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习写作,这是我听到的最好答案

2019 年 7 月 2 日 笔记侠

点击蓝字关注 回复“1”领取今日日签福利大礼包



内容来源:本文为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书籍《学会写作:自我进阶的高效方法》读书笔记,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出版社授权发布。


作者简介:粥左罗,公众号“粥左罗”创始人,向上生长创始人,6000人学习社群发起人。


封面设计 & 责编 | 智勇

第  3810  篇深度好文:4642 字 | 10 分钟阅读

读书笔记•写作


本文优质度:★★    口感:墨香


笔记君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 为什么写作对于职场人特别重要?

  • 如何打造个人品牌?

底部有福利


那些获得高回报的人,从不忽视个人产品力。


你可能会好奇:人又不是产品,怎么会有产品力呢?

 

这个问题的前提就值得探讨。我们不妨换个视角看看:


在人力资源市场中,人也在充当“产品”的角色。


进入职场,人在与领导、同事等人的合作中产出价值,这就好比,产品在与用户的交互中实现预设功能,满足用户需求一样。所以,人也是一种产品。

 

明确这一前提,我们再谈谈人的产品力。一个人的产品力,用产品大神梁宁的话说,就是训练一个人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的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并且获得回报的能力。

 

简而言之,人的产品力就是产出价值,获得回报的能力,它可以用产品逻辑框架的五个层面来衡量:

第一层,感知层;

第二层,角色层;

第三层,资源层;

第四层,能力圈;

第五层,存在感。


下面将一一介绍这五个层面,并谈谈写作与这五个层面的关系。

 

一、感知层:

你的表达决定了你的第一印象

 

感知层其实就是第一印象层,是最外层。


对于一个产品,我们对它的第一印象往往来源于它的外形、包装、质感等方面。对于一个人,我们对他/她的第一印象往往来源于这个人的身材、外貌、服装搭配、口音、语言表达等方面。

 

在如今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求职应聘、汇报工作,还是寻求合作,我们更多地通过线上沟通来开始与他人的接触。因此,我们对于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更多是来源于这个人的表达。换句话说,你的表达决定了你的第一印象,塑造了你的感知层。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有人会说,我表达能力差一点怎么了,我有能力,HR还是会招我,我资源好,合作方还是会找我。下面举一个关于新媒体从业人员的例子来说明表达能力对于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很多运营人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想转载其他公众号的文章,合作信息发过去了,对方就是没有回应。问题出在哪儿呢?很可能就出在语言表达上。


很多运营人都没有研究过,如何写话术才能提高授权的概率,而对于这个问题,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板:

 

您好XXX,我是负责粥左罗的运营,想双勾转载你们的文章《XXXXXXXX》,我们账号ID:XXXX。

 

粥左罗,向上生长创始人,公众号有30万名高质量用户,付费学员近10万人,头条平均阅读量3W+,希望转载的同时也能给您的账号和文章带来更多曝光。我们非常喜欢你们的文章,以后也会多转载,希望您给开个双勾长白,我们会严格标注来源,按要求转载。如果不方便开长白,也麻烦您先给我们开这篇文章的双勾。感谢,合作愉快。(另外,为了方便后续高效合作,能否进你们的白名单群,或者加你们运营的微信?我的微信 ID:XXXX。



我相信,如果你是合作方,看到这样一段话,你会对粥左罗这个公众号产生不错的印象吧。因为这段话足够简洁明了,态度比较诚恳,而且还说明了合作方能得到什么,所以比较容易通过申请。


这考验的就是表达能力,而写作正是锻炼这一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感知层虽是产品逻辑框架的最外层,却是让他人了解你的第一层。

 

那些质疑表达能力重要性的人,不会知道因此失去了多少机会。而任何渴望长远发展的人,也不会轻视表达能力、狭隘地自我成长。

 

二、角色层:

用写作塑造职场角色


角色层和感知层都涉及他人对你的印象,都属于浅层认知层面,但角色层比感知层的印象更持久,也更容易固化。每个人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角色不同,这里主要谈的是职场角色。

 


我们为什么要塑造职场角色呢?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职场角色能够帮助你获得行业认可。


塑造“职场角色”可以更容易地让领导、同事,甚至猎头了解你是哪个圈子的,正在往哪个方向发展。而一旦你所塑造的职业角色是积极、正面的,就有可能获得更多业内人士的认可。

 

第二,你的职场角色定位越清晰,你的特质和优势就越明显,差异化竞争力也就越强。

 

例如,说到PPT大神,很多人会马上想到秋叶大叔;说到新媒体写作大咖,很多人会马上想到粥佐罗。这就是清晰的职场角色的力量,它会在人们心中凝聚共识,有助于成就你的个人品牌。



第三,职场角色能起到积极的暗示和鼓励作用,从而帮助你规范自身行为,逐渐接近理想中的自己。

     

三、资源层:

用写作快速连接资源

 

不同产品的资源层有不同的含义,比如,视频网站的资源层主要是优质节目、社交APP的资源层主要是人。

 

