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德景:人工智能和产业结合日益紧密,从高校的角度来看,企业应该如何发挥技术和产业的实践优势,助力高校人才培养实现产教融合? 周爱民: 企业和高校各自职责不同。对于高校来说,特别是对于研究生和博士阶段的人才培养来说,专业硕士、非全日制硕士培养方面能够和企业形成良好互动,企业可以建立相关的实习基地,可以邀请企业导师发挥各自的优势。高校在人才培养上有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覆盖面更全,特别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工科的专业实践性更强,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因此在这一块可以发挥高校和企业界的优势联合来培养人才。 王晓阳: 业界常有人发问,为何高校教育出来的人与产业界的应用总是脱节?这其中一部分的原因是,高校教育和产业的运行节奏是不同的,需要相互配合。谈到企业如何助力高校人才培养,第一,企业应该要有耐心,很多时候不能说一种新技术出来了,就单纯觉得学校培养的人不适合企业发展。第二,应该探索出一种共同育人的模式。从很早之前,企业就希望影响学校教学,除了在专业、学位上更深入外,在通用技术方面也要多做努力。
窦德景:在产业发展新阶段,国内高校各有特色,侧重点不一样,但所有的高校都得教课,咱们在制定教学大纲的时候,编程能力和 AI 的基础知识,应该做相应的调整吗?
窦德景:中国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例如长三角就是一个不论在经济还是科技上都非常有活力的地方。结合到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一个问题是,怎么样和当地的产业(企业)相结合?
窦德景:当下国际环境很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做好 AI 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