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人工智能领域十大最具成长性技术

2018 年 8 月 21 日 中国自动化学会

在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17日的主论坛上,中国电子学会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十大最具成长性技术展望(2018-2019年)》。

一、对抗性神经网络是指由一个不断产生数据的神经网络模块与一个持续判别所产生数据是否真实的神经网络模块组成的神经网络架构,创造出近似真实的原创图像、声音和文本数据的技术。该技术有望大幅提升机器翻译、人脸识别、信息检索的精度和准确性,随着三维模型数据序列能力的提升,未来将在自动驾驶、安防监控等领域产生可观的应用价值。

图1对抗性神经网络中产生数据与判别数据持续进行

资料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二、胶囊网络。是指在深度神经网络中构建多层神经元模块,用以发现并存储物体详细空间位置和姿态等信息的技术。该技术能使机器在样本数据较少情形下,快速识别不同情境下的同一对象,在人脸识别、图像识别、字符识别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2胶囊网络算法可以从不同角度识别同一物体

资料来源: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Representations,《Matrixcapsules with EM routing》

三、云端人工智能。是指将云计算的运作模式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在云端集中使用和共享机器学习工具的技术。该技术将庞大的人工智能运行成本转移到云平台,能够有效降低终端设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门槛,有利于扩大用户群体,未来将广泛应用于医疗、制造、能源、教育等多个行业和领域。

图3推出人工智能服务的主要云计算公司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整理

四、深度强化学习。是指将深度神经网络和具有决策能力的强化学习相结合,通过端到端学习的方式实现感知、决策或感知决策一体化的技术。该技术具有无需先验知识、网络结构复杂性降低、硬件资源需求少等特点,能够显著提升机器智能适应复杂环境的效率和健壮性,将在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驾驶等领域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图4深度强化学习具有良好的结构特点

五、智能脑机交互。是指通过在人脑神经与具有高生物相容性的外部设备间建立直接连接通路,实现神经系统和外部设备间信息交互与功能整合的技术。该技术采用人工智能控制的脑机接口对人类大脑的工作状态进行准确分析,达到促进脑机智能融合的效果,使人类沟通交流的方式更为多元和高效,未来将广泛应用于临床康复、自动驾驶、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图5智能脑机交互使人类沟通交流高效化

六、对话式人工智能平台。是指融合语音识别、语义理解、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合成等多种解决方案,为开发者提供具备识别、理解及反馈能力的开放式平台的技术。该技术能够实现机器与人在对话服务场景中的自然交互,未来有望在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车载等多个领域得到大规模应用。

图6对话式人工智能平台结构

资料来源:IDC,中国电子学会整理

七、情感智能。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手段模拟表情、语气、情感等类人化情绪响应,以打造具有情绪属性的虚拟形象的技术。该技术可赋予机器设备更好的对人类情感的识别、理解和引导能力,为用户带来更具效率和人性化的交互体验,未来将在智能机器人、智能虚拟助手等领域得到更为频繁和深入的应用。

图7情感智能技术将模拟人的情绪

资料来源:《人类神经科学前沿》

八、神经形态计算。是指仿真生物大脑神经系统,在芯片上模拟生物神经元、突触的功能及其网络组织方式,赋予机器感知和学习能力的技术。该技术的目标在于使机器具备类似生物大脑的低功耗、高效率、高容错等特性,将在智能驾驶、智能安防、智能搜索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图8神经形态计算的结构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整理

九、元学习。是指将神经网络与人类注意机制相结合,构建通用算法模型使机器智能具备快速自主学习能力的技术。该技术能够使机器智能真正实现自主编程,显著提升现有算法模型的效率与准确性,未来的进一步应用将成为促使人工智能从专用阶段迈向通用阶段的关键。

图9元学习实现快速自主学习

资料来源:arXiv.org,《MatchingNetworks for One Shot Learning》

十、量子神经网络。是指采用量子器件搭建神经网络,优化神经网络结构和性能的技术。该技术充分利用了量子计算超高速、超并行、指数级容量的特点,有效缩短了神经网络的训练时间,未来将在人脸识别、图像识别、字符识别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广阔前景。

图10量子神经网络结构示意图

资料来源:联合量子研究院(JQI)

来源:人工智能大数据

中国认知计算与混合智能学术大会报名通道已开启,欢迎广大国内外学者及相关领域各界人士参会,期待您的到来

往期文章推荐

人工智能名人堂第49期 | 斯坦福研究院名人堂成员:Peter E. Ha

🔗【CCHI 2018】大会召开倒计时7天!期待与您共襄8月认知计算与混合智能学术盛典!

