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发现手与刺激间距离可调控情绪刺激的加工

2017 年 8 月 20 日 中科院之声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孙向红研究组研究员杜峰等已有研究发现,视觉认知加工和注意受手与刺激间距离的调节。比如,手近时注意脱离和转换更慢;手近时会诱发更大的西蒙效应(Simon effect);离手近的刺激具有注意的优先性,且能得到更强的认知加工等。这些现象统称为手近效应(hand proximity effect)。但至今没有研究考察过情绪刺激的加工是否受手与刺激间距离的调控。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杜峰采用行为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研究手与刺激间距离是否调控情绪刺激的加工。实验1要求被试对图片边框的颜色进行反应。结果发现手近时负性图片的反应时间显著长于手远时,而正性图片和中性图片的反应时间在手近和手远时没有显著差异(图1)。实验2采用一套新的情绪刺激图片,重复实验1的研究结果。这些结果说明,手近时只增强了负性情绪刺激的加工,对中性情绪刺激无影响。


实验3使用 ERP 技术,考察情绪图片诱发的晚期正成分(late positive potential, LPP)是否受手与刺激间距离的调节。实验要求被试认真观看每张图片,但无需做出任何反应。结果发现,手近时负性图片诱发的 LPP 波幅显著大于手远时,而中性图片诱发的 LPP 波幅在手近手远时没有显著差异(图2)。该结果进一步说明手近时只增强了负性刺激的加工。


该研究表明手与刺激间距离调控了负性情绪刺激的加工,从而为手近效应提供了新证据。另外该研究提示不是所有的刺激在手近时都能得到更强加工,可能只有那些对个体造成威胁的、具有生物进化意义的刺激才能得到更强加工。这可能是因为,威胁性刺激离手越近时,越有可能对个体造成伤害,所以个体需调用更多心理资源以应对这些威胁刺激。


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31470982)以及中科院心理所课题(Y4CX033008)的资助。研究结果已发表于 Cognition 


图1. 实验1的结果:不同效价的情绪图片在手近手远两种条件下的反应


图2. 实验3的结果。(A)四种结合水平下 LPP 的地形图;(B)四种结合水平下的 LPP 的波幅形图(阴影部分表示计算 LPP 平均波幅的时间窗口)


来源: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视知觉在心理学中是一种将到达眼睛的可见光信息进行解释,并利用其来计划或行动的能力。视知觉是更进一步的从眼球接收器官接收到视觉刺激后,然后一路传导到大脑的接收和辨识的过程。因此,视知觉包含了视觉接收和视觉认知两大部分。简单来说,看见了、察觉到了光和物体的存在,是与视觉接收好不好有关;但了解看到的东西是什么、有没有意义、大脑怎么做解释,是属于较高层的视觉认知的部分。
大数据安全技术研究进展
专知会员服务
95+阅读 · 2020年5月2日
【ICMR2020】持续健康状态接口事件检索
专知会员服务
18+阅读 · 2020年4月18日
【WWW2020-微软】理解用户行为用于文档推荐
专知会员服务
36+阅读 · 2020年4月5日
【CCL 2019】结合规则蒸馏的情感原因发现方法
专知会员服务
23+阅读 · 2019年11月27日
赛尔原创 | EMNLP 2019 常识信息增强的事件表示学习
哈工大SCIR
28+阅读 · 2019年9月12日
何晖光:多模态情绪识别及跨被试迁移学习
深度学习大讲堂
56+阅读 · 2019年4月23日
10000个科学难题 • 制造科学卷
科学出版社
13+阅读 · 2018年11月29日
微表情检测和识别的研究进展与趋势
中国计算机学会
15+阅读 · 2018年3月23日
人工神经网络是否模拟了人类大脑?
数说工作室
10+阅读 · 2017年7月19日
Knowledge Distillation from Internal Representations
Arxiv
4+阅读 · 2019年10月8日
How to Fine-Tune BERT for Text Classification?
Arxiv
13+阅读 · 2019年5月14日
Arxiv
10+阅读 · 2018年4月19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