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 人工智能和智慧出行高峰论坛 | 苏州高铁新》峰会期间,厚势创始人邓煜坤和华砺智行(V2X.AI)创始人、加拿大国家级车联网技术研究和示范基地主任、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终身教授邱志军博士进行了一场智库对话。结合对话内容和邱志军在论坛上的演讲,我们整理了此文。
邱志军博士在 2018 苏州人工智能和智慧出行高峰论坛
关于华砺智行V2X.AI
华砺智行是一家以V2X.AI车联网无线通信、协议栈、软件开发包、车辆驾驶行为建模、交通智能算法为核心技术,为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行业提供完整车联网解决方案的创新型公司。旨在将人、车、道路基础设施三点连接,并最终联动车联网云平台,构建车联网生态智能系统,提供智慧出行服务。为汽车厂商、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系统集成商、智慧城市运营商及政府提供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核心团队在北美有十多年研发积累,已经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多个国外智慧交通项目进行城市级运营。在国内本地化应用方面,华砺已在多地建立智能车联网示范道路基地,并已经与芯片厂家、多家一线汽车厂商、系统集成商、政府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行本地化产品开发。
公司核心团队由国家千人计划学者、通信领域、智能交通专家组成,获得多家顶级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公司总部位于中国武汉,在美国硅谷和加拿大设有研发中心及分支机构。
邱志军:这里介绍一下华砺在过去一年里面做了什么,以及将来准备做什么。
汽车和交通高度融合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发展的本质是什么呢?其实就是通讯、计算、传感、微电子。因为这四项技术的普及、成本降低、效率提高,使我们原来想象不到的东西现在都可以实现。
计算能够不断地提高,你今天想大并行计算,大数据计算,现在都不会说计算是一个困难。搞交通的知道,以前做大范围路网的优化,现在从来不会说优化是一个问题。通讯现在是什么效果呢,我们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想跟任何一个人实时通讯都能做到。传感,也就是说人能够感知的,人不能感知的,我可能用传感器都能够实现,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微电子其实是最最重要的能够把它做得成本降低,这四项技术真正使得汽车和交通飞速发展很重要的原因。
为什么大家对汽车这么感兴趣?过去二十年我们的电脑对人们的生活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对于社交,购物,教育产生影响都非常非常大。那么华砺想做什么事情呢?我们想在汽车智能化和基础设施智能化怎么样高度匹配?也就是说让车和交通产生有效的连接(V2X),然后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我们做数据的挖掘,这是我们想做的 V2X.AI。
我们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建1个云,3个网:车联网云平台,车内网、车际网、车路网。有这样一个基础设施的平台,再去为六个基础应用服务:
自动驾驶
共享出行
智慧交通
两客一危
特种车辆
车辆保险
基于这样一个平台,基于我们的产品,跟这六个领域的合作伙伴合作。
因为我们是有硬件产品的软件公司,我们现在有60多个人,但是 80% 以上是研发人员。现在我们虽然谈智能网联汽车,但是每一个做智能网联汽车都是从最基础的软件硬件算法开始做,我们希望能够为中国,为世界智能网联的开发者提供一个很简单,方便应用的平台,所以我们提供了第三方应用开发软件。这是车载设备和路侧设备,未来智能路侧设备会跟信号灯、充电桩结合。
现在我们跟自动驾驶合作比较多。首先,我们把 V2X 当做成传感器的一种延伸,也就是说,使得未来不管是有人驾驶的车,还是辅助驾驶的车,还是自动驾驶的车,我们能够帮助他增强这种感知,比如说增强这种穿透性的感知,车上已有的视频、雷达等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它只能看到周边几十米,或者一个车范围之内的几十米,我们希望能够让这个车感知更远,使其具有穿透性。
第二点,希望车跟互联网一样产生网络效应,也就是车实时感知的信息,我在苏州阳澄湖感知的信息,能够很快传到南京,如果有这样的传递,如何能够实现,那么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其实应用可能更多。
第三点,紧急远程控制,也就是说在大马路上跑的车,假如说自动驾驶的车跑到150/公里/小时,那么就需要对它进行干预。
这里有几个案例。第一个是我们在加拿大·卡尔加里九、十月份做一个短距离的服务,我们希望在加拿大冬天零下 10 到零下 20 度场景下,可以起到最后一公里和第一公里的作用,所以我们在 5 公里内布了设备。
第二个案例是在硅谷,因为我们的天使投资人是上汽,我们跟上汽北美创新中心设立一个场景,利用我们手机的 APP,你能够找到几辆自动驾驶的车,你点一下,车会到你面前,你告诉它几点几分出发,这个车就会出现在你面前,将你运送到目的地,过程当中这个车辆都受到运营方或者政府的监管,这是我们布了一个场景,7 月末在硅谷会有一个 DEMO 。
第三个案例。这是在上海,在一个园区厂房里面,欢迎大家有时间可以去看一下。
通用凯迪拉克跟我们合作,我们现在用华砺的硬件和通用进行对接,我们跟通用在加拿大也有一个合作。
第四个案例。这是在浙江桐乡,这也是工信部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的示范点,在今年世界物联网大会正式发布我们下一代华砺的产品。
我们之前在北美做得比较多一些,从去年开始在中国落地,比如跟武汉政府做得比较多,也参与武汉市经开区示范项目。
今天我们跟相城正式签约,前面也讨论了很多紧密合作的方案,相信今年年底华砺在苏州会有一个团队,也非常高兴为苏州、上海、浙江进行业务对接。
汽车与出行将是打造智慧城市的核心关键,在汽车智能化浪潮全面开启的时代,将交通数据互联互通,并把数据深度挖掘运用,将能够为全社会带来巨大的效益。无人驾驶和智能交通必须要是要让移动出行的体验更安全、更智能、更愉悦。
将来交通参与的对象,尤其是车、行人、自行车都是进行互联的。在中国有像华为,有像李老师这样大力去推基础设施和汽车高度融合,如果中国做不了的话,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做不了。非常高兴华砺和苏州相城高铁新城紧密结合,希望在接下来一两年里面一起做出好的成绩来,谢谢。
厚势:华砺智行的AI研究团队在国内吗?
