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技术浪潮来临时,地产、零售行业的前行者同样闻声而动,他们坚信「一定要在天气好的时候修补屋顶」。
自第三轮人工智能浪潮从 2010 年开始兴起,技术从实验室的论文蔓延开来,化作一项项具象的技术: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图像识别,通过大数据调教出来的人工智能产品在大小屏幕上诞生并兴盛;另一方面,AR/VR 这类从电子娱乐产业诞生的技术虽然中途遇到许多困难,但前进的脚步并未停止,正在形成一个新兴的行业。
技术浪潮先漫过催生它的行业,下一步随着技术的迭代和扩散,技术开始不再是科技行业的专属,相反正在成为很多领域重构商业价值的新工具与新思维。比如,传统行业如地产、零售业同样闻声而动。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这轮技术浪潮,多为基础性质的革新,传统行业的代表嗅到了危机,也看到了机遇。
当我们将眼光从技术挪到具体的应用再挪到具体的商业场景,会发现从中可以延伸出无数条崭新的商业链条。人脸识别不仅可以用于解锁手机,还可以用于线下零售支付;语音识别也不等于 Siri 或者 Alexa,同样可能成为智能家居的组成部分。对于智能新时代的地产和零售而言,满足用户细分化垂直化的需求,或许才能将创新技术应用于商业场景,从而创造出新的价值,领先于同行。
为了推动智能技术真正走到产业深处,极客公园和将门在今年 1 月共同发起了 Intelligence Plus 智能产业联盟,来帮助技术和产业找到交汇点。在今年极客公园 Rebuild 2018 科技商业峰会上,将门创投创始合伙人 & CEO 高欣欣联合万达集团信息中心常务副总经理冯中茜、新城控股副总裁黄春雷、杉数科技副总裁钟华坤、瞳门科技创始合伙人 & COO 刘朝华共同探讨了「智能新时代的地产与零售」。
虽然电商已成为几乎每个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但线下商业仍然占据整个零售商品社会总额的 85%,所以线下商店是人工智能等各种新技术的兵家必争之地。在传统零售场景中,该采用什么技术、又如何用技术为自己赋能呢?
这两年迅速兴起的「新零售」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案例。瞳门科技创始合伙人 & COO 刘朝华认为当前零售业更应该关注用技术赋能「人」和「商品」的连接。
在刘朝华看来,「对于品牌商而言,每一个品牌都有自己目标的销售群的定位,产品是不是有效触达了这些消费者,购买我的产品的顾客是不是我的目标消费者,这样的一个最简单的人和货之间的一个关联,目前来讲,其实是很大的一个痛点。」
「新零售」无疑是零售业进入「下半场」的标志。杉数科副总裁钟华坤认为,跟足球的下半场一样,到了下半场,不能再像上半场那样去单纯地拼体力、速度,拼个人突破。企业能否延续成功取得突破,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能否快速响应,以及做出最优的决策安排的能力。
在零售业中,选址向来是重中之重。而杉数科技正是要帮企业将数据到规律再到决策的任督二脉打通。比如,杉数科技曾帮助万达广场做过一个调铺的预测,凭借数据预测每一家商铺会不会出现问题,什么样的问题,多大的风险,怎样去应对。通过人工智能的算法,选址的准确率提升了 10% 以上,直接将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了 20% 以上。
而在作为承接零售业的万达看来,相较于直接面对普通消费者,技术更应该赋能实体商业,实现现上和线下资源的整合,使得线下资源拥有更强的活力。
对于万达而言,信息化和物联网化是重中之重。万达集团信息中心常务副总经理冯中茜以万达内部的信息化为例,证明在大型企业内部仍然存在大量的技术落地场景和机会。比如,她提到,「小到一些应用 SaaS 模式在我们整个传统模式的信息化中,大的大家知道,我们有 200 多家商业广场,线下有 1700 多万的设备需要去管理、管控。」
