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哥推荐:
近日,马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仍希望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
诚然,阿里是一家难得的好公司,它带着自己最好的资产回归香港市场,希望回馈香港股民,给他们一个满意的交代,但它最美好的时光都已经留在了大洋彼岸。既然如此,那留给香港股民的升幅,还能有多少呢?
本文授权自:丫丫港股圈(ID:Victoria-hk-stocks);作者:allen
阿里巴巴要回来了。
港交所CEO李小加近日接受了《财经》杂志专访,在被问到“阿里巴巴什么时候可能会回香港?”时,李小加表示:阿里百分之百会回来,只是时间长短问题。虽然阿里是回香港还是回上海?这是他自己的选择。
听到这个消息,相信没有谁的心情复杂过香港股民。
一来,已实施“同股不同权”改革一周年的港交所更符合阿里要求,如果成功实现“双马”登陆,港股将更为耀眼;二来,香港股民曾经对阿里付出轰轰烈烈的爱,但最后却收获刻骨铭心的恨。
一直以来,阿里都欠香港股民一个交代,即使阿里回来,恐怕也是一场注定错失的恋爱。
一、轰轰烈烈的爱过
世间的爱恋,开始时总是轰轰烈烈。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以B2B业务作为主体,在香港主板挂牌成功上市。
彼时,互联网热潮席卷全球,Google、亚马逊受到资本市场热捧,股市也处在狂热的顶点,尽管次贷危机若隐若现,但热钱仍旧潮水般涌向资本市场,投资者都沉醉在新世纪的繁荣中。
此时的阿里,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金光闪闪。
融资17亿美元,超过谷歌成为科技领域融资之最(同时创港股融资纪录);
市值超200亿美元,成为亚洲市值第二的互联网公司,紧逼雅虎日本;
市盈率高达300倍,在当时已上市的科技公司中几乎无人能及。
同时,市场传出马云和郭台铭深度合作的“绯闻”,加上对马云和阿里前景的信心,阿里巴巴路演情况非常好。
根据当时媒体披露的数据,阿里巴巴获得了机构投资者50倍以上的超额认购,其中雅虎、AIG、鸿海、工银亚洲、思科等8家巨头共斥资23亿港元,认购额约占全球发售规模20%。
与此同时,散户们也积极涌入了认购阿里巴巴股票,超额认购258倍,冻结资金高达4500亿港元,认购金额占投资者总数的比例高达25%,创下了香港股市的冻资最高纪录。
另有媒体报道,曾出现50名“超级散户”,动用接近9亿港币对阿里进行认购,足可见当时信奉阿里和马云的散户群体,数量是多么的庞大,信仰又是多么的单纯和坚定。
享尽天时地利人和的阿里巴巴IPO,一开闸便热爆港交所。
上市当天,开盘价达到30港元,尾盘收于39.5港元,较发行价13.5港元涨192%,一度创下了港股2007年新股首日涨幅之最。
次日,阿里巴巴股价突破40港元,其后虽然步入调整,但很快便反弹。
12月3号,阿里股价再次突破40港元,触及41.8港元的高位,这是阿里巴巴的高光时刻,也是阿里巴巴和香港股民最为你侬我侬的蜜月期。
但没想到的是,这却成为阿里巴巴在香港唯一一次高光时刻,而轰轰烈烈爱着阿里的香港股民,被一次又一次的抛弃。
二、刻骨铭心的恨过
进入2008年,流年不利,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大市环境剧烈向下,加上自身业绩增速放缓、2B业务要不断输血亏损的2C业务和支付宝等负面因素影响,阿里股价一路下挫。
在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10月,阿里股价跌至3.46港元的低位,不到一年前发行价的3成,和41.8元的高位相比,跌幅超过9成,惨不忍睹。
阿里股价触及3.46港元的历史低位
2009年,随着各国强力救市,金融市场回暖,阿里股价开始回升,一度站上20港元上方,但好景不长,自2009年三季度开始,阿里股价增长乏力。
