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运营,如何在职场上野蛮生长

2018 年 3 月 10 日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大庞

作者:大庞

全文共 5666 字 1 图,阅读需要 13 分钟


———— / BEGIN / ————


笔者23周岁本科毕业,工作了5年,目前在一家还算知名的公司做产品运营,拿着不高不低的薪水,过着不紧不慢的生活。阅历并不牛逼,但成长速度自认还算中上。


曾经也很焦虑,但现在比较坦然。资质平平,也没有过人的运气,主要靠野蛮生长、逆成长。


我们身边有很多传说中的高薪神人,有很多别人家的公司,而且所谓“牛人”越来越低龄化,不时有“限免”的分享,然而只有少部分能有效地缓解焦虑。


归其原因,是在于这些碎片化的内容、课程都是治标不治本,很少能给人一个完整的思路,或者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


但话又说回来,知识体系不能指望各种“老师”给你理清,需要自己慢慢去整理、验证,基于自己的理解,把各种“老师”的“学说”中和成自己的心得。


在这个知识体系中,我觉得包括并不限于:专业技能提升、团队/公司发展方向的判断、子行业观、全行业观、投资观等。


解决成长的焦虑,是多方面进行的,而又互相关联:


有好的大局观,会让你有更清晰的定位;有好的微观意识,会让你比同龄人更扎实。


这里面每一个板块,都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专研理论,结识前辈,培养圈子,总结输出。



以我自身为例,工作以外每天投入学习的时间,大约在一个小时左右。从一个懵懂的新人,到初步有一个相对清晰的体系认知,我觉得大概需要三年的时间。


我自身用了四年多,目前还是有很多短板,也走了一年多的弯路。对于这些弯路,曾经也很介怀,现在更多的是感激。


扯远了,那么下面分板块来讨论如何更快地融入、成长吧。


我所能提供的只是一个框架,每一个板块都可以拓展成一本书,有些甚至几本都讲不完。


一、如何持续地提升运营的专业技能


1.1  运营成长更需要天时地利Orz


互联网民工几种角色:技术、产品、设计、运营中,运营的门槛是相对低的,也是易学难精的一个。


技术社区最成熟,课程最丰富,有内容输出的牛人也很多;近几年产品经理的培训火热,知名公司的产品经理也各种走秀,能深度交流的机会也多;设计类似技术,不赘述;唯独运营略有尴尬,能系统学习的东西是有限的。


一方面top的运营很多都有创业能力,他们没时间去输出,也没什么分享的动机;一方面运营需要实操,好的培训机构也很难完全真实地让你去做一个运营活动(预算和活动背景的背书等受限)。


而且运营很看产品:产品不行,团队不给力,运营有再大本事,也事倍功半。


运营的难“精”还体现在分支过于庞杂,很多子类(甚至SEO、ASO等)被归属到运营;细如淘宝运营和微信公众号运营,大公司出身的运营恐怕很多不知道怎么落地。


1.2  运营学会归纳很重要


所以了解运营的分类,并找准自己的定位很重要。


如果你这些基础的概念没有,那就多补补课吧~张亮、类类、韩叙等大神的书,都看一遍,画几个脑图;很快,你就可以通过阅读一个招聘信息,了解到这个岗位真正需要的人的画像(你会发现很多岗位实际内容都跟title不符,或者岗位的定位非常模糊)。


筛选完方向(比如我会锁定用户运营,特别是用户增长、用户周期管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点),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是收集内容和把学习到的思维用到工作中去。


1.3 优秀的运营职业上升空间更高


不止一次听人说:我认识的厉害的运营都去创业了。


也没错,长远看,产品、市场、运营做的事情其实是一样的,那就是为营收负责,赚钱;所需要的能力也是重叠的:


CMO-VP-CEO-VC


这条路能走多远,除了实力、视野,也看机遇。


大多数人走到总监级别也就到头了,但是对有心人来说,税前年薪百万是可以实现的小目标——这是一场持久战。


深入了解运营分类和机制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回到实践上,其实是运营的思维,总结起来就是:系统、独立的思维——其实这种思维也适用于产品、市场,殊途同归。