除了零售业,房地产业同样是新兴技术落地的重要场景。最新的科技技术和房地产行业做了结合,有谈到智能家居的,有谈到 VR 看房的,都是房地产周边的一些创新。在新城控副总裁黄春雷看来,虽然整个房地产近两年还也还是在蓬勃发展,但是其实大家都有一个意识,一定要在天气好的时候修补屋顶,事实上所有的房地产企业对科技创新都非常关注。
以新城控股为例,除了智能家居等具体产品上的技术落地外,还在在这个产业链上面进行了许多创新。比如,新城控股正在像工厂里面生产一辆汽车一样去生产一个房子。事实上,装配式住宅目前达到装配率在 98% 以上,这意味着绝大部分精装修的房子,真正的是在工厂里面生产出来的,工厂里面进去的是钢筋水泥,出来的就是三室一厅、四室两厅的精装修的房子,一间一间的房子从生产线下来,通过专业的运输设备,运到工地上面,直接进行像乐高一样的搭建。效率提升不言而言。
技术落地听起来容易,其实对于场景的选择,商业化路径的探索苦难重重。以万达为例,冯中茜坦诚其实在四五年前万达就已经开始布局,比如说基础设施,商业广场的 WiFi、探针等等,在经过多年的努力后,万达才能探测到用户的画像、数据行为,最终做到现在的引流、分流导向。
如何将技术切实与具体业务相结合同样是个大问题。以新城控股为例,最近几年的时间,其自有品牌就覆盖了 62 个城市。刚才举了例子,像乐高一样的建房新方式近乎重新定义了地产业。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新城控股将技术与业务结合。
在黄春雷看来,无论是地产还是零售业,目前人脸识别技术,WiFi、智能的 Pos,智能的会员系统、智能售货机等等,这些都是提升效率的技术,但在他看来远远不够。他认为应该将技术与商业系统地结合。在他看来,新技术的落地要经过三个步骤:首先是科技智能化的发展,技术要帮助场景率先实现数字化,然后进行智能化,再接下来才可能是网络化。
黄春雷认为未来智能商业的框架,就是人货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形成的一个九宫格,在这个九宫格内进行技术与场景的深入探索,才有可能找出一条正确的技术商业化路径。瞳门科技创始合伙人 & COO 刘朝华同样认可黄春雷的「九宫格」概念,不过在他看来,如何将不同的场景打通,在九宫格更大的范围里面,发挥作用将是更具象的挑战。
刘朝华提到瞳门科技在和合作其他企业合作时,发现很多的客户对于打通线上、线下之间的界限有着广泛的需求。他以酒店住宿为例,「比如说如果你去广州或者是香港、武汉、沈阳的新世界的时候,如果你是 VIP 会员,通过我们的技术,在一秒钟之内提醒客服提供最好的服务,这样让顾客拥有非常好的体验,从而带动整体业绩的提升,这是我们的出发点。」线上、线下场景对接的需求十分广泛,如何定义场景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关键问题。
相较于上述嘉宾对「场景」的重视,作为新零售方案解决商,杉数科技的钟华坤认为从哪条路径入手,从哪个环节先是个更细节,但不应忽视的问题。他以帮助永辉超市合作选址为例,说明不同业务线的技术落地场景同样存在巨大差异。在和永辉超市的合作中,永辉超市提出要做到每天在全国要开三家店。这样的要求如果按照以往的这种人工的方式去思考、收集数据再讨论,根本做不到一天三家店的速度。因为选址并不只是说选一个地方开店,还要考虑这个地方带来的店面的频效如何,覆盖率如何。
不过,杉数科技最终还是啃下来这个大单。杉数科技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从各地不同的场景数据中,不断筛选最终找到最合理的门店,而且这个决策是分钟级的。最终,在一个一线城市,永辉超市 700 家门店就达到了他们的竞争对手 1000 家门店才能达到的效果。 这些案例都证明,技术落地不能「一蹴而就」,但深入产业链「势在必行」,那些坚持前行的部分企业早已开始享受到了技术带来红利。■
本文由极客公园原创
转载联系 zhuanzai@geekpark.net
极客公园是国内最大的创新者社区,总部位于北京,成立于 2010 年。这个社区的特点是聚焦互联网产品和科技趋势,通过优秀的产品观察报道,以及高质量的线下活动,汇聚了中国互联网最优秀的创业精英和产品人群,成为了目前国内极客们的相互学习和交流碰撞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