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请来了6位顶级金融家,聊了聊2018上市潮的台前幕后 | WISE 2018新经济之王

2018 年 11 月 28 日 36氪

关注并标星36氪

每天3次,打卡阅读

更快更深刻洞察互联网商业

━━━━━━


 

金融家眼中的新经济和2018。




文|刘旌



2018年11月27日-28日,第六届WISE大会——“WISE 2018新经济之王”如期而至。在这个不断变化、充满焦虑和不安、却又英雄辈出的时代,我们一起见证着新经济之王的诞生。我们认为主要由科技创新和资本扩张所驱动增长的经济模型可以被认为是新经济,这个领域里有许多正在高速成长的,了不起的新经济公司。从任何角度来看,他们既颠覆了行业,也推动了行业发展,更深刻地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在商业世界风起云涌的2018年,新经济公司前赴后继地奔向二级市场,形成了史无前例的上市狂潮。其中,券商、投行等第三方机构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他们如何理解新经济?为什么上市潮集中爆发在2018年?新经济企业登陆二级市场后会面临哪些挑战?就这些问题,36氪总裁冯大刚对话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上市发行服务部主管鲍海洁、中金公司总裁助理、投资银行执行负责人王晟、瑞士信贷(香港)有限公司亚太区资本市场部主管&董事总经理徐经纬、花旗环球金融董事总经理&科技部门主管James Perry、摩根大通亚太区TMT投行部联席主管&董事总经理陈滨、富途证券邬必伟。


以下为对话实录:

新经济是什么?它的驱动力是什么?

鲍海洁:我从大家关心的上市规则角度讲一下什么叫新经济。

港交所在四月底推了上市新政,同股不同权、生物科技以及中概股在香港的第二上市等等,在主板上设置了新的规则,但我们并没有在上市规则当中定义什么叫做新经济。上市规则中允许使用同股不同权的章节,叫做创新产业公司。很多人问我们,什么叫创新产业?这里面确实没有十分精准的定义,但基本的原则是看这家公司的主要发展驱动力是不是创新。通俗地讲,公司的发展主要靠钱(资本)还是靠人(创造力)。我个人怎么理解新经济呢?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新经济首先代表的是突破,或者对传统行业的另外一种角度的切入。

我们看到像美团这种新的形态,十年前大家很难想象有人把饭送到自己的家门口;有一种新的技术产生,比如耳熟能详的人脸识别AI技术等;有些市场原来是不存在的,像视频网站,尤其是小视频。当然这首先是依赖于技术的创新,二来很大程度也是跟新生代的需求息息相关。新经济是一个相对宽泛的定义,我们不希望从交易所角度给大家限定一个什么是新经济的范畴,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新经济企业带着它们的想法和投行的专业建议,跟我们交易所做持续沟通,不断发展新经济的定义。

至于什么是新经济的动力呢?当然有很多因素比如基本面、市场需求的提升、技术的增长等等。在我个人看来,中国这一轮的新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一个是人,一个是机制。

首先,我们身边出现了一批的创业家和创业的新生代。在过去大家希望找一个公务员工作,创业的人是凤毛麟角。现在有了具备创新意识的群体的出现。此外,机制非常重要。再聪明的人,在一个没有健康机制环境之下,也很难去发展。所以这个机制里面,包含了怎么去保留这些人的创新能力。

所以我们在推出同股不同权的时候,有人会问这个架构会不会对投资者的利益有一定的影响呢?其实在新经济企业的发展模式下,这些人的创新能力、创造力的保存、发扬和对企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愿意在一定框架范围之内去尝试同股不同权的模式。

昨天我们也有跟一家非常知名的投资机构交流,它们旗下投资的大多数企业都有同股不同权的需求。虽然交易所本身不能算是新经济企业,但我们港交所希望能够成为新资本力量的一部分,跟大家一起去推动新经济的发展。

王晟:以前我们讲经济,比如往前20年,那时候说是朝阳行业、夕阳行业。现在讲新经济,据说1996年就有这个概念了,我自己感觉是从最近七八年开始的。我谈两点感受:

