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HAllison
全文共 1775 字 1 图,阅读需要 4 分钟
———— / BEGIN / ————
如果说2016年是直播和共享单车的风口,2017年就是短视频的爆发期。
时间进入18年,短视频的风口越来越旺。
大家耳熟能详的短视频玩家:抖音、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还有快手均名列行业前十名。
相信每一个看短视频的用户,都有过这样的感受:我就看两个……然后半小时就这么溜走了。
被人称为“杀时间利器”的短视频,究竟是怎么杀死你的时间,让你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掉的?
对此,个人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信息推荐系统&心流
移动互联网爆发以来,推荐系统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为用户提供他喜欢的内容,是推荐系统最擅长的事情!
结合心理学上的心流效应,就更能够清晰的看到这其中的魔力。
心流:在心理学中是一种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进入这种状态会让人产生愉悦感。
当你沉浸入王者荣耀排位赛,当你凌晨一两点依旧不舍得离开电视剧屏幕,你正处于心流中。
在这种状态下,你不愿意被打扰,即抗拒中断。就像你会不断的开始游戏,一集接着一集把电视剧看下去,好像控制不住自己,其实是你的大脑不愿意控制你自己停止。
两者结合,推荐系统推送给你喜欢的内容,并且不断更新,进入心流状态的你不愿意停下滑动的手指,在15s的短视频中,你不知不觉刷到了深夜2点……
二、短视频的表达特点
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的承载方式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接着到实时直播,你会发现:信息承载方式的提升,对你大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虽然文字、图片、视频均能够阐述事实,但是:
文字形式将给人带来更多的是引申后的想象空间,文字进入大脑后,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翻译才能够理解(尽管可能只需要几秒钟);
图片相比文字,是一种较为直观的表达方法,在更短的时间内就将事实客观展示出来,但作为静态的展示,依旧存在一定的想象空间;
视频和直播就更近一层,所谓的所见即所得。想象空间进一步压缩,客观表达的内容丰富了,人的大脑能够直接接收到的信息更多,不需要经过大脑的二次翻译就能够理解。
直播在2016年火了一把,我个人理解这也有着相同的原因。作为录播的视频,直播形式让人们对时间和空间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但直播也因为实时而有了短板,用户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有空的,如果错过时间,就失去了意义。
随着用户碎片化时间越来越多,短视频成为了用户消遣的最佳渠道。
短暂的娱乐,简单易懂的内容,这种体验会让大脑上瘾,更容易沉浸其中。
个人认为,这种情况可以用《思考,快与慢》中的一个法则来进行解释:
最省力法则:如果达成同一个目标的方法有多种,人们往往会选择最简单的那一种。
三、上瘾模型的建立
仔细研究抖音的发展、内容倾向以及产品功能后,发现它的流行方式与《上瘾》这本书中讲到的上瘾模型非常贴合:
抖音的品牌推广,精彩短视频内容在社交软件的转发传播,上瘾模型循环的第一个阶段:触发开始发挥作用。
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你点开链接进行播放时,你已经进入上瘾模型循环的第二步:行动,接下来,你将会看见各种眼花缭乱的内容。
上瘾模型与普通反馈回路之间的区别在于:它可以直接激发人们对某个人事物的强烈渴望。
抖音在内容方向上的精准把控,和挑战玩法的多变性,让你每一次滑动都能带来新的惊喜变量,大脑兴奋度会因为意外的酬赏而不断上升,期待发现更多的惊喜。
在最后一个阶段:投入,不仅仅是指让用户舍得花钱,而是指用户的行为能提升后续的服务质量。
点赞、关注等等都是用户为提升产品体验而付出的投入。
这些投入会对前三个阶段产生影响,触发更易形成,行动更易发生,而酬赏也会更加诱人。
四、总结
从目前的分析来看,短视频作为杀时间利器,似乎踩中了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的爆发这两个时代突破点;同时,人类自古有之的心理本性,在这个时代被各种手段无限放大。
短视频的爆发真的只是偶然吗?
我看未必。
目前我仅从环境和行业因素进行了分析,暂未进行深入产品体验分析,我相信每一个产品都有它独特吸引用户的地方,这也是后续我将深入研究的一个方向。
上文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想法,希望和大家共同沟通交流。
———— / END / ————
本文由 @DHAlliso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