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华人团队带来CRISPR新突破,1个月就能完成多年工作

2018 年 5 月 11 日 生物探索 学术经纬

日前,《自然》子刊《Nature Biotechnology》上刊发了一项来自华人学者的重要研究。来自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的华人学者赵惠民教授团队开发出了一项全新的CRISPR技术,它有望极大加速基础研究的进程。



▲赵惠民教授课题组。从左到右:赵惠民教授,Mohammad Hamedi Rad,Zehua Bao,Pa Xue,以及Ipek Tasan(图片来源:L. Brian Stauffer)


本文转载自“学术经纬”。


“过去,研究人员需要花上好几年,才能敲除掉酵母里的每一个基因,” 赵惠民教授说道:“利用我们的CHAnGE技术,只要大约一个月的时间,一个人就能做出酵母整个基因组的突变体。”


我们知道,在经典的遗传学中,想要了解一个基因有什么功能,最常规的方法,就是敲除这个基因,然后观察生物出现了什么异常。这个思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屡试不爽,为生物学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不可否认,这个思路本身也存在着技术上的瓶颈。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是经典模式生物(图片来源:By Mogana Das Murtey and Patchamuthu Ramasamy ([1]) [CC BY-SA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在经典模式生物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基因与基因之间的间隔非常近,甚至会出现基因重叠的现象:一条基因里的DNA片段,同时也参与了另一条基因的组成。这就给常规的基因敲除手段带来了不便。可以想象,如果移除某一条基因的片段,很有可能也会影响到另一条基因。这样一来,我们就无法精准地知道单条基因的作用。


为了突破这个瓶颈,赵惠民教授团队结合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以及同源修复技术,开发出了一种叫做CHAnGE的工具。它能依靠CRISPR/Cas系统的高精确性,对单个基因的单个“字母”进行删除。这样一来,被影响的基因会由于出现“移码突变”而被敲除,相邻的基因则不受影响。


▲这项系统的设计(图片来源:《Nature Biotechnology》)


“我们能在整个基因组里引入单碱基的突变。这能给相邻的基因功能造成最小的干扰,帮助我们研究单个基因的重要性,” 赵惠民教授评论道:“这是前所未有的精准度。”


开发完这项工具后,赵惠民教授团队也建立了一个突变酵母的文库。任何研究人员只要花上50美元,就能获得带有特定突变的酵母。


除了加速基础研究之外,研究人员指出,这项技术在工业上也有着实际应用。目前,酵母能协助人类生产乙醇、药物、以及其他工业级的化学品。通过对酵母基因更深的认识,我们有望培育出有高产量的酵母,提高生产效率。


在CRISPR领域,已有多名华人学者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我们祝贺赵惠民教授团队的这项研究登上《Nature Biotechnology》,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华人学者带来新的突破!

End

参考资料:1)New CRISPR technology ‘knocks out’ yeast genes with single-point precision

2)Genome-scale engineering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ith single-nucleotide precision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缩写为UIUC),创建于1867年,位于伊利诺伊州幽静的双子城厄巴纳–香槟市,是一所世界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 [1] 该校是美国“十大联盟(Big Ten)”创始成员,美国大学协会(AAU)成员,被誉为“公立常春藤”,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并称“美国公立大学三巨头”。
【学科交叉】抗生素发现的深度学习方法
专知会员服务
24+阅读 · 2020年2月23日
2019->2020必看的十篇「深度学习领域综述」论文
专知会员服务
271+阅读 · 2020年1月1日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9 年 8 月 1 日
科研圈
8+阅读 · 2019年8月11日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9 年 6 月 27 日
科研圈
8+阅读 · 2019年7月7日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9 年 6 月 6 日
科研圈
7+阅读 · 2019年6月16日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9 年 5 月 30 日
科研圈
15+阅读 · 2019年6月9日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9 年 4 月 4 日
科研圈
7+阅读 · 2019年4月14日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9 年 2 月 28 日
科研圈
13+阅读 · 2019年3月10日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9 年 2 月 14 日
科研圈
7+阅读 · 2019年2月24日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8 年 5 月 24 日
科研圈
11+阅读 · 2018年5月27日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8 年 3 月 29 日
科研圈
12+阅读 · 2018年4月7日
Arxiv
5+阅读 · 2019年6月5日
Arxiv
6+阅读 · 2018年3月27日
Arxiv
7+阅读 · 2018年3月22日
Arxiv
5+阅读 · 2018年3月16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9 年 8 月 1 日
科研圈
8+阅读 · 2019年8月11日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9 年 6 月 27 日
科研圈
8+阅读 · 2019年7月7日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9 年 6 月 6 日
科研圈
7+阅读 · 2019年6月16日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9 年 5 月 30 日
科研圈
15+阅读 · 2019年6月9日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9 年 4 月 4 日
科研圈
7+阅读 · 2019年4月14日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9 年 2 月 28 日
科研圈
13+阅读 · 2019年3月10日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9 年 2 月 14 日
科研圈
7+阅读 · 2019年2月24日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8 年 5 月 24 日
科研圈
11+阅读 · 2018年5月27日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8 年 3 月 29 日
科研圈
12+阅读 · 2018年4月7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