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情是一种短暂的、微弱的、无意识的面部微表情,持续时间往往在0.5s内,能够揭示人类试图隐藏的真实情绪。微表情识别的研究旨在让机器有足够的智能,能够从人脸视频序列中识别人类的这种真实情绪。然而由于微表情持续时间短、面部肌肉运动强度低,对其进行准确的表征与识别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为了促进心理学领域和计算机视觉领域针对微表情的进一步研究,由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举办、CSIG机器视觉专业委员会承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王甦菁博士计划组织一系列云上微表情的学术活动。
第一期的云上微表情研讨会在2020年7月31日晚7点正式开始。在本次报告中,宗源博士分享了他课题组近年来有关微表情识别的研究进展:受人脸运动单元编码系统理论的启发,他们提出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组稀疏学习模型及其系列变种,用于解决微表情的表征和跨数据库识别难题。此外,宗源博士还与听众们分享了他个人对微表情识别这一方向未来发展的一些想法。
宗源博士在简要介绍了微表情识别和组稀疏学习的概念之后,从三个方面通过递进的方式进行了关于微表情识别方法的报告,分别是:联合多层空间划分和核组稀疏学习的微表情识别、基于领域再生成框架的跨库微表情识别、联合直推式迁移回归模型和辅助集选择模型的跨库微表情识别。最后宗博士简要阐述了对微表情识别未来发展的看法。
基于领域再生成框架的跨库微表情识别
为了解决跨数据库微表情识别的问题,由于微表情样本数目十分稀缺,宗源博士通过引入迁移学习,实现不同数据库微表情样本的领域自适应。该方法构造目标样本再生成器,通过三种领域再生成框架:特征空间的源样本和目标样本生成以及标签空间的目标样本生成,从而实现跨库微表情识别,并在常用的CASME II和SMIC数据库(三模态:普通、高速摄像和红外)上进行了方法验证。
联合直推式迁移回归模型和辅助集选择模型的跨库微表情识别
宗博士进一步提出了结合微表情特有背景知识的辅助集选择模型,通过联合直推式迁移回归模型,在再生核希尔伯特空间中进行两种模型的整合,提升了跨库微表情识别的性能。
微表情数据库的建立
动作单元(AU)检测和微表情分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