到了2011年2月21日,阿里爆出大丑闻,过去两年B2B平台里近2000余家“中国供应商”客户因涉嫌欺诈被暂停服务。
由于对公司销售团队疏于管理,同时对公司价值观的强调贯彻不力,B2B公司CEO卫哲以及COO李旭晖引咎辞职。
投资者信心崩溃,阿里股价迅速破发,颓势持续大半年。至2011年11月,股价更跌落至10港元下方,上市时的高光,已消失殆尽。
到2012年2月,股价也没什么起色,较发行价已跌超过3成,和41.8港元的历史高位,更是蒸发近8成。
形势不佳,阿里却自有打算。当月,阿里宣布以每股13.5港元的价格进行私有化,收购余下的27.03%股份,并于6月正式撤出港交所。
13.5港元上市,13.5港元退市,分毫不差。转了一圈,一切又回到起点。
但在这一圈中,曾经看好阿里股份、信奉马云为神、沉迷阿里的香港股民,随着股价的高开低走,绝大部分都亏损惨重,金钱没了,时间和机会也没了。
而马云用发行价回购,貌似不赚不赔,但考虑到港元贬值超过30%和四年的资金利息,扣除分红获利依旧超过了50%。
阿里巴巴再找银行贷款,把这些股票买了回来,实际上没有花一分钱。
孰赢孰输,一目了然。
这也导致了当时各种声讨阿里的报道铺天盖地,如:“阿里勾结无良投行香港上市,圈数亿港币套牢无数散户”;“阿里股价从40一股暴跌7元不到,中国互联网最大的泡沫已破灭”;“阿里的骗局渐渐被世人看清”等等。
其后的14、15年,阿里已经离开香港市场,但两只阿里系股票--阿里影业、阿里健康却籍着各种阿里布局大健康、大文娱的概念,相继被爆炒,1年半时间内升幅分别高达10多倍和20多倍,其后又迅速回落,至今都难以回复元气,横看竖看,都只不过是阿里炒股平台,一回又一回无情地收割香港股民。
在许多人眼里,阿里被封为“神”;但在香港股民眼里,他只不过是一名“负心汉”,他留给香港市场的,就只有绵绵无绝期的“恨”。
三、阿里和马云:你欠香港股民一个交代
天下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客观讲,阿里股价下跌,固然有金融危机因素,但更多的是源于公司“另有用心”,将更多资源和精力倾斜到了非上市的2C业务上。
2006年,中国网民突破一亿,电商2C业务发展如火如荼。
阿里旗下的C2C平台-淘宝已经成长为亚洲最大的购物网站,每天有近900万人上去“逛街”,2007年交易额突破400亿人民币元大关。
2008年4月10日,淘宝B2C新平台-淘宝商城上线;
7月5日,正值淘宝成立5周年之际,马云代表阿里巴巴集团宣布追加淘宝20亿元投资;
9月4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正式启动“大淘宝战略”第一步—旗下淘宝网和阿里妈妈即日起合并发展,共同打造全球最大电子商务生态体系,同月,淘宝单月交易额突破百亿大关;
10月8日,淘宝网总裁陆兆禧在北京宣布:为进一步推进“大淘宝”战略,阿里巴巴集团未来5年对淘宝网投资50亿人民币;
12月30日,杭州淘宝城开工,预计投资总额达13.6亿人民币。
如此大手笔的投资,结合前一年刚完成上市集资,难免令人浮想联翩,坊间也盛传阿里偷龙转凤,拿着2B上市圈来的钱,大搞非上市的2C业务。
此后,阿里的2C业务上仍旧动作不断。
2009年,淘宝吸纳口碑网,和东航、湖南广电开展战略合作,推出多款淘宝定制手机,并举办首届“双十一”购物狂欢节;
2010年,聚划算上线,主推团购,成立淘宝广告联盟;
2011年,调整淘宝架构,一分为三,其中一淘网由彭蕾(后来的蚂蚁金服董事长)、淘宝网由陆兆禧(时任阿里巴巴执行总裁)、淘宝商城由曾鸣(后来的湖畔大学教育长)共三位重量级人物担任;
2012年,淘宝商城正式更名“天猫”。
2007至2012年,阿里2C业务(含淘宝、天猫等)平台的交易量增长迅猛。
而反观上市的2B业务,动作就乏善可陈了,业绩增速,也大幅落后于2C业务交易额增速。
反倒是因为欺诈丑闻、高管引咎辞职,刷了一把存在感。
两相对比,明眼人都看得出,当时的马云,或已看淡2B业务,而将重心放到了2C上。
既然如此,还大张旗鼓地将2B业务包装上市,大唱特唱业务的发展前景,这和引君入瓮有何区别?
