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成万物互联关键一步 承载网络标准之争何时休?

2018 年 5 月 10 日 物联网智库


来源:全球物联网观察

物联网智库 转载

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

------   【导读】   ------

我国5G承载产业链提出的5G承载方案已在国际电联成功立项,并获得国外同行专家的支持,标志着我国在5G领域取得了又一项突破进展。三大运营商方案各不相同,一文看遍!


物联网的普及离不开5G,使得万物互联得以实现。作为下一代通信技术,5G网络的设计更符合物联网所需要的基本特性,5G网络将会为万物连接时代提供一个一体化的连接平台。这一统一的连接架构可以提供更高的峰值速率、低至毫秒级的时延,以及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能效,这将对万物连接时代提供最有力的支撑。



5月9日在北京召开的“2018年5G承载技术发展研讨会”上,人民邮电出版社副社长刘华鲁即指出,5G商用近在咫尺,尽快确定5G承载网络标准,并启动5G承载网络建设,已是迫在眉睫。


5G即将商用,承载标准迫在眉睫


对于通信业来说,“5G商用,承载先行”的口号由来已久,随着5G发展进一步升温,尽快确定5G承载网络标准成为重中之重。但5G承载仍面临难题,其中在建网方案上如何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的问题亟待解决。


进入2018年以来,我国5G发展进一步升温,发改委和工信部降低5G频率占用费,大幅降低了5G发展成本;三大运营商纷纷开始进行5G试验网建设,为5G正式商用铺路,可以说,5G商用近在咫尺。另一方面,“5G商用,承载先行”,在5G商用大幕即将开启之际,尽快确定5G承载网络标准,并启动5G承载网络建设刻不容缓。但同时,“5G承载仍面临一些难题。例如,在技术路线上是选择升级已有技术还是开创新的技术,在建网方案上如何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等一系列问题都亟待探讨和解决。”


目前,国际电联已经注意到承载工作的重要性,并于2017年启动了5G承载标准的相关研究和制定工作。在我国,三大运营商和主要的设备商均密切关注5G承载,他们潜心研发、创新突破,在5G承载领域进展卓著。值得一提的是,我国5G承载产业链提出的5G承载方案已在国际电联成功立项,并获得国外同行专家的支持,标志着我国在5G领域取得了又一项突破进展。


三大运营商方案各不相同。


中国移动:主导SPN方案 2018年Q3启动SPN线网试点


众所周知,相比3G和4G,5G承载累积了前两代无线技术100倍的业务量,未来承载物联网和垂直行业应用带来的新的指标要求,如网络容量、时延等,不仅是“量变”,更是“质变”。因此,结合未来业务发展趋势和需求,中国移动提出了SPN(Slicing Packet Network)技术理念,致力实现开放、敏捷、高效的网络新运营体系。



从中国移动的角度,如何和引领5G整个承载方案或者架构设计主要考虑四个因素:


第一,5G RAN架构,3GPP 5G RAN功能切分定义了CU、DU两级架构,导致5G阶段站型多样,不再主要是回传,而是前传、中传、回传网络将并重,多业务支持。


第二,5G CORE架构,5G网络中UPF及MEC根据具体业务需求进行灵活部署, MEC之间的流量需就近转发,需要城域网L3功能下沉到汇聚层,甚至接入层,L3域增大,对组网造成很大影响。


第三,5G网络分片及垂直行业低时延业务需要降低端到端的时延,要求每节点支持极低转发时延,需要既支持硬隔离,又支持软隔离,实现软硬切片。


第四,5G基于SDN架构,需要考虑引入控制器及Orchestrator, 需要通过标准接口及信息模型实现各层解耦,同时要考虑管控系统管理大三层网络时的性能问题。


基于以上四个要素,中国移动对5G网络架构提出三个目标:容量提升10倍、时延降低10倍、单比特成本要降低10倍。


为此,中国移动提出了SPN整体架构,采用创新的切片以太网技术和面向传送的分段路由技术(SR-TP),融合FlexE线路接口、切片以太网(SE)关键技术。



早在MWC2018期间,中国移动便发布了面向5G承载的SPN技术白皮书。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完成整个技术架构的制定,以及SPN的样机研制和测试。现在正在进行线网试点的实验室测试,6、7月份会开始线网真正的测试,如果测试顺利,Q3启动SPN的线网试点,Q4在5个城市做试点。同时今年年底将在18个城市做更大规模的试点。