对于人来说,资源层包括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这些都可以通过成长不断积累。如何才能以最快的速度积累资源呢?我认为是写作。

 

一方面,社会发展离不开人和人的相互协作,协作本身就是一个连接资源、交换资源、互利共赢的过程。一个人想从中获取资源、实现互利,最需要的技能之一便是有效沟通。一个人的沟通能力决定了他最终能获得的资源的规模、质量及获取速度。


而写作作为作者和读者之间最普遍的沟通方式,能很好地锻炼写作者的沟通能力。一个无法向目标读者正确、高效传达信息的作者,也很难说是一个好的沟通者。而不能成为一名好的沟通者,就很难在社会上获取更多的资源。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的流动越来越快速,连接网越来越密集,资源与人的连接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过去是“人找内容”的时代,现在“内容找人”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平台的内容推荐机制。而优质内容既是流量入口,也是资源入口,可以说,谁拥有优质内容,就越可能与资源建立连接。

 

写作作为优质内容的一种低门槛生产方式,普通人加以练习就能掌握,从而轻松连接资源。无论你写作的话题多么小众,算法机制会自发为你找到适合的受众,数字化链接会提升任何作品的读者数量。只要你的文章能为他人提供价值,便能连接更多优质资源。

 

四、能力圈

用写作放大并提升个人能力


能力圈和存在感都属于核心层。人的能力圈对应产品的功能集,定义了我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那么如何打造能力圈呢?我认为还是写作。

 

有人会说,我从事的又不是媒体行业,不用写文章,为什么还要写作呢?请仔细想想,你的工作真的不需要你偶尔写点东西吗?


比如写简历、申请、邮件、总结、发言稿等,这些考验的正是写作能力。千万不要小瞧这些东西,很多人都写不好。这就意味着同样的职业能力,很多人只是因为写得差,就错失了很多工作机会。

 

写作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职场通用竞争力,也是个人能力的放大器。因为表达、沟通、展示这三点是每个人职场竞争力的基本面。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平时工作时,在一切关于表达、沟通、展示的场景中,你都可以发挥写作能力带给你的优势,让你的每一次表现都更精彩,建立你在公司的影响力,也让更多人看到你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拥有比别人更多的升职加薪的机会。

 

另外,写作是一种通用的复盘方法。复盘原来指的是,在下完围棋后复演棋局,以此检查对招法的优劣和得失的关键,现在大多是说的是总结工作,洞察问题,得到经验,从而更高效地做好后续工作。无论你做何种工作,都可以借由写作来复盘。


换句话说,写作能帮助你记录工作、反思问题、分析原因、梳理流程、总结经验、获取反馈、持续精进,实现能力圈的快速迭代。

 

五、存在感:

用写作塑造个人品牌


存在感是内核,是一个人对自己为什么而存在的感知,或者说,是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感知。而这种感知常常来源于他人或外界的回应。


人和人之间对存在感的追求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追求弱存在感,只要得到少部分人认可就满足了,比如许多热恋中的情侣,他们的存在感只来源于对方的回应;有的人追求强存在感,只有得到行业认可、社会关注、地位声望,才能看到自己的存在感。

 

如果你对自己的存在感非常满足,那么这篇文章不适合你。因为存在感层决定了其他层的变化,你对自己的存在感满足了,不再强化自己的存在感了,不去追求更多人的认可了,也就不用努力扩充自己的能力圈、资源层、角色层和感知层了。

 

而如果你是不满足自身存在感的人,要怎么增强呢?

 

有人说:在朋友圈多刷屏、多点赞、深夜晒加班照、周末晒学习照……

 

其实这些方法只能为你打造低质量的存在感。因为高质量的存在感是凭借能力和作品来说话的,最终也会自然而然地成就个人品牌,而最好的成就方式之一就是用写作。


如何用写作打造个人品牌,塑造角色层和存在感层呢?下面用《学会写作》一书中的5个方法来说明。

 

1.扬长避短,找到定位

 

这里的定位就是,你要让别人知道你是写什么的,并且还会觉得你能写得不错。所以,你要进行一次深度的自我分析,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喜欢什么和讨厌什么,找到自己的定位。

 

最初这个定位越细分、越精准越好,这样可以集中力量更快地给相应的受众留下更深的印象。



比如你给自己的写作定位是个人成长,但这个领域比较大,而你又没有很深的积累,这时候你就可以再细分一点,选中一个细分领域,设定一个长期目标开始写作。

 

2.设定标签,固定形象

 

标签会在读者心里形成特定的印象,起到增强感知、加深印象的作用。标签最好能够抢占先机,或者有一定的独特性,如果一个标签已经被他人占领,或是和他人雷同,你再去用这个标签的成本就会变高。

 

另外,你的名字和头像最好要固定下来,因为这相当于你的品牌形象。你每一次使用这个形象,都会在读者心里强化对这个形象的认知,久而久之,这个形象就会慢慢固定下来,和你的标签一样,成为读者记住你的重要因素。

 

