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到钱的时候,你还是理性思考的动物吗?

2018 年 12 月 27 日 三联生活周刊

///

当所谓的“金钱”出现在人类社会后,人类一直在思考该以何种态度对待它。



古典经济学家将人视为在各种选择中做出理性决策的个体,他们会寻找最正确的途径以最大化其利益,从而尽量避免损失。


亚当·斯密举了个例子,他认为,“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他们自利的打算……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自斯密已降,约翰·穆勒等人肯定并发扬了他的观点。穆勒1884年在其《论政治经济学的若干未决问题》一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经济人”假设,他认为,“经济人是会计算、有创造性并能获得最大利益的人。”


然而,从现实中的很多场景来看,我们必须承认,人类的绝大多数行动并没有那么符合逻辑。社会学家帕累托就说:人是非理性但又能进行理性思考的动物;人很少合乎逻辑地行事,但又总希望他人相信其行为是合乎逻辑的。

很多时候,人们给出的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理由是经不起检验的。比如很多人在上车的时候不选择排队而是乱哄哄一拥而上的理由是“更快一点”,但这可能并不符合事实真相。所以有人把这总结为:他们是先做,然后才为自己的行动找正当理由。


这也让经济学家们开始将诸如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引入经济学的研究中。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在他的《Models of Man》一书中,用生物实验的方法揭示出来,人和小白鼠一样,他们追求自身利益的理性都是有限度的。


赫伯特·西蒙,美国管理学家和社会,经济组织决策管理大师,第十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1978年)。同时他还获得了计算机领域的最高奖——图灵奖,以及心理学的最高荣誉——美国心理学赫伯特·西蒙会奖,被认为是20世纪科学界极为难得的全才。


西蒙令人信服地证明,和纯逻辑推导的结果相异,人类的自利追求并非无止境的全局最大化(global rationality),而是止于适度的满足,这种“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的诠释对经济学的“理性人”基本公理假设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西蒙认为,在现实中,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会面临有限理性的约束,这种约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事人的计算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像新古典经济学所假定的“经济人”那样全知全能;二是当事人进行理性计算是有成本的,不可能无休止的计算。在理性约束下,当事人就无法找到最优解。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例子能说明人在理性上的局限性,比如在所有的投机性市场上都存在的“非理性繁荣”现象:当一个价格上涨的信息出现后,人们的投资热情受到了刺激,这种热情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不断扩散,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入了这个市场,加入了推动价格上涨的投机行列,而完全忽略了资产的实际价值。

在面对更生活化的借钱问题时,这种局限性表现得也更加明显。在2015、2016年,一种将主要目标用户定位于大学生的金融借贷项目突然流行了起来,外界将这种服务统称为“校园贷”。由于还未真正走入社会,并对自身的经济状况有足够清醒的认知,很多在校园中的学生盲目踏入了贷款的漩涡,脆弱的“理性”在可能的高收益面前荡然无存,后果也可想而知。

“理性”思考体系尚未成熟,大学生成为盲目借贷的重灾区

面对这种人类似乎与生俱来的“有限理性”,除了需要借贷人自身的努力外,也需要借贷行业从业者们担负起责任,保证行业健康发展。不为了单纯的追求借款规模,而盲目地发放贷款,将获客作为唯一指标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把钱借给了不该借的人。

平安普惠理性借贷TCV——《男孩篇》

平安普惠理性借贷TCV——《企业篇》

平安普惠理性借贷TCV——《女孩篇》

借贷本身是工具性的,它不具备褒贬属性,但借贷人和放贷方却能表现出它的借贷观念。尽管如经济学家所言,现实中,人在决策时面临有限理性的约束,但我们仍然需要尽可能做到正确使用借贷工具,尽可能理性地借贷,而这需要整个行业和社会的努力。

平安普惠就在近期大力倡导“让借贷回归理性”,呼吁大家理性使用借贷工具,将借款用于正规、合法、合理的用途上,不过度负债。在面对诱惑时能不忘本心,深思熟虑后量力而行,理性借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才能够不辜负家人朋友对自己的期盼。同时平安普惠也号召借贷行业的从业者们能够“理性借贷”,对用户做出规范化的引导,肩负起对行业、对社会、对客户的责任,不辜负客户和社会的责任。

当然了,在康德看来,人类的智慧来源之一就是过去痛苦的经历,而痛苦的经历又常常是非理性带来的。由此观之,如果你已经做了“非理性”的借贷,那就把它当成是你增加智慧所付出的代价,然后从这种痛苦中成长起来,更加理性地使用金融工具,构建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


策划:三联.CREATIVE

作者:梓辉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实果子


文章参考:

王印红, 吴金鹏. 对理性人假设批判的批判[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1(6): 193-199.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经济学家是指拥有自己的经济学范式与原创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经济学人。
【硬核书】不完全信息决策理论,467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40+阅读 · 2020年6月24日
【纽约大学】最新《离散数学》笔记,451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24+阅读 · 2020年5月26日
麻省理工学院MIT-ICLR2020《神经网络能推断出什么?》
专知会员服务
50+阅读 · 2020年2月19日
人工智能学习笔记,247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75+阅读 · 2019年12月14日
北大清华的状元之争: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
德先生
4+阅读 · 2019年6月10日
95岁的查理·芒格,一周读二十本书
三联生活周刊
7+阅读 · 2019年5月22日
王维嘉:暗知识——机器认知的颠覆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
5+阅读 · 2019年3月12日
【因果关系】由模仿“人脑”转向“因果推理”
产业智能官
10+阅读 · 2018年7月13日
百度一下,你就离开
凤凰科技
5+阅读 · 2018年5月19日
人机交互与智能的思考
人工智能学家
9+阅读 · 2018年2月18日
【人工智能】重磅:中国人工智能40年发展简史
产业智能官
7+阅读 · 2017年11月12日
微软洪小文:AI 还是个小学生,资本请慎重!
EGONetworks
4+阅读 · 2017年9月6日
Arxiv
9+阅读 · 2020年2月15日
Factor Graph Attention
Arxiv
6+阅读 · 2019年4月11日
Arxiv
5+阅读 · 2018年5月28日
Arxiv
5+阅读 · 2018年4月13日
Arxiv
3+阅读 · 2017年11月21日
Arxiv
4+阅读 · 2016年12月29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北大清华的状元之争: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
德先生
4+阅读 · 2019年6月10日
95岁的查理·芒格,一周读二十本书
三联生活周刊
7+阅读 · 2019年5月22日
王维嘉:暗知识——机器认知的颠覆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
5+阅读 · 2019年3月12日
【因果关系】由模仿“人脑”转向“因果推理”
产业智能官
10+阅读 · 2018年7月13日
百度一下,你就离开
凤凰科技
5+阅读 · 2018年5月19日
人机交互与智能的思考
人工智能学家
9+阅读 · 2018年2月18日
【人工智能】重磅:中国人工智能40年发展简史
产业智能官
7+阅读 · 2017年11月12日
微软洪小文:AI 还是个小学生,资本请慎重!
EGONetworks
4+阅读 · 2017年9月6日
相关论文
Arxiv
9+阅读 · 2020年2月15日
Factor Graph Attention
Arxiv
6+阅读 · 2019年4月11日
Arxiv
5+阅读 · 2018年5月28日
Arxiv
5+阅读 · 2018年4月13日
Arxiv
3+阅读 · 2017年11月21日
Arxiv
4+阅读 · 2016年12月29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