🔗【重要通知】2018新一代人工智能高峰论坛将于8月23日在福建漳州举办

🔗【通知】2018年第三届全国建筑机器人技术论坛通知

🔗【通知】2018全国第二十三届 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通知

🔗【通知】关于举办科普中国•2018互联网科普产品征集活动的通知

🔗【CAC2018】中国自动化大会截稿时间变更至8月30日的通知

🔗【通知】2018年第三届全国建筑机器人技术论坛通知

🔗【征文】首届ABB杯全国智能技术大赛征文中, 丰厚的奖励等你拿!

🔗【学科发展报告】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现状及趋势(二)附参考文献

🔗【观点】王飞跃:新的智能全球化将要来临,人工智能标准化为时尚早

登录查看更多
1

相关内容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即ANN ),是20世纪80 年代以来人工智能领域兴起的研究热点。它从信息处理角度对人脑神经元网络进行抽象, 建立某种简单模型,按不同的连接方式组成不同的网络。在工程与学术界也常直接简称为神经网络或类神经网络。神经网络是一种运算模型,由大量的节点(或称神经元)之间相互联接构成。每个节点代表一种特定的输出函数,称为激励函数(activation function)。每两个节点间的连接都代表一个对于通过该连接信号的加权值,称之为权重,这相当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记忆。网络的输出则依网络的连接方式,权重值和激励函数的不同而不同。而网络自身通常都是对自然界某种算法或者函数的逼近,也可能是对一种逻辑策略的表达。 最近十多年来,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在模式识别、智能机器人、自动控制、预测估计、生物、医学、经济等领域已成功地解决了许多现代计算机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表现出了良好的智能特性。
最新《深度学习自动驾驶》技术综述论文,2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54+阅读 · 2020年6月14日
华为发布《自动驾驶网络解决方案白皮书》
专知会员服务
126+阅读 · 2020年5月22日
专知会员服务
201+阅读 · 2020年3月6日
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2020十大科技趋势」
专知会员服务
107+阅读 · 2020年1月2日
【德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6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04+阅读 · 2019年12月23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3+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白皮书】“物联网+区块链”应用与发展白皮书-2019
专知会员服务
94+阅读 · 2019年11月13日
百度研究院|2020年10大人工智能科技趋势
专知
7+阅读 · 2019年12月24日
IDC与百度联合发报告:预测2019年人工智能十大趋势
全球人工智能
3+阅读 · 2018年12月21日
【物联网】物联网产业现状与技术发展
产业智能官
15+阅读 · 2018年12月17日
A Survey on Bayesian Deep Learning
Arxiv
63+阅读 · 2020年7月2日
Seeing What a GAN Cannot Generate
Arxiv
8+阅读 · 2019年10月24日
Arxiv
5+阅读 · 2018年5月1日
Arxiv
4+阅读 · 2018年4月10日
Arxiv
8+阅读 · 2018年2月23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最新《深度学习自动驾驶》技术综述论文,2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54+阅读 · 2020年6月14日
华为发布《自动驾驶网络解决方案白皮书》
专知会员服务
126+阅读 · 2020年5月22日
专知会员服务
201+阅读 · 2020年3月6日
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2020十大科技趋势」
专知会员服务
107+阅读 · 2020年1月2日
【德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6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04+阅读 · 2019年12月23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3+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白皮书】“物联网+区块链”应用与发展白皮书-2019
专知会员服务
94+阅读 · 2019年11月13日
相关论文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