第一,新经济和传统经济并不是一个替代或者取代的关系,更多是一个互补的关系或者共存的关系。怎么叫互补?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样的体验:我们虽然已经大量的用手机支付、移动支付,但我们也都带一个信用卡;我们上网用电商购物,但是也离不开便利店和商店;我们去餐馆,也会点外卖……所以它是共存的,当然是此消彼长的趋势是比较清晰的。

第二,新经济不是一直都新。比如,2000年前后讲那一轮的互联网热潮,当时包括了互联网和电信两个行业。但是今天,电信的语音服务和数据服务,基本上是一个传统经济了,是基础设施或者公共服务。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二个问题,新经济一直在变,总有一些新的东西会取代它。传统的,慢慢变成一个基础的存在。

徐经纬:我就从一个资本市场的角度分享,投资者怎么样看新经济这个概念。

这是传统经济和新经济,如果回头看,从投资者的角度,以前什么行业、什么类型的公司推动中国经济、全球经济发展呢?15年前,主要的公司是银行、房地产公司,还有线下的零售公司。当时是这几个行业去推动经济。新经济的定义或者思维是什么呢?从这个点往前看,什么类型的公司和行业可以推动未来经济的增长。所以从投资者、资本市场的角度,是这样看新经济,或者有这样的理解。

我觉得新经济是没有特定范围的,因为基本上有一些行业或者创新的业务模式,创新出来的时候,可以推动经济就是新经济。另外分享一点,过去两年不管是在香港上市还是美国上市的新经济公司,资本市场是抱着一个非常开放的态度。资本市场也没有锁定一个新死的新经济的定义概念,基本上你有创新的业务模式,到了合适上市的时候,资本市场都会接受的。所以有互联网金融,有文娱了阅文,有电商概念的拼多多,还有在香港上市的宝宝树,还有电动车。等等不同的范围都是新经济,也是对未来经济增长会提到很大的贡献。这是创业者做生意的一些运作和创新有很大的帮助。

James Perry:关于新经济我的观点是,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变。特别像现在的中国,大部分新经济主要是在线上的行业。新经济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传媒、广告,甚至新的零售、数字化,很多的信息都已经数据化。关于新经济要实现成功,有很多主要的元素,特别是现在有很多颠覆性的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颠覆性的技术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让我们能够有更好的方式来使用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让我们用更好的方式来使用数据,同时诞生了很多新的经济模式。

随着颠覆性技术飞速的发展,数据将会大量爆发,同时构成很多新型的生态系统,包括像谷歌、fecabook。我认为现在的新经济并不是一个泡沫,实际上它才刚刚开始进入萌芽阶段,我们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今后将会有非常长远的发展。

陈滨:作为TMT行业的投行业务负责人,我在新经济这个行业做了这么多年,我觉很有体会,新经济这个行业是一个很难用一个定义去解释的概念。实际上与其用一个定义去说,什么叫新经济的特点呢?有五点我可以讲。

第一点,新经济触及的范围,将一些行业没有充足被服务的市场和业务的模型;

第二点,它的增长速度是飞快的;

第三点,技术和研发是实现它的预期价值的重要因素,也是主要的活动或者支出、投资的方向了;

第四点,它的成功主要是来自于新科技和创新。刚才也听到了李小加主席和冯总讲了什么样的创新属于在新经济的定义;

第五点,对一个传统行业的操作,或者普及大众的生活方式,它是有革命性的一些改变的。在这几点中,我们认为是一些新经济行业或者企业的一些特点。

邬必伟:刚刚几位都是银行家和交易所的专家,富途证券虽然做的是证券业务,但我认为富途其实是一家科技公司。做到现在,我一直在思考新经济到底是什么,你会发觉本质上新经济跟传统经济在商业模式上没有特别大的区别。比如腾讯的QQ和微信,都是即时通讯系统,微信其实就是邮箱系统,可以说,腾讯是人跟人的连接,阿里是人跟商品的连接,百度就是人跟服务信息的连接。小米,就是物品与物品的连接,这些都是“连接”。商业模式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像富途也是,你怎么定义它是一个新经济公司呢?想来想去,从底层到上面,或者从后台往前面推,大概就是三句话,也不太复杂。

