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计算机感兴趣的人或多或少听说过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CCPC)或是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这些面向顶尖计算机编程选手的挑战赛。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商业化落地的加速,学术界、产业界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倍增,巨大的需求缺口也达到了空前的地步。相应的,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了以上述赛事为代表的顶尖计算机竞赛。虽然了解这类比赛的人可能会说,其考察的知识内容与当前主流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范式有着巨大的区别,但不可否认的是,参加过此类赛事并脱颖而出的选手往往具备出类拔萃的计算机编程敏感度,无论是对于其未来走工程还是算法路线来说都极有价值。旷视研究院一隅对此,旷视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仅在旷视的3位创始人团队中,就有两位(唐文斌、杨沐)曾经夺得NOI、IOI金牌。此外,旷视CTO唐文斌还曾担任过长达7年的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集训队总教练。从某种方面而言,旷视内部自成立以来就存在的浓郁竞赛文化与唐文斌当年的努力密不可分。据旷视研究院杜宇飞(ICPC world Finals 第三名 )回忆,在旷视仅有四五十人规模的时期,公司内部有着各类顶级计算机竞赛金牌背景的员工就已经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由唐文斌邀请,整个团队在技术公关的时候充满了在竞赛过程中对于问题解答的天马行空、追求极致的氛围。也正是因为如此,旷视也有着同其它AI公司与众不同的一面,在今天的旷视研究院,大多数算法、工程技术负责人年龄都不到30,年轻的甚至刚满25岁(6号员工范浩强,IOI金牌),但已经是有着近70人团队的算法总监,他带领着一群平均年龄比自己都大的研究员们,在图像算法、团队培养、商业化等各个方面披荆斩棘,屡获突破。旷视早期员工之一,旷视研究院算法总监周而进(IOI金牌)曾在采访中表示,虽然公司内部有着40多位前国际、国家级信息学竞赛冠军,但大家平日里相当低调,并且随着公司的扩大,早期随处可见竞赛冠军的场面自然也不多见,但是这并不代表旷视失掉了最初的色彩。如果说计算机竞赛的背景为旷视在早期以极快速度切入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市场提供了源动力,那么由初代竞赛团队传承下来的追求极致的竞赛精神则在壮大的旷视血液中持续流淌。旷视的核心技术研发机构旷视研究院就是一个典型。
计算机竞赛冠军虽然不是衡量顶尖人才的充分条件,但它带给人的品质却一定是卓越者所必备的。旷视追求极致的精神源于竞赛,这个精神也一以贯之地传承了下来。因此,旷视非常欢迎竞赛出身的选手加入到公司团队。也正因为在成长中得到了计算机竞赛社区的极大支持,旷视也理所应当地大力回馈整个社区。旷视近年来对CCPC以及各类竞赛、学术大会的支持,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学生受惠,助力中国大学生成长为AI综合性人才。《滕王阁序》有言“山原旷其盈视”,形容山原开阔自身景色,才能充满视野。登高望远,有大格局者,必是胸怀世界之人,做人如此,做企业更是如此。在“以非凡科技,为客户和社会持续创造最大价值”的使命驱动下,在追求极致的竞赛传统下,旷视始终坚持核心技术原创、打造强大算法技术壁垒和构建人工智能生态,希望从全局出发,细节着手,让技术能够真正造福人类,让世界因 AI 而精彩。在此,欢迎各位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旷视,与我们一同改变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