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他不要像路上那些行人一样,面无表情的活着。我们,我们的爸爸,我们的爸爸的爸爸,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所以我们的孩子长大后才会都面无表情,无聊的活着。
—— 电视剧《危险心灵》
关于《中国式家长》,在我的游戏体验中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一周目时,我像个叛逆的少年,因为贪玩成了滑梯大王,不爱学习钟爱运动,长跑短跑篮球样样精通,考试总分从没上过 50 分,这种与现实的强烈反差感竟让我有些沉迷其中。而到了二周目,我却挺自然地让我的小孩成为一位品学兼优、热爱学习的优等生。这让我有些后怕,恐惧感随着游戏进程越来越强烈,用极其俗套的那句话来说 —— 我终究活成了我最讨厌的那种人。
《中国式家长》是由独立游戏团队墨鱼玩开发,椰岛发行的模拟养成游戏,无疑是近期国产游戏圈最具话题性与争议性的一款作品,玩家对游戏的讨论从内测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尽管在各大游戏平台均获得了不俗的销量与玩家评价,但是在我看来这款游戏也是国产游戏史上最为极端化的一个典型,这种极端让这款游戏的走红变得非常戏剧化。本文将从「这款游戏是否符合它的评价」这个角度谈谈我对《中国式家长》的看法。
长按二维码关注少数派(ID:sspaime),在后台回复「中国式」即可获得下载链接。
前文提到,《中国式家长》是一款模拟养成类(数值驱动)的游戏作品,玩家将在游戏一周目重返小时候,体验一次从童年到成年的人生旅程,而从二周目开始玩家将以父母的身份培养自己的下一代。整个成长过程由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组成,在此期间玩家要通过一些小游戏来不断提升自己某些方面的属性(比如智商、情商、体魄、记忆力等等),这些属性会影响你的学习路径,从而影响你未来的成长方向。
整体构思与游戏逻辑没有太大问题,但是这款游戏的实际体验并不好,几度让我觉得乏味想要快进跳过某些流程,这对于一款游戏来说是致命的缺点,一旦游戏出现让玩家自主的断层,就很难再投入进去。《中国式家长》里设置了太多(在我看来)无效或者无意义的游戏流程,而且这些流程需要玩家反复操作,简单来说就是「挖掘」属性点、学习技能、日程安排的无限循环。
比较讨巧的是,游戏中大量的暴漫式表情包与网络段子分散了大部分玩家的注意了。要说搞笑也是挺好笑的,但看久了也就觉得乏味,与不断重复的游戏内容一样,逐渐无趣。如果我们仅从「游戏性」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中国式家长》简单、粗暴、甚至有些投机取巧的设计方式,并不足以支撑它获得如今的评价与关注度。
很多玩家在对《中国式家长》的评价中提到了「代入感」,如果我们抛开前文提到的游戏性,单从游戏的叙事层面来看的确有着令玩家感同身受的能力。游戏中提到的种种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 家庭与子女的相处方式、学生与同学老师的关系、情窦初开时的暗恋等等,因为在大部分年轻玩家身上都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所以与其说是游戏营造的代入感,倒不如说是《中国式家长》让玩家们又一次回忆起自己的年少时光。
当然不可否认游戏中也尝试加入了大量能够引起玩家共鸣的事件和元素,比如竞选班干部、母亲与邻居朋友比拼面子、过年收还是不收亲戚的红包、相亲失败随便找个人过日子等等。单说这些选题其实非常精准,但是实际体现在游戏中,却不怎么令人满意。比如即便到了高中,竞选班干部时「我」依旧会说出「扶老奶奶过马路」这样的话,或者是即便孩子已经不是小朋友,母亲和别人比面子时还是会说「我儿子很会滑滑梯」类似的话。很明显没有针对不同时期和环境做出调整,这种粗陋的处理方式很难让玩家有实实在在的「代入感」。
这是我对于这款游戏的反思。玩家们口口相传的、被媒体推上风口浪尖的、获得无数关注与讨论的,究竟是这款游戏《中国式家长》,还是每个人可能都经历过的、无法自由发展的中国式教育与中国式家庭?答案显然是后者。这款游戏让我不断回想起几部曾经看过的纪录片,一部是凤凰卫视的《高考工厂》,一部是陈为军的《请为我投票》,另一部是周浩的《高三》。
我曾以为《中国式家长》仅仅是一款体验式的模拟养成游戏,但是在游戏简介中却看到这样的描述:「中国式家长是一款现实主义的模拟游戏,游戏模拟从出生到高考的整段过程,探讨中国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如果理解没有错,这部作品的意义在于「探讨中国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但是,好像除了平铺直叙的循环体验外,再没有更多的探讨与反思。
很多玩家评价了这款游戏充满「情怀」,情怀当然是吸引玩家的一个要素,但在《中国式家长》里需要被表达的仅仅是情怀吗?玩家体验到的,也仅仅是又一次曾经不太愉快,但是现在看起来好像还挺有意思的童年经历罢了。当「中国式家长」这样其实比较敏感的字眼出现时,(我认为)其实应该探讨一种关系、一种理想、一种社会形式,这些很严肃的东西,不应该被太多娱乐化的包装展现出来。
我并不是全盘否认《中国式家长》这款作品,至少它找到了一个极其有价值的选题与方向,可惜的是在处理游戏中各个细节时显得太过杂乱,游戏想要传递的观点无法在游戏中得到放大,只能通过玩家的回忆与描述来表达。
触及了情怀,但少了反思 —— 这是我最终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