首先,公司的底层是技术驱动,依靠各种各样的高科技,新技术来实现,团队人员中,一定是以科技人员为主,这样才能去判断它是不是一家新经济公司。其次,到了中间层,就是数据化,所有的东西最后都一定能够用数据去归总,所谓收集,整理、清洗、挖掘,其实就是把它弄成一个数据,最后根据你的需要,把这些数据整理、挖掘。因为传统的行业做不了,传统的行业也没有能力去做。比如把这么分散的东西去归总,而且高效率地去分析。

像富途,只要一个客户开户,只要他做过交易,我们一定能够从几十个维度去分析,这也是为什么富途用了五六年的时间,成为了香港客户数最大的券商,因为传统券商没有这个能力做这个事情。在它一开始的时候,它的底层就不对。所以不管上面怎么做,都不对。

最后,到上层,就是一句话,用户价值大于商业价值。你做的事情,需要先考虑到用户体验。你看很多新经济公司,先各种补贴,最后不补贴了,其实也是有预先考虑到用户感受,建立用户好感,最后公司也能有所收获。所以新经济在我看来,没有特别的。如果你分析它的话,很简单,就是这么三层。看大多数的新经济公司,逃不出这三句话。

如何看待2018上市潮?

冯大刚:我为什么要问新经济的定义呢?因为在座嘉宾有交易所、有券商、有投行,其实它们代表了资本运作、上市的时候,非常重要的守门人或者助力者。他们来判断你是不是一个新经济企业,如果是的话,会有高一倍的PE。如果觉得是传统企业,会给你更低的估值,所以这是我们为什么问他们。

我理解大家说的意思,新经济是好公司。也就是只要你是一个足够好的公司,我们会你足够好的市场表现。

第二个问题,今年非常重要的一个经济现象,就是在港股也好、美股也好的上市潮。从感性上和理性上,怎么来看待这样的上市朝呢?

鲍海洁:从感性角度来讲,今年上市潮很像吃冰糖葫芦,里外一起吃,酸酸甜甜是一种混合的味道,这就说明了这个事情的复杂性。复杂在哪里呢?有两点跟大家分享。从公司发展的角度来讲,中国这么多新经济公司,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时间点,是一个比较成熟、可以去考虑上市的阶段,这是一个比较自然的事情。另外PE投资到了一定时间,有了退出换棒的需求,上市是很重要的退出换棒的渠道,这些都非常好理解。我非常想跟企业家讲,上市一定要跟时间做朋友。什么意思呢?因为上市一定不是你的终极目标。我们跟所有成功的创业者讨论的时候,都不会把上市这件事情当做一个终极目标,因为这只是若干种融资方式当中一种成熟的方式而已。所以在认知这件事情上,跟时间做朋友还有另外一个角度,在这个过程中所谓新经济,就是你没有被证实过,没有被证明,没有被证伪,就是到底成不成需要时间来检验。

投资人都会非常理性,会看你的历史表现,你上市以后要给市场表现,你是不是能够真实做到,这也需要时间检验。

第二个建议,在这个对话中,我们坐在台上的人都不是对话方。交易所是一个平台,我们提供了一个舞台,让发行人跟投资人做交流。投行扮演的也是这样一个撮合角色或者顾问角色,它也不是真正的主角,真正的主角是投资人跟发行人。

我们怎么理解投资人的立场?新经济的发行人也需要学懂资本市场的语言,如何让大家的沟通没有界限和明显的差距,这都是有价值的。所以如果从在座的角度来讲,在我们需要做一些这样的调整,才能够让新经济的大潮变成一个可持续的过程。

王晟:我觉得2018年是新经济的上市潮,确实从总量、结构、类型,都是一个丰收年。大的公司,像美团、小米上市了。也有时间很短的公司,比如拼多多。以前说5到10年会考虑上市,现在成立到上市的时间大大缩短了。新上市公司的行业也更广泛了,有基于互联网线上的公司,也有生物科技公司,也有像蔚来这样的电动车公司。这些公司都是四五年前PE、VC布局的,总体上它们到了要上市的时候,或者原来他们有一个很强的投资者要退出的需求。