1.4 建立起“T”字形的知识结构


建立起“T”字形的知识结构:即专业领域足够纵深,视野足够广阔。


专业领域不限于运营,应当放眼到产品、市场、甚至基础的技术等;更全面的应包括行业、管理、资本、国势。


在知识体系的“产业+管理+资本+国势”四个知识维度里,国势在于宏观和环境、方向和趋势,具体阅读范围很难界定。


从知识结构建设和阅读范围选择的角度上说,“产业+管理+资本”的交集地带,出职业高手的概率为高。


这都是后话,我们先实现1.0,做个专业的运营经理。


1.5 沉淀理论,形成壁垒


用户运营作为运营相对核心的角色,推荐黄天文老师的《引爆用户增长》进行学习。


IP很多,我建议选择一两个实战经验比较丰富的,全面地读读他在各个社区的内容输出,比如黄天文老师;不推荐公众号阅读,比较碎片化;刷知乎也要注意,内容有些参差不齐。


互联网公司很多把市场推广和用户管理分开,传统行业中许多是一起,都属于市场部门,核心的部分是会员管理,即CRM——其实核心的营销策略和理论,传统行业实践经验反而更丰富,特别是零售业、商超(快消品)、百货(服装)尤为突出。


能把本职内的工作做细致,比如内容的传播大量提高,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快速扩大等,并且能够复盘输出比较精致的PPT/总结案,坚持优化,基本是个相对优秀的初级运营。


能把各种运营的类别归全,了解甚至掌握对应的技能和工具等,我觉得基本能算是进阶的运营。


接下来我想更多的是把“T”做大,即更纵深,更广阔。


更重要的是,把所学试着实践到工作中,不管是思维还是技能,根据工作环境进行调整,灵活变通,学以致用。


本节提到的书单,再罗列、补充一下:


  • 《引爆用户增长》黄天文著

  • 《给产品经理讲技术》(同名公众号)

  • 《消费者行为学》迈克尔·所罗门著

  • 《怪诞行为学》三件套


二、怎么样改善自己的大局意识


当我们思考这些问题时,首先起心动念一定要是正能量的,这些总结是辅助我们更好地工作,不是制造职场负能量,不是暗示自己跳槽。


职场没有敌人,只有师长和朋友。工作没有好坏,成长更多在个人。


2.1 如何看待自己的项目


遑论你是怎么进入这个项目(入坑)的,快速搞清楚项目的意义和前景是任何一份工作前期非常重要的工作。


所要思考的问题包括并不限于:


  • 项目的背景是什么?

  • 本来想做成什么?

  • 现在做的方向有什么调整?

  • 市场容量有多大?

  • 我们能做的规模/程度可能是?

  • 产生的效益有哪些方面?

  • 天花板在哪里?

    ……


要找到答案,当然是跟老员工,或者新来但是在行业里浸淫较久的同事多请教——多和他们吃吃饭,哪怕是再严谨的上司,也不会介意为上进的新人多开小灶,何况同事之间需要多互通有无。


有些项目是技术导向的,有些项目是运营导向的,了解不同的导向,对绩效的期望值也会更合理。


比如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团队,运营的总体绩效大概率是要差于研发的,加之运营的薪资大概率要比技术差一些,于是贫富差距会特别大,不要有心理落差,尽量选择运营话语权强的项目。


2.2 怎么样更好地和上司相处


通过了解上司大概的背景,能对他的业务理解、管理风格、性格特性有一个大概的预判;通过他对各个小组的管理,也能对你的上升有一个更合理的期望值。


常见的管理风格可以自己搜些资料,下面以我自身接触的几位上司来举例(纯粹讨论思路,我也没做得多好)。


  • 上司雄才大略,熟悉业务,又懂得拉拢人心;这种常见于各种新晋管理者,那么你要做的可能更多的是执行,讷言敏行——等他上升了,自然会有机会。

  • 上司资历老到,可能不太干活,但是善于借力,拿资源;这种常见于各种老部门、老公司,你要做的,除了本职的工作,还可以替他分忧,比如帮他写PPT去他的上司面前画饼、帮他写总结。你可能会做的比较累,甚至成为他的御用枪手,但是这种锻炼,和可能带来的机会,还是非常不错的——说不定能上位呢。

  • 上司可能不是很熟悉业务,但身先士卒,成长迅速,并且不得罪任何势力;这种一般人情世故比较老练,千万不要耍小聪明,好好做事。如果感觉自己做了很多都没被认可。就和他身边的人,他的核心班子打好关系——“萧何月下追韩信”。


领导也是人,也会有很多缺点,需要做个有心人,因地制宜。


2.3 怎么样更好地在团队中生存


在前面项目观的基础上,需要判断以下几个维度:


  • 团队最大的成长空间在哪?

  • 哪些人/所扮演的角色成长潜力比较大?

