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30年测定人类遗传密码以后,迄今全世界科学家可以解读的遗传密码不超过 3%。”12月20日在河北省保定市举行的第一期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大讲堂上,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表示,还有97%的遗传密码可以测出来但还没有人能很好解读,当中蕴含着大量原始创新的机会。
陈润生院士表示,这 97% 的遗传密码的突变也与疾病有关。已经发表的研究表明,其突变可导致多种疾病,仅肿瘤就有前列腺癌、白血病和非小细胞肺癌等,此外与心脑血管病和代谢病也相关,还会影响肿瘤干细胞的活性以及免疫系统的能力。“肿瘤干细胞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的研究在这 97% 的非密码区里发现了一个元件可以影响肿瘤干细胞的活性,这很有意义。迄今为止这 97% 的遗传密码突变还没有纳入到疾病的诊断治疗当中来,现在医院里可查的指标都是人类可以解读的 3% 遗传密码。”
“解读这 97% 当中的任何新的一点,你就会获得原始创新的机会。”陈润生院士说:“97% 的遗传密码中有各种各样的元件和功能,以我们和协和肿瘤医院研究的食管鳞癌为例,我们找到了 97% 的遗传密码中很多突变与食管鳞癌有关,并提供一个可以判断食管鳞癌分期的指标,将会对治疗及愈后提供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个人的遗传密码到底有多长?陈润生院士用一个简单的计算给出了回答。“如果把遗传密码每 3000 个字符打到一页纸上,一百页装订成 1 厘米厚的一本书,大约有 1 万本书才能装完,这些书从地面可以排到 40 层楼房高。”遗传密码犹如一座科学尚未突破的巨塔。“在这些没有突破的困难当中,蕴含的是无限创新的机会,把握这个机会就能获得世界级的成果。”陈润生院士说。
中国生物技术网诚邀生物领域科学家在我们的平台上,发表和介绍国内外原创的科研成果。
注:国内为原创研究成果或评论、综述,国际为在线发表一个月内的最新成果或综述,字数500字以上,并请提供至少一张图片。投稿者,请将文章发送至weixin@im.ac.cn。
本公众号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办
微信公众号:中国生物技术网 回复关键词“热点”可阅读热点专题文章,包括“施一公”、“肠道菌群”、“肿瘤”、“免疫”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