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的,最近金融科技的创新是不是有点多了?

2017 年 9 月 19 日 数据猿 张俊潇

当我们将金融科技放到历史坐标来看,发现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它带给世界很多不光彩的记录,比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次贷危机,甚至更久远的二次世界大战,有很多专家认为,当时不受管制的金融创新是一个很大的帮凶。


作者 | 张俊潇

官网 | www.datayuan.cn

微信公众号ID | datayuancn


先写在前面,不是有意违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府号召,也坚决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但金融行业就是这么特殊,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金融科技的每一次创新都会以最快的速度触及到个人,这也意味着规模性和系统性的风险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集聚。


互联网企业、金融企业都不敢说话了


最近金融行业弥漫着一股诡异的肃杀,以往,很多从业人员跟数据猿都是谈笑风生言无不尽,可最近我们的采访邀约却连连吃到闭门羹,而且大家的理由惊人的一致——最近是敏感时期,还是不要谈了,免得惹祸上身。


互联网企业和金融企业纷纷进入了敏感时期,让人十分玩味,大家到底都在怕些什么呢 当然,我们不可能从他们的口中得到答案,还好数据猿神通广大,能从一些蛛丝马迹窥测一二。


如果用一个词语概括近期的金融业,“监管”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单看今年以来发生的事:全国各地频繁发出P2P网贷行业的管制政策、ICO被全面禁止、大数据公司频频被查、8家征信试点企业至今没有获得牌照、万达乐视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兰州银行跨行扫码取款问世一天被紧急叫停,很显然政府对金融的监管加快了步伐。


而且这一波的监管几乎涉及到了金融产业的各个链条,让行业内几乎所有人都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监管部门多点开花肯定不是闲着没事找事干,背后也有一股力量在向它施压。


这股力量之源很有可能就是来自金融科技创新的高速发展,当然这里的力量指的是金融科技 “暗黑”的一面。


金融科技的阴暗面


科技只是一个工具,但是一旦和金融牵连在一起的时候,就被天然加上了道德为刻度的标尺。


科技会把金融带向道德上限还是下限往往是很难预测的,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事实提醒我们,那些蠢蠢欲动的企业似乎正往下限滑落。


过去几年互联网企业依靠Fintech创新,进入到了传统银行企业覆盖不到的市场。比如央行征信系统,中国有将近6亿适龄劳动人群没有信用卡,银行无法触达这个群体,没有办法进行征信。但互联网金融公司却可以通过大数据、AI等技术,收割这个长尾市场。


当然,有很多中小企业获得了低门槛的贷款,但是也让很多根本不该享有借贷权利的群体和企业获得贷款,最后酿成社会问题。比如之前陷入裸贷风波的校园贷, “学生本来就不该拥有借贷权利,这不是任何科技创新能改变的物理事实”,91金融CEO许泽玮说。


还有一些企业本来就应该自然死亡,但是互联网金融的续命让他们得以“苟延残喘”,2015年是有大量的资金注入到这些企业,按照24到36个月的还款期来计算的话,明年可能将会迎来一波违约潮,也必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会出现大量金融公司的倒闭和兼并。


这些问题还只是科技创新下企业被动引发的负面影响,更令人担忧的是金融科技使得企业用于了主动作恶的能力。


贷款钱包CEO刘思宇表示:“目前从业人员滥用‘金融创新’的乱象很严重。”


迷信算法和大数据权威至上的工程师,正在有意无意的用技术构建无政府主义的理想国,在这个理想国里他们不想看到任何监管的力量,自己则为所欲为。


在大数据领域尤其明显,用户的数据隐私被侵犯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各种数据大量在台面和“黑市”上被交易。一位不愿具名的从业人员对数据猿反应:“个人行为数据在市场上的买卖非常夸张,哪怕是一些敏感信息,如果有的企业愿意,甚至都能锁定用户的家庭住址,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这些数据大部分都会作为用户画像和风控模型的原材料,流入银行。数据正和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一样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但是其产权并没有明确,企业不需要征得用户个人的同意就可以进行肆无忌惮的收集和买卖,用户个人所创造的数据甚至不能被用户自己所知,乐视前员工就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建设银行把信用卡额度降为“羞辱性”的1元钱。


