的,互联网小公司的数量在降低,传统行业的公司在变多。
创业来自于方方面面,不再只来自于互联网,等下一个AI时代之前,互联网高科技之外人们生活的各个部分却开始了。我觉得还是有很多机会的,不懂技术的人也能创业。
拥抱变化
主持人:创业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如守成并且再创新?
林凡:只要项目或者是公司给社会带来了变化,不管对于人们的需求的满足,还是对于企业的需求的满足,做了并且看到了带来的成绩和变化,我觉得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就算是成功了。
ofo和摩拜共享单车,可能还没有真正盈利,但确实给这个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他们已经算是成功了。
在创业过程中守成,最重要的是拥抱变化。公司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挑战是不一样的。比如最开始创业的时候是要找方向,0—1阶段要解决用户的痛点和各种各样的难题,1—10的时候解决生存的问题,规模化的问题,10—100的时候反而要沉下心来,抛弃喧闹和故事,精心化运营,盈利指标和数字都要做得出来。真到IPO的时候,你要开始想怎么样能够把公司的规模再往上走一个量级。
做一家百年企业不是靠创业者自己的能力,需要有企业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不忘初心对一个人来讲都很难,对一个企业,几代企业家传承过程中间还能够不忘初心,是特别难能可贵的。企业是不是能够不断拥抱变化,这是每一个真正创业想持续的成功所需要的。
贺寅宇:我们已经上市4年多,上市当天我们跟纽交所负责人沟通的时候,他说你以后得交数字出来。当没有IPO的时候,可能没有那么强烈的说每季度必须要交数字。上市给企业带来的是什么?带来决策上面的问题,多投入还是少投入,要成本、流水还是利润,这些决策上市公司必须要考虑。
一旦你成为了公众公司之后,很多的商业模型只存在优化,不存在所谓的颠覆。企业如果要再谋求发展的话,企业内部的创业机制就会变得特别有意思。创业往往是跟现有业务会存在矛盾或冲突,是不是有包容性的创业机制,是企业能不能往后走的非常重要的特征。
对于企业发展阶段,很多企业实际上发展是U字型,左边称之为不规模的经济,企业没有规模的但是挣钱,看到更多的是模式,在市场上能够转起来。当中我们称为规模的不经济,开始有规模,需要为规模大量的投资,但是赔钱,很多C轮死,死就死在规模的不经济这个底。
即便走到了右半边规模经济的时候,企业发展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乐居成立前7年,基本上都处于非常亢奋的追赶状态,三年前超越搜房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往哪儿走,企业危机感也是创业来最强的。
主持人:现在企业发展特别快,过去几个合伙人特种部队的模式,突然间做集团军了,怎么让企业管理体系上一个机制,但是又不能影响发展的速度,这是非常重要的命题。
有很多企业有目标、竞争对手的时候,成就你的是竞争对手,当你突然跑到前面没有竞争对手的时候,孤独求败的感觉心里也是很迷失的。
还有传统企业突然遇到互联网大潮,所有颠覆的技术、模式全来了该怎么办,怎么一方面遵守住本来的DNA,同时还要颠覆自己,企业家不能人云亦云,如果没有一定的坚持和信念很难把企业走下去。
打造核心竞争力
主持人:创业企业怎么能够打造一个健康的生态圈,集团军一起作战?又该如何看待IPO与核心竞争力?
李怀宇:真正的生态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平衡、链条,不是说自己要把事都做完,而是跟其他的合作伙伴形成良好的互补和竞合的关系。
企业要创业成功,一个是切入有自己的核心能力,有护城河的。另一个跟别人之间能形成一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生态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中跟别人怎么去互相带来利益。
一个创业企业,尤其在一开始的时候,千万不要有四面出击的想法,盯住一个点打,其他都是他的朋友,这时候是比较容易成功的。
林凡:脉脉提供了在线职业身份展示平台,第一次提到生态不是我们自己主动想到的,芝麻信用找到我们合作,做个人征信。
当企业有价值的时候可以形成一整套的体系,我们跟中国前十的个人征信平台、共享经济、婚恋平台、招聘公司合作,我们能提供个人职业身份,逐渐发现脉脉已经开始形成了很大的生态,虽然我们是被生态的,但走下来我们觉得价值很大。
胡超: 我们18年创业过程中有非常深的体会,一个企业在刚开始的时候,能够生存是解决了客户的问题和痛点。站在企业的角度,一定要想到第二步和第三步,在还有资本和条件的情况,一定要打造你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做零售同质化竞争特别强,互联网来的时候,我们有一点抵触和滞后,觉得线下很重要,就跟线上斗,后来发现,干吗不去拥抱他们,跟他们一起合作?
光有这个转变不够,如果我们卖的都是标品,就没有核心竞争力。从2010年开始,我们就打造了自己一整套的OEM的自有品牌体系,打造头牌商品,有让消费者尖叫的品质和价格,才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让对手想追你很难做得到。在竞争对手面前,多走一步快走一步特别关键。在有资源能力的时候一定先去打造规模,有了规模之后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规模经济非常重要。
至于IPO,资本的结构特别重要,拿别人的钱是要还的,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投资者A轮B轮要退出,怎么让它合理退出,及早安排,对企业来说非常关键。
张荣耀: 如果荣昌真IPO,你们想想还会有e袋洗吗?刚刚讲上市以后只能改良不能颠覆了,如果碰到颠覆性的技术,企业可能要颠覆性的变化,如果我是上市公司,怎么做e袋洗?是否需要IPO,完全取决于的商业模式是不是拿来钱以后很快可复制。
核心竞争力真是非常重要,但我们很容易把优势当成核心竞争力。要自己问自己,你的商业模式是不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有足够的护城河,核心竞争力是不是别人没法复制。我们由原来荣昌服务加盟商,改为e袋洗服务客户,才有移动互联网时基于用户的转型,如果没有前面十年由客户到用户的转型,不可能有e袋洗。
我发现了服务系数的概念,看员工跟顾客面对面打交道时间的长短,打交道时间长的,互联网没法替代。
站在用户的角度去琢磨你的品质的体验的护城河,用户不一定在线上,也不一定在线下,重要的是不是在心里,然后你就想尽办法满足他们。这才是创业者应该做的。
值班编辑:张弘一
审校:张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