3.持续输出,积累品牌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品牌也不是一下子打造的。当你的名字、定位、标签都确定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通过持续输出,不断积累你的个人品牌。

 

明星要不停地参加节目,制造话题,不然就会“过气”。可口可乐、苹果这样尽人皆知的大公司也要四处进行广告宣传,否则品牌影响力就会下降。



你通过写作来打造个人品牌,就需要持续的输出进行积累。持续输出,既是为了保证品牌影响力不下降,也是为了蓄能,以便你遇到机会时,能抓得住,跟得上。

 

4.学会借力,赋能品牌

 

借力,就是明确自己的需求,有目标、有策略地向外部势能寻求帮助,以求达成目的。


它可以分为两种:向热门人物和热门品牌借力,以及向热门话题借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蹭热点”。


5.收集反馈,调整优化

 

个人品牌不是做大、做强就可以了,还需要你去维护和运营。你需要不断收集反馈,调整优化你的个人品牌。


比如你写一篇文章发出去,这篇文章的阅读量、点赞数、评论、转发等数据就是给你的反馈。这些数据会告诉你,你这篇文章效果如何。你可以从这些数据的变化中分析原因,然后进行调整优化。


比如你的一篇文章突然阅读量变高了,你要去分析这个数据变化的背后的原因,看是这个话题使大家更感兴趣,还是标题更吸引人,抑或只是发文时间的影响。


比如很多人在评论一篇文章,大家是在讨论这篇文章的主题,还是在发表个人感想,又或者只是在吐槽。你可以根据这些留言再次审视你的文章。



最后,请你思考几个问题。


你满足于现在的存在感吗?

你的能力圈完善吗?

你的资源层丰富吗?

你的角色层和感知层的信息能被有效传达吗?

 

如果你的回答包含否定回答,那么不妨试试写作。从今天开始,持续地输入、思考、输出,实现自身产品力的迭代升级。


原价:59.00  现价:45.00

(笔记书堂立省14.00元)

留言区一起讨论吧,不少于35字

我们将选出2位获赞数最多的,

赠送《学会写作》一本

截止时间至2019年7月4日12:00

最终解释权,归笔记侠所有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笔记侠好文推荐:


把事儿做好,顺便把钱赚了

任正非到底有什么魔力?

李善友:我们应该适应变化,还是追求不变?



好看的人,都在看 

登录查看更多
1

相关内容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迷信记忆。列宁 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 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 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记下重要的知识如有不懂可以再看一下。
专知会员服务
147+阅读 · 2020年6月15日
Python数据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02+阅读 · 2020年3月9日
【书籍推荐】简洁的Python编程(Clean Python),附274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82+阅读 · 2020年1月1日
【机器学习课程】机器学习中的常识性问题
专知会员服务
75+阅读 · 2019年12月2日
为什么所有人都报了这个虐人到哭的训练营?!
人工智能头条
5+阅读 · 2019年5月15日
我是怎么走上推荐系统这条(不归)路的……
全球人工智能
11+阅读 · 2019年4月9日
吴军:数学,为人生之题解出漂亮的答案
算法与数学之美
7+阅读 · 2018年4月8日
【财富空间】一个人真正的资本是什么
产业智能官
6+阅读 · 2018年3月16日
如何做个小冰那样成功的聊天机器人
七月在线实验室
5+阅读 · 2017年12月4日
为什么不能和阿里巴巴好好说话呢?
创业邦杂志
3+阅读 · 2017年7月3日
Adversarial Mutual Information for Text Generation
Arxiv
13+阅读 · 2020年6月30日
Learning by Abstraction: The Neural State Machine
Arxiv
6+阅读 · 2019年7月11日
Music Transformer
Arxiv
5+阅读 · 2018年12月12日
Doubly Attentive Transformer Machine Translation
Arxiv
4+阅读 · 2018年7月30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4月18日
Arxiv
27+阅读 · 2018年4月12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为什么所有人都报了这个虐人到哭的训练营?!
人工智能头条
5+阅读 · 2019年5月15日
我是怎么走上推荐系统这条(不归)路的……
全球人工智能
11+阅读 · 2019年4月9日
吴军:数学,为人生之题解出漂亮的答案
算法与数学之美
7+阅读 · 2018年4月8日
【财富空间】一个人真正的资本是什么
产业智能官
6+阅读 · 2018年3月16日
如何做个小冰那样成功的聊天机器人
七月在线实验室
5+阅读 · 2017年12月4日
为什么不能和阿里巴巴好好说话呢?
创业邦杂志
3+阅读 · 2017年7月3日
相关论文
Adversarial Mutual Information for Text Generation
Arxiv
13+阅读 · 2020年6月30日
Learning by Abstraction: The Neural State Machine
Arxiv
6+阅读 · 2019年7月11日
Music Transformer
Arxiv
5+阅读 · 2018年12月12日
Doubly Attentive Transformer Machine Translation
Arxiv
4+阅读 · 2018年7月30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4月18日
Arxiv
27+阅读 · 2018年4月12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