股民投出去的,不只是金钱,更是一份信任,相信上市公司的老板及其经营团队,可以带来好收益。而上市公司自身,理应尽全力去回报这一份信任。
如果尽力了,也无法为股民创造满意的回报,又或者外部环境剧变,超出其驾驭范围,这是能力问题,股民输了,无话可说。
但如果明知一个业务增长乏力,另一业务飞速发展,却有意无意地将好业务藏着,不好的业务反而卖给投资者,圈了钱又不务正业、私相授受,股价崩溃时,就顺势低价私有化,站在股民的尸体上吸血,这是态度问题,是品德问题,难以原谅。
上市公司私有化,并不鲜见,对于私有化报价,没有明文规定必须高过IPO发行价。
只不过,对于短期(上市几年后)私有化,尤其是大佬级别的上市公司,通常报出的收购价都高于IPO发行价,哪怕只有10%也可以。
这等于告诉资本市场,虽然无法为投资者创造满意的收益,但至少愿意支付必要的利息,这是上市公司基本操守,也是给一路追随的投资者一个交代,更是作为大佬该有的风范。如果觉得是“愧对”股民,更应如此。
2014年12月23日,王健林的万达商业成功在香港上市。
由于香港市场给予万达商业的估值过低,王健林于2016年8月15日正式提出私有化,收购价为52.8港元,较IPO发行价48港元溢价10%,年化收益率为4.8%。反观马云,却分毫不差,原封不动收回。
孰轻孰重,同样一目了然。
没有人会怀疑马云做生意的能力,但他私有化时的行为,实在是深深刺痛香港股民的心。
四、有些缘分,注定错过
当年完成私有化的马云,曾一度希望将2B、2C、支付等业务重新打包,继续在香港上市,只不过由于港交所坚持“同股同权”的制度而最终远走美利坚。
那一次,我相信马云是真心希望回馈香港股民的,而且后来的事实也证明,阿里的业绩突飞猛进,衍生出横跨电商、金融、物流、科技等巨大的阿里生态,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都首屈一指的互联网巨头,市值逼近5000亿美元大关。
美股IPO至今,阿里股价相较于发行价,劲升近3倍,即使首日买入,也收获了2倍涨幅。
美股投资者举杯庆祝之时,香港股民,却尽现落寞。
现在,阿里仍旧是一家难得的好公司,它带着自己最好的资产回归香港市场,希望回馈香港股民,给他们一个满意的交代,但它最美好的时光都已经留在了大洋彼岸,以他现在庞大的身躯,股价再升一倍,就要到一万亿美元,可以登顶美股第一的宝座了。
既然如此,那留给香港股民的升幅,还能有多少呢?
香港股民,似乎与阿里谈了一场注定错失的恋爱。
当年倾注了所有,却白白耗费一场青春,梦醒时分才恍然发现阿里有名不符实的欺骗之嫌,在一段难堪的纠葛之后,只有一道决绝而去的背影,多年来不断被眺望越拉越长。
而今似乎旧爱可重燃,但到底什么是对的时间、对的地点?
关键是,阿里已经不是当初少年,还能保有几许本就不厚道的初心重回故里?香港股民也不复当初单纯,还能有多少信任与期许,重续一段伤感旧情?
但无论如何,当年人回来,总是好的吧。
推荐邦哥的好朋友“企业创投联盟”,ID:cvcbang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bangcbd
MORE | 更多原创文章
● 生于1999的11家互联网公司:唯独阿里巴巴“化茧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