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36氪近期推出重磅文章《创业者回到大公司,创业中学到的那些事》,专访了凤凰网副总裁、凤凰新闻客户端总经理岳建雄,以下为文章节选:
始于2015年的资本寒冬,冻死了创业大潮中的大部分项目。在资金链断裂、团队解散,项目卖掉或关停后,创业者都去哪了?
有一大部分人回到了大公司,重新成为了打工者。
创业是职场加分项。在企业HR眼中,创业者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打破常规,能够承受高压,并且大部分都是工作狂——在他们认为有价值、感兴趣的事情上。
回到大公司的创业者,重新调整好了打工的心态,经历团队间的磨合。最重要的,他们需要接受并适应职场的规则。
创业失败的经历,让一些创业者变得谨慎,安于大公司的稳定。另一些却仍然野心勃勃,随时准备重新出发,去实现自我价值、财富梦,或是即便只是为了创业的自由和刺激感。
创业项目:移动医疗项目“e陪诊”
现在任职:凤凰网副总裁、凤凰新闻客户端总经理
岳建雄起初并没打算创业,更没打算做移动医疗。他那个时候还是搜狐新闻客户端总经理,今日头条邀请他出任副总,条件是高薪加股权,当时这家公司估值5亿美元。岳建雄原本计划的是一次“跳槽”,但张朝阳极力反对,扛出了竞业协议。这个时候,来自传统医疗行业的一些机会找到岳建雄,希望在孵化移动医疗的创业项目。“跳槽”这才衍变成“创业”。
岳建雄的项目从陪诊的角度切入,整合护士、病人、医院三方的资源——这原本是个讲得通的故事,直到创业半年后,岳建雄发现,这个市场根本就切不下去,因为医疗对于资源的依赖太重了。
听说“e陪诊”熬不下去了,凤凰网CEO刘爽向岳建雄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出任副总裁及新闻客户端总经理。他来的正及时。岳建雄的创业进入瓶颈期,正打算回归自己擅长的资讯领域。
2016年中,门户网站受到今日头条的冲击,凤凰网的数据持续下沉。岳建雄加入后,带领新闻客户端开始业务转型。
改革的一个方向是由内容驱动转向技术驱动,向今日头条靠拢。原本凤凰新闻客户端有100多个编辑,40多个程序员。岳建雄重新调整了人员配比,编辑裁剪到20多个,负责原创内容。技术团队扩充到100多人。
60%的员工主动离职了,包括直接向他汇报的7、8个总监,整个部门发生剧烈的人事震荡。但某种程度上,这也正是岳建雄希望看到的,他要改革,就得大量启用新人,重塑这家公司的基因。
创业归来,岳建雄感觉自己的心变“狠”了,也更加无所畏惧。处于职场食物链的顶端,他不必像职场新人那样,把过多精力集中在人际关系。恰恰相反,创业反而让他更看重结果。入职凤凰网快1年了,岳建雄几乎没和任何一位高管单独吃过饭。他评价自己从前工作的心态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而在创业之后,“我没什么顾忌。我来就是想做成事,不需要搞关系。”
岳建雄还从创业公司带过来几个人到凤凰网。他们带头像创业者一样地工作。岳建雄刚来凤凰网的时候,员工每天6点钟准时下班。现在,很多人晚上9点还在加班。
渠道部门的一名员工,负责晚间应用商店的竞价排名,有一次为了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好的推荐位,凌晨2点还守在电脑旁。第二天还向同事炫耀,“我昨天3块钱就拿到用户了。头条(的人)2点钟没抗住,睡倒了,我没睡倒。”
岳建雄感恩这样的员工,并决心为他们争取足够的激励。几天前,他为了给本部门员工争取期权,和管理层大吵一架。如今带领凤凰网新闻客户端就像是他的第二次创业,辛苦培养起来的干将,他要把他们都留住。
但岳建雄基本不会考虑,再像2、3年前一样盲目地开始从0创业了。70后的他没有年轻创业者那么多试错的机会,他还有家庭要养,不得不为自己留退路。
岳建雄将全民创业的大潮形容为创业者的一次“上山下乡”。回顾往昔,“你不裹挟在里面很难。不创业都被人瞧不起。”岳建雄说。他认为自己创业的动机,就是资本驱动下的一次“虚荣心作怪”。
亏欠了投资人和员工,是岳建雄创业以来最大的心病。他靠着圈子里的名望挖人,最终却辜负了他们的信任。每当身边有熟识的创业者融到资,他就不自觉地在心里想,“这些兄弟跟我没拿到钱,跟他拿到了。”
这种精神负担让岳建雄骑虎难下。一方面,随着业务陷入僵局,“你内心里很可能(对项目)已经判死刑了。”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咬牙坚持,“如果做没意义的事情,耗费那么多投资人的钱,耗费跟你混的人的青春,觉得很对不住。”岳建雄说。
“创业是为了把事情做成,有回报。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事情做不成,你创业干嘛,为了当个CEO?”现在,岳建雄说。
责编 | 刘考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