  • 借力成长需要跟那些人搞好关系(哪怕你很不喜欢对方)?


一个项目也可能会细分业务线的,站队很重要。


如果有选择空间,一定谨慎对待;如果实在看不清怎么选?哪里人多哪里去,“人多力量大”、“法不责众”。


团队总有些人能力很强,但是或因性格或因入职晚等原因处在一个低谷。这些人需要盟友,更需要诤友,多多交流,不管以后他们步入正轨还是另谋高就,都是你的良师益友。


团队里面也总有人能力不特别强,但是态度很好,也重情义。别看这种人好像很老实,最后有不少会发育成老大。


还有当权但是不够好沟通的人,也应顺着TA的姨妈期调整工作节奏。


等等,不展开了,还是那句话,勤观察,因地制宜。


2.4 如何了解公司的脾性


小公司基本考虑前面的问题就差不多了。


稍大一点的公司,没有背景,你只能知道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里的事情;不知道公司要做什么,部门要做什么,很正常——但是你可以了解公司的文化,大老板的文化,整体感受这种风貌;然后应用到你的工作中,该避讳的避讳,该迎合的迎合,“入乡随俗”。


公司文化输出的地方,比如官网、论坛、IM里面的推送,都可以隔三岔五快速浏览下。


公司的运作,是跟着资本方向走;有些很功利,有些很理想。你能做的是:跟上这个节奏。


2.5 综述


核心思路就是勤于观察,跳出小环境,看大环境,然后再调整小环境的思路。


不谈什么大局观、格局,我们先做一个生存能力强的职场人。


三、如何建立自己的行业观


3.1 如何快速了解行业


关于行业选择的问题,我刚工作的时候,想的是什么工作能学到东西,能创业,能改变社会地位。


工作了几年之后,想的是什么行业赚钱。


我发现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浏览中国500强企业名单。


你会发现:其实互联网企业,并不赚钱;表面高的年薪,其实并带不来工资以外的收入。之所以我们前赴后继地进入这个行业,一部分是因为我们进不去油水更丰厚的行业。


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局限于互联网行业,还是那句话:跳出小环境,看大环境。


首先你得有一堆朋友,至少是能微信唠嗑上的,分布在各个行业,告诉你哪些行业赚钱。然后自己平时也多收集一些行业报告——这样你才知道哪些行业是你想要的。


笔者由于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更希望求稳,更希望找一些时薪相对高、经验积累相对有效的行业;三年多前,我把目标锁定在金融行业。


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怂”就好。


3.2 如何考察、了解自己所在的子行业


在子行业之间进行选择和转变通常不是太难,比如同样是互联网运营岗位,从P2P转到贷款,从证券转到银行,都还是比较有机会的——所以怎么样发展、发育好自己的职业素养是更大的命题。


我觉得这用到更多的是碎片化信息收集和系统分析的能力。


拿金融来讲,涉及到的领域很多,知识也很庞杂,能知道冰山一角已经是专家;方法还是建立一个“T”字型的知识体系,比如P2P,首先要对P2P各个业务流程非常熟悉,足够纵深,然后才是行业内各种玩法的了解,派生出对各个公司运作的了解。


快速了解这些信息的过程,社区、行业报告、行业小V的交流,都是很好的渠道,拼的是泛读能力和速度。


更优质的信息,来自深度的小圈,这需要经营和沉淀,就不展开了。


3.3 大行业观应该如何对待、培养


整个互联网的大格局,一些热的方向(区块链、AI等)都在这个议题内。


大家每天坚持刷36Kr、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也就是在培养自己的大行业观。


在这个议题上,我个人的建议是:大多数的热闹,你都不用凑。


在需要用到的时候,用你悉心培养的快速抓取信息、系统输出碎片信息的能力去整理。


比如最近很火的区块链,快速了解这个行业之后,也许你就不会觉得他很快能改变世界,也许会觉得大部分人是投机,甚至纯粹凑热闹了。


而且如果不在一个比较高级的圈子里,很多信息你知道了没有用。就是自己本身不强大,知道再多也徒劳。比如13年前很多大佬就开始布局的电动汽车,17年底报导连连,普通人除了看看还能做啥?