这些年区块链、智能合约的突然崛起,俨然就是金融无政府主义的一个雏形,监管部门没有担忧是不可能的,但是目前他们的力量还很小,不足以引发监管部门的紧张情绪。


令监管最不放心的问题是,最近金融科技的创新越来越脱离金融本质和实体经济,出现很多华而不实的噱头维持资金空转和金融欺诈,ICO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据有关人士反应,目前很多主打科技牌的金融公司其实都在滥用概念,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智能投顾,实际上很多企业根本没有相匹配的技术,不过是吸引大众投资者的广告而已。


金融公司的大规模崛起,引发了银行加紧拥抱金融科技的步伐,但是令人感到失望的是,银行的创新并未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反而为了自身利益涉足高风险的投资行为。这种追逐短期的利益而忽略长远利益的行为,如果不加以控制,未来势必会对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


金融业永远都藏着一头灰犀牛


那些打着各种科技创新旗号的金融模式,归根结底都是一种发放贷款的形式罢了,最后都是为了规避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的一系列限制,更大范围地扩大杠杆,获得更多贷款,实现贷款利差的行为,金融的本质根本没有改变。


任何神话和吹捧都不可能改变物理事实。


当我们将金融科技放到历史坐标来看,发现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它带给世界很多不光彩的记录,比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次贷危机,甚至更久远的二次世界大战,有很多专家认为,当时不受管制的金融创新是一个很大的帮凶。


距离我们最近的08年金融危机余波尚存,殷鉴不远,金融业永远存在着灰犀牛,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


最后引用前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香港证监会原主席沈联涛曾的一段话结尾, “金融工程师的收入比真正的工程师多百倍。真正的工程师造桥梁,金融工程师则是在造梦,当美梦衍化成噩梦时,买单的却是别人。”



敬请期待,数据猿即将于10月25日举办的“2017金融科技价值—数据驱动金融商业裂变”高峰论坛!投递案例、文章、产品,联系视频&文字专访,请勾搭数据猿~


推荐阅读:


斩草除根,ICO是真骗局还是央行不懂数字货币?


来源:数据猿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金融科技(英语:Financial technology,也称为FinTech),是指一群企业运用科技手段使得 金融服务变得更有效率,因而形成的一种经济产业。这些金融科技公司通常在新创立时的目标就是想要瓦解眼前那些不够科技化的大型金融企业和体系。
商业数据分析,39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60+阅读 · 2020年6月2日
专知会员服务
123+阅读 · 2020年3月26日
【德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6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01+阅读 · 2019年12月23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1+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大数据白皮书 2019】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专知会员服务
137+阅读 · 2019年12月12日
三安光电到底发生了什么?
商业人物
7+阅读 · 2019年1月28日
过了尬吹的年代,人工智能都落地了些什么?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8+阅读 · 2018年11月5日
我是一个爬虫
码农翻身
12+阅读 · 2018年6月4日
【区块链】区块链是什么?20问:读懂区块链
产业智能官
8+阅读 · 2018年1月10日
中央再批人工智能伪创新,90%以上AI都不靠谱
THU数据派
7+阅读 · 2017年12月6日
Arxiv
7+阅读 · 2020年3月1日
Continual Unsupervised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Arxiv
7+阅读 · 2019年10月31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商业数据分析,39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60+阅读 · 2020年6月2日
专知会员服务
123+阅读 · 2020年3月26日
【德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6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01+阅读 · 2019年12月23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1+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大数据白皮书 2019】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专知会员服务
137+阅读 · 2019年12月12日
相关资讯
三安光电到底发生了什么?
商业人物
7+阅读 · 2019年1月28日
过了尬吹的年代,人工智能都落地了些什么?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8+阅读 · 2018年11月5日
我是一个爬虫
码农翻身
12+阅读 · 2018年6月4日
【区块链】区块链是什么?20问:读懂区块链
产业智能官
8+阅读 · 2018年1月10日
中央再批人工智能伪创新,90%以上AI都不靠谱
THU数据派
7+阅读 · 2017年12月6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