邱志军:我们的 AI 团队在加拿大。大家都知道,加拿大是现代人工智能的发源地,增强学习之父 Richard S. Sutton 教授就是我在阿尔伯塔大学的同事。加拿大的 AI 研究非常雄厚,人才丰盛,氛围浓烈,适合做 AI 的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厚势:华砺智行的融资进展?
邱志军:我们拿了上汽和启迪之星的投资,新一轮 PreA 融资在进行很快会完成,暂不方便透露。年底启动A轮融资。
厚势:介绍一下加拿大的智慧交通和车联网研究和实践,对国内有怎样的借鉴意义?
邱志军:我们在加拿大做了很多的基础研究和实践,如下图的报道。在北美做车联网和智慧交通实践,由于政府觉得过程非常繁琐非常缓慢,导致实际的应用也很缓慢,实际上,基础研究和技术上,已经远远走在了应用的前面。
而在国内,不少城市的决策过程非常快,这是我们的优势。所以我认为,车联网和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国有机会走在世界的前面。
6 月 25 日,加拿大基础设施部部长、交通部部长和阿尔伯塔大学校长亲临现场宣布,邱志军博士牵头负责的加拿大国家级车联网研究和示范项目二期正式启动,专注于 V2I 信息安全和 V2I 城市交通应用。该国家级的项目能够顺利进入二期且投入增加两倍达到近千万加元,业界视为项目取得重大成功。
详见链接:
https://www.newswire.ca/news-releases/transport-canada-supports-projects-to-prepare-canada-for-connected-and-automated-vehicles-686469001.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厚势:华砺智行将来在行业的位置?
邱志军:我认为,车联网和智慧城市领域,将来会出现像中国移动、联通、电信这样的国家队。而我们是他们紧密的合作伙伴,提供基础设施的技术和运营支持。也可以类比,我们将成为车联网和智慧城市时代的华为。
厚势:去年底,华砺智行参加奥迪创新实验室大赛,赛后,华励智行宣称将与奥迪展开更为深入的商业合作,这个合作目前有进展吗?
邱志军:有!不过我们当前还不便公开。
厚势:您最敬佩的人是谁?
邱志军:苹果教父乔布斯。
华砺智行发展历程
在 2017 年 ITS World Congress 世界大会上,公司的车联网解决方案被大会选作在蒙特利尔市区现场演示的最终方案,给全世界前来参观的智能交通领域人士演示,同时发布公司最新一代V2X.AI产品及解决方案。该车联网项目获得加拿大智能交通协会(ITS Canada) 颁发的杰出奖(2017 Award of Excellence)。
2017年11月,车联网项目获得加拿大 ITS 协会2017 年项目创新奖。
2017年11月,公司获得2017年度「启迪之星」企业称号。
2017年12月,公司获得奥迪创新实验室总冠军(移动出行类)。
2017年12月,获得第二届「海纳创新创业大赛」第五名。
2018年04月,获得第三届「清华校友创意创新创业大赛」中原赛区一等奖,全国十强。
邱志军在沙龙上。左起依次是:
邓煜坤、PlusAI创始人郑皓、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管欣、
奇点汽车创始人沈海寅、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业研究院院长成波、
邱志军博士
苏州阳澄生态新区(高铁新城)片区,吸引了多家技术领先的人工智能、智慧出行、大数据和云计算企业入驻,这里已形成良好的科技生态产业园区,并将在10平方公里范围内打造自动驾驶示范区。
苏州高铁新城国际研发社区将是全球第一个没有红绿灯的研发社区,地面将是无人驾驶的新能源公共交通,私家车在地下的公共空间行驶,并与密集的地下交通无缝对接。华砺智行与苏州高铁新城7 月11 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手打造 V2X.AI 智慧出行的产品研发和商业化落地示范基地。
编辑整理:厚势分析师
转载请注明来自厚势和厚势公号:iHoushi
-END-
文章精选
企业家
智能驾驶
新能源汽车
项目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