有志于创业的同学,建议关心整个风投环境;更有余力的同学,建议了解一下风投的类型和产业结构,甚至接触结识一些一线的投资经理——讲真,他们大部分的朋友圈还是挺精彩的。


推荐一本《高手身影》和君商学院著,通俗易懂的风投案例。


还有《门口的野蛮人》,这个小说比较经典了,建议用喜马拉雅fm碎片时间听一下。


四、如何形成自己的投资观


4.1 掌握哪些投资理论


投资的重要性应该不需要我赘述了,我在业余时间自学各种理财知识一年多了,起步很晚,目前收益也一般,但是自认为还是接触到很多不错的理论和资源,介绍给大家:


书籍:


《经济学原理》曼昆著


非科班出身的,真的值得一读,图多不难懂。有很多理论基础,都是应该背下来的。


《个人理财》基翁著


告诉你理财的重要性和收益,几种大方式的用途与优缺点,最重要的是理清投资的理念和灌输风险意识,很重要。比如读完你会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热衷于股市、为什么买房大多数时候是不错的投资渠道,为什么大多数买人寿保险是因为推销而不是需要,等等。


《策略投资方法论》申银万国团队著


在中国这种险恶的股市里,还是有务实的研究团队的,他们的总结可能不够时髦,但是还是比较严谨。


还有好几个斗鱼主播、fm频道、公众号,都很优质,但是每个人口味、关注点不一样,就不一一推荐了。


4.2 怎么混出自己的投资圈子


建议大家在有几年工作经验之后,选择一个投资方向,发展自己的圈子,比如股友圈、炒房圈、外汇圈等——虽然投资是个独立思考的过程,但是通过投资认识的朋友能够在生活中添加很多乐趣。


我个人建议是:经济条件许可下,报一个商学院,认识一些搞证券、投行的朋友,不管是创业还是投资,都有裨益。


洋洋洒洒写了五千多字,仍然觉得不够精炼。受限于自己狭隘的视野,和基层员工有限的格局,总觉得很多地方很片面,希望有耐心读完的你,能去其糟粕。


———— / END / ————


作者:大庞,微信公众号:运营喵

本文由 @运营喵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转载本文,请自行联系运营喵授权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APP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关乎渠道,用户,数据,商务和活动的各种思考和求索。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学习运营: 运营、产品运营(互联网运营)
专知会员服务
110+阅读 · 2020年6月12日
【实用书】Python数据科学从零开始,33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40+阅读 · 2020年5月19日
德勤:2020技术趋势报告,12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87+阅读 · 2020年3月31日
《代码整洁之道》:5大基本要点
专知会员服务
49+阅读 · 2020年3月3日
电力人工智能发展报告,33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2+阅读 · 2019年12月25日
如何运营15万付费用户?
三节课
6+阅读 · 2019年2月28日
如何快速入门TensorFlow ?丨极客时间
InfoQ
4+阅读 · 2019年1月8日
产品总监如何管理团队,搭建一个强大的队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17+阅读 · 2018年12月19日
AI产品经理从业指南
产品经理读书会
5+阅读 · 2018年8月11日
薪水你自己填-番外篇
待字闺中
4+阅读 · 2018年6月13日
IDG资本杨飞:从价值投资谈2017中国现象
IDG资本
4+阅读 · 2017年12月22日
如何七周成为数据分析师
R语言中文社区
4+阅读 · 2017年7月19日
Single-frame Regularization for Temporally Stable CNNs
Augmentation for small object detection
Arxiv
11+阅读 · 2019年2月19日
Arxiv
4+阅读 · 2018年10月5日
Arxiv
5+阅读 · 2018年1月23日
Arxiv
3+阅读 · 2017年12月14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专知会员服务
110+阅读 · 2020年6月12日
【实用书】Python数据科学从零开始,33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40+阅读 · 2020年5月19日
德勤:2020技术趋势报告,12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87+阅读 · 2020年3月31日
《代码整洁之道》:5大基本要点
专知会员服务
49+阅读 · 2020年3月3日
电力人工智能发展报告,33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2+阅读 · 2019年12月25日
相关资讯
如何运营15万付费用户?
三节课
6+阅读 · 2019年2月28日
如何快速入门TensorFlow ?丨极客时间
InfoQ
4+阅读 · 2019年1月8日
产品总监如何管理团队,搭建一个强大的队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17+阅读 · 2018年12月19日
AI产品经理从业指南
产品经理读书会
5+阅读 · 2018年8月11日
薪水你自己填-番外篇
待字闺中
4+阅读 · 2018年6月13日
IDG资本杨飞:从价值投资谈2017中国现象
IDG资本
4+阅读 · 2017年12月22日
如何七周成为数据分析师
R语言中文社区
4+阅读 · 2017年7月19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