中国电信:在5G承载领域主导M-OTN方案


由于OTN技术具有的大带宽、低时延等特性无缝衔接5G承载需求,因此,中国电信在5G承载领域主导M-OTN方案。


据了解,M-OTN技术,是面向移动承载优化的OTN技术,不仅适用于5G承载的前传、中传和回传,而且在城域网的点对点的应用和DCI的业务方面都有一定的价值。主要特征包括单级复用、更灵活的时隙结构、简化的开销等,目标是提供低成本、低时延、低功耗的移动承载方案。


目前,中国电信主导推动的M-OTN标准取得实质进展,实现了两个相关的标准立项。


在中国电信看来,5G刚刚开始,其实并不是给无线而是给有线带来了非常大的机会。因为无线频谱资源绝对有限的,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有线可能是无限的,光纤带宽可以不停的挖掘。因此,5G承载给整个光纤产业带来巨大的机会。



另外,在昨天的“2018年5G承载技术发展研讨会”上,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网络研发部副主任李俊杰提出在5G承载方案上有四个“尽量”原则:


第一,现在看5G,重构一个产业很难,应该尽量使用成熟的产业链,尤其是光模块这一块,尤其要重用数据模块。


第二,尽量基于成熟的技术和设备降低成本,因为5G成本是第一。


第三,在中国尽量统一设备和模块。


第四,尽量统一国内技术标准,因为只有标准化的东西,大家才能认可,将来才能够降低成本。


中国联通:城域WDM技术获通过 5G面临“三边”工程的难题


中国联通网研院首席专家唐雄燕指出:“5G传统承载方案的论证和试验,是中国联通今年工作重心,随着明年和后年5G商用工作的开展,可能会开展5G承载的升级工作。”



虽然,中国联通并不像移动、电信那样有明确的方案步骤,但是由中国联通牵头制定的ITU-T G.698.4标准(前G.metro)在ITU-T SG15全会上正式通过,标志着城域WDM技术从标准逐步走向实际应用,也将会为5G承载网的快速部署提供更为经济合理的实施方案。


在中国联通看来,5G传送承载从网络规划建设的角度还是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是5G本身的不确定性,就5G的标准和我们在3G,4G不太一样,那个时候3G,4G的标准和设备出来之后我们再进行网络的规划和建设,今天的5G是边标准,边规划,边建设,相当于“三边”工程,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为标准没有确定,所以网络架构等一系列都不能完全确定。


其次,5G的场景是多样化的,EMBB、MMTC、uRLLC对网络的要求不太一样,那么对应的传送承载需要满足的条件也不同,如果满足所有的极端的要求的话,必然导致成本的上升。因此,整个传送承载的设计到底满足什么样的指标也存在不确定性。


第三,5G的传送承载手段的多样性,例如:从不同的技术层面来看,光纤、WDM,OTN,IP类的技术,包括前面讲的SPN也好等等都是属于IT以太网这一类的技术,还有PON的接入技术和微波等的技术,这些技术都是可以用在5G传送承载上,所以这些技术到底如何选择还待定。


另外,不容忽视的是网络现状的差异性,各个运营商网络传统并不同,那么技术选择肯定存在差异,承载技术不同就会导致产业链很多。


不过,唐雄燕提出中国联通在5G承载发展上主要考虑七个原则:


第一,需求驱动,传统承载只是一个5G的支撑部分,以满足5G发展的基本需求为原则,因为5G有一些很特殊的要求,特殊的要求就特殊对待了,不成为普遍性的考虑问题。


第二,务实为本,尽可能的采用产业链中更加成熟的技术。


第三,尽量简化网络结构、简单成熟的技术、有稳定基础接口。


第四,成本为主,要以综合成本和TCO最低为目标,尤其还要通过网络创新和产业规模化推动高频器件和光电子核心器件的成本下降


第五,循序渐渐,5G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能不盲目超前投资。


第六,5G体系开放,为未来的技术进步留一定的空间,避免技术和厂商的锁定。


第七,技术协同。因为在传送承载的领域:有很多成熟技术,也有创新技术不断出现,还有存量网络和新建网络,基于IP领域的技术,也有传输的技术,也有无线的网络和传输承载之间的协同的发展,所以要考虑一个多技术的协同来共同的为5G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传送承载的环境。


5G承载标准应该求同存异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所长张海懿在演讲中指出,承载技术和5G本身是在同步发展和演进的,伴随着5G标准(SA/NSA)的逐步冻结,5G承载技术也在快速走向成熟。


张海懿表示,5G承载方案的推进,需要综合考虑运营商的网络特性和业务需求,以及成本等相关方面的因素。在产业化的过程中,需要产业链的求同存异,共同推动,能够有更多的共识,能够共同的推动产业链往相同的方向去发展。


往期热文(点击文章标题即可直接阅读):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物联网,英文名为Internet of Things,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主要通过各种设备(比如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的接口将现实世界的物体连接到互联网上,或者使它们互相连接,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处理。互联网在现实的物理世界之外新建了一个虚拟世界,物联网将会把两个世界融为一体。
华为发布《自动驾驶网络解决方案白皮书》
专知会员服务
125+阅读 · 2020年5月22日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70+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2020十大科技趋势」
专知会员服务
106+阅读 · 2020年1月2日
【大数据白皮书 2019】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专知会员服务
137+阅读 · 2019年12月12日
5G时代:北京移动业务支撑系统 DevOps 实践
DevOps时代
15+阅读 · 2019年6月13日
5G全产业链发展分析报告
行业研究报告
11+阅读 · 2019年6月7日
2019 GAITC 专题论坛之十二丨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核心动脉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7+阅读 · 2019年5月6日
2018年低轨通信卫星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报告
8+阅读 · 2019年4月25日
2018年边缘计算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报告
11+阅读 · 2019年4月15日
车路协同构建“通信+计算”新体系
智能交通技术
11+阅读 · 2019年3月26日
【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技术与数字化工厂应用!
产业智能官
13+阅读 · 2018年2月21日
边缘计算:万物互联时代新型计算模型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14+阅读 · 2017年5月19日
Arxiv
35+阅读 · 2019年11月7日
Geometric Graph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Arxiv
10+阅读 · 2019年9月11日
Arxiv
4+阅读 · 2019年9月5日
Recurrent Fusion Network for Image Captioning
Arxiv
3+阅读 · 2018年7月31日
Arxiv
4+阅读 · 2018年4月29日
Arxiv
11+阅读 · 2018年1月15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5G时代:北京移动业务支撑系统 DevOps 实践
DevOps时代
15+阅读 · 2019年6月13日
5G全产业链发展分析报告
行业研究报告
11+阅读 · 2019年6月7日
2019 GAITC 专题论坛之十二丨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核心动脉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7+阅读 · 2019年5月6日
2018年低轨通信卫星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报告
8+阅读 · 2019年4月25日
2018年边缘计算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报告
11+阅读 · 2019年4月15日
车路协同构建“通信+计算”新体系
智能交通技术
11+阅读 · 2019年3月26日
【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技术与数字化工厂应用!
产业智能官
13+阅读 · 2018年2月21日
边缘计算:万物互联时代新型计算模型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14+阅读 · 2017年5月19日
相关论文
Arxiv
35+阅读 · 2019年11月7日
Geometric Graph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Arxiv
10+阅读 · 2019年9月11日
Arxiv
4+阅读 · 2019年9月5日
Recurrent Fusion Network for Image Captioning
Arxiv
3+阅读 · 2018年7月31日
Arxiv
4+阅读 · 2018年4月29日
Arxiv
11+阅读 · 2018年1月15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