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创业启动3年后,李想发车了。
这一次,他的产品品牌一语双关:理想智造。
首款产品理想智造 ONE,则是一辆豪华中大型SUV级别的智能电动车。
什么样的电动?怎样的智能?
跟前几家造车新势力不同,理想智造ONE,不是一款纯之又纯的电动车。
按照李想的说法,这是一款增程电动技术的车,想要解决电动车不可回避的“里程焦虑”问题。
拿理想智造ONE来说,NEDC综合续航超过700km,市区工况续航超过1000km。并且在-10℃的环境中,理想智造 ONE 的续航里程衰减可控制在5%,远好于一般电动车的30%衰减。
已是目前续航最给力的电动车。
但之所以说电动“不纯”,全在于这个增程,也折射着中国创业者李想,跟美国创业者马斯克不同的造车出发点。
首先,理想智造ONE确实是电驱动。
车驱动搭载前后双电机四驱系统,最大输出功率240kW(326hp),最大扭矩530N·m,0~100km/h加速时间达到6.5s,性能与六缸3.0T的主流豪华中大型SUV看齐。
其次,短途主打电池驱动。理想智造ONE的电池组,来自与宁德时代合作,容量最大的电池组,总电池容量达到40.5kWh,可用电量37.2kWh,电池电量可提供180km的续航里程。
还配备快充和慢充接口,40kW直流快充0-80%需30分钟,家用7kW慢充0-100%需6小时,保障日常出行。
但到长途行驶,就要依靠高功率增程发电系统。
区别于混动力,这个系统的目的,可将燃油转换成电能,实现超过520km的增程续航里程。同时还可以通过加油方式快速补充能源。
更直白来说,给车加了个燃油发电机。
所以也能窥见李想造车的不同了:解决问题角度出发,产品经理视角,追求更舒适的驾驶体验。
这与特斯拉是完全不同的出发点,马斯克核心目标在于加速世界向可再生能源转换。
至于如何评价两种不同的做法,可能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或许跟一直以来中美不同的创新模式有关。
硅谷都是技术式、颠覆式创新,think different,从无到有开创一个新领域。
而中国更擅长商业模式创新,在第一波技术成熟后,微创新,做出更好用户体验的产品,做大做强之后,又生发出新一波技术、模式创新。
在过去30年中,美国代表如乔布斯、扎克伯格,中国代表像雷军、王兴。
而李开复,则还在新书《AI·未来》中专门将此总结为:中美平行宇宙。
所以连续创业者李想,这种更务实的思路,也不是不会开创新天地,现在才迈出第一步而已。
至于智能,跟电动方案一样,也是务实风格。
没有完全崭新的技术、产品或应用,每一项都很稳。
可以按车内和车外两部分来看。
车内,核心是交互,视觉和语音都有。
视觉方面,仪表屏、中控屏、副驾娱乐屏和车辆控制屏等4屏一体化设计,而且可分可联。
兼顾到了驾驶和副驾驶,考虑到了车辆控制、驾驶体验,以及娱乐等。
语音交互则跟小米旗下的小爱同学合作。
车内前后排的多组高灵敏度麦克风,可精准定位全车不同位置用户发出的命令,能帮助用户设置音乐、空调等功能。
李想说,这是全球首款支持全车语音交互的智能驾驶舱。无论坐在车内哪个位置,都能通过智能语音助手与车辆自然交互。
车外,标配L2级高级辅助驾驶。
感知系统方面,有Mobileye EyeQ4视觉识别芯片,以及博世的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和5个摄像头。
在制动方面,采用博世最新一代的电子助力制动系统iBooster 2.0,配合自动紧急制动,可减少50%的严重事故发生率。
理想智造ONE的L2能做啥?
主要有4项:
全速域自适应巡航,以及道路自动保持。可主动跟随前车,支持跟停再启动。
全自动泊车。针对国内泊车环境定制,无需操作转向、油门、制动、挡位,实现真正的全自动。
自动紧急制动。通过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实时监测车辆前方,有效减少驾驶员注意力分散导致的追尾事故。
此外,李想还说,专门针对中国路况和驾驶习惯研发的控制算法,理想智造ONE已经进行了超过40万公里的道路训练。
最后,理想智造ONE将于2019年4月上海车展开始接受预订,2019年第四季度批量交付。
售价方面,补贴前40万以内。
OK,这就是李想造车首款产品理想智造ONE的核心信息。
不知你如何评价?
— 完 —
加入社群
量子位AI社群开始招募啦,欢迎对AI感兴趣的同学,在量子位公众号(QbitAI)对话界面回复关键字“交流群”,获取入群方式;
此外,量子位专业细分群(自动驾驶、CV、NLP、机器学习等)正在招募,面向正在从事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及研究人员。
进专业群请在量子位公众号(QbitAI)对话界面回复关键字“专业群”,获取入群方式。(专业群审核较严,敬请谅解)
诚挚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编辑/记者,工作地点在北京中关村。期待有才气、有热情的同学加入我们!相关细节,请在量子位公众号(QbitAI)对话界面,回复“招聘”两个字。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作者
վ'ᴗ' ի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