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明天4月24日是第四个“中国航天日”,今年“中国航天日”的主题是“逐梦航天 合作共赢”。我们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联合开设“Calling太空”科普专栏,探索浩瀚空天的奥秘,为大家讲述有趣的故事,介绍一些与空间科学和航天相关的知识。
4月12日,世界航天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4月23日,世界读书日;4月24日,中国航天日。想起了生活中除了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头顶上灿烂的星空,脚底下最熟悉却又陌生的地球。春天的色彩,童稚的欢笑,妻子的唠叨……你是否意识到孕育生命的地球与众不同?如果没有的话,下面就让我们感受一下悬浮于浩瀚的太空黑暗中的,我们唯一的家园,是多么的令人敬畏。
Apollo 17拍摄的“蓝色弹珠”(The Blue Marble)。
1972年12月7日,当Apollo 17载人太空飞船在飞往月球的途中,宇航员拍下了这一被称为“蓝色弹珠”(The Blue Marble)的经典地球画像。蓝色的海洋,涌动的气流,这是生命赖以存在的必要元素,这是人类完美的绿洲。
火星侦察轨道器拍摄的地球和月亮
2016年11月20日,火星侦察轨道器(MRO)在离地球约2亿公里的地方,结合两次曝光抓拍了地球和月亮,展现了地球上大陆尺度的细节和月球的相对大小。地球面向我们的略带红色的中间部分是澳洲。
Cassini太空飞船拍摄的土星光环中的地球
在这张由Cassini太空飞船于2017年4月12日拍摄的图像中,地球作为一个光点位于土星的光环中。当时Cassini离地球14亿公里,面向地球的南大西洋。
Voyager 1拍摄的“暗淡蓝点”(The Pale Blue Dot)。
这张被命名为“暗淡蓝点”(The Pale Blue Dot)的地球经典画像,由Voyager 1太空飞船于1990年2月在离地球60亿公里的地方拍摄。虽然地球只是“悬挂于阳光中的一粒微尘”(a mote of dust suspended in a sunbeam),但“那是家,那是我们”(That's home. That's us)。美国天文学家Carl Sagan以此为名写了一本书,揉合了哲学、伦理和人类关于太阳系的认知。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段:
“看那个点,那是家,那是我们。在上面,每个你爱的人,你知道的人,听说过的人,每个曾经的人,都住在那里 …… 每个英雄和懦夫,每个人类文明的缔造者和毁灭者,每个国王和农夫,每对年轻的情侣,每个母亲和父亲,满怀希望的孩子 …… 每个腐败的官员,每个超级明星,每个伟大的领袖,每个圣人和罪人,都住在那里,住在那粒悬挂于阳光中的微尘上。”
火星之前世今生
地球缘何与众不同?对比一下我们的近邻——火星,从观测到的残存的痕迹,我们可以感受到火星上湖泊和海洋曾经的存在,早前的火星必然是一个充满液态水、浓厚大气还有生命的星球,然而现今却是一个寒冷的、干涸的、了无生机的世界。火星内部产生整体磁场的机制,我们称为发电机,若干年前不知为何死亡。至于死亡的原因,一种说法是小行星对火星的撞击。因缺乏整体磁场(称为磁层)的保护,太阳风慢慢剥去火星的大气,把一个曾经支持生命的星球转变成荒芜的沙漠世界。相比之下,感恩于地球磁层的保护,大部分的太阳风被规避于地球大气之外,因此大气、海洋和生命可以存在。
很多人常说科学无用,但你是否了解我们的家园?是否了解你自己?如果说火星就是我们地球的终极宿命,你会有怎样的感想?下面让我们再次聆听一下Carl Sagan关于“暗淡蓝点”的哲学视角的陈述,你是否对科学、对我们唯一的家园,有所敬畏呢?
Carl Sagan关于“暗淡蓝点”的视频陈述。
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温馨提示: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 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中科院之声”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中科院之声”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 菜单 → 选择「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