回顾原因和推动力,我觉得有两点:第一是估值。现在二级市场是有挑战的,但是不要忘了年初的时候还是非常好的,阿里和腾讯都是历史最高点。因为这是两个新经济的代表,它们的市值达到了历史最高点,对于后面公司决定上市,有非常强的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第二是监管的创新,港交所今年推出的新政全部落实了,因此特别感谢港交所。因此制度建设和市场表现都有很大影响。

说到感觉,一说上市,今天在座的都是上市前的公司,包括我们投行,大家都考虑的是能不能上市、能不能融到钱,原来的股东能不能退出。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能不能让二级市场的投资人,让他们也赚到钱。这是现在资本市场,包括所有新经济公司要面临的最大挑战。只有让上市以后的投资者也能赚到钱,实现了很好的回报,这个故事才能一直往下走,否则的话只讲了一半。新经济公司要考虑一下,除了让自己的公司融到钱,让公司实现很好的估值,也要让未来的投资人,通过你的增长也分享到价值,这是所有人要考虑和面对的挑战。

徐经纬:我就给一个感性的回复,有两点可以分享。

第一,去年有很多新经济公司上市,这一批公司上市完以后,对于整个新经济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提供了一个很正面、对未来有一个很正面的支持。因为不同行业的公司广泛被整个市场接受了,我们以前会说很多TMT、高科技,但所谓的新经济最近一两年,很多公司基本上带着不同的科技,跟我们一起定为传统行业已经结合了。所以我们常讲,有一些行业的公司出来,所以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电商等等,所以这方面我是很开心的。

第二点,实在一点,我们怎么样去落地,或者和在座各位想,你们未来在融资上的准备。有一点值得提的是一级市场跟二级市场,去面对投资者的过程还是有一个蛮大的差别。在一级市场你见了100个投资者,有95个不是你的知音,没有问题,有四五个人支持你,愿意从一个中长期的角度和时间点去支持你,已经OK了。你只要说服几个投资者去支持你,你多做一两年,你的业绩再增长,你就是在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这是一级市场。

如果准备在IPO市场,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你接触100个投资者,你需要有超过90个人对于你的故事是认可的,这就是一级市场跟二级市场很大的差别。当你准备IPO的时候,跟投资者的沟通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新经济的公司,我们有一个共识,新经济可能你的业务模式,以前没有一家可比的公司,或者没有完全可比的。因为这样的基础,你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跟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解释。你说服了他们,可以从一个财务或者不同估值的方式的角度,去跟他们聊。过去两年已经证明了,IPO市场的投资者、公开市场投资者,抱着非常开放的态度。

James Perry:就新经济的企业上市具体数目来看,2018年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一年,具体的原因不管是理性还是感性,主要是因为这批公司大部分四五年前开始决定,要进行新经济的发展,并且决定要上市。从股权市场来看,特别是中国也面临很多挑战。比如中美 贸易战和新的制度规定、新的市场发展等等,所以2018年对于很多新经济公司来说,是一个热潮。

对于市场的挑战,为了实现持续的发展,很多新经济公司相信自己能够继续取得成功,并且前面发言人提到,他们要说服投资者,他们能够取得一些持续性的成功,相信他们也能够继续为这些投资者带来盈利。所以申请IPO的阶段,也是非常自信要说服投资者今后可以成功。

我相信这个市场终究有失败者和成功者,明年还是有很多新经济公司成功上市。也是从今年一些经验中吸取教训,我也对此保持非常乐观的态度。

陈滨:觉得上市潮,最近2018年是非常忙的一年,原因的确资本市场是非常活跃的一年。同时也有很多新经济的企业,都渐渐成熟,享有非常高的增长,同时又在这个行业有领先的地位。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很多企业都纷纷踊跃在香港上市也好,在美国上市也好。

同时刚才冯总说,投行是来做判断的。实际上投行工作,在某些方面形容我们的工作是一个合作伙伴,来去包装公司的。我们判断的原因,我们有判断能力,因为我们做这个行业十几年或者20年,跟资本市场、投资者,不管是美国投资者也好,还是香港投资者也好,我们交流是非常频繁。我们知道他们的思路、投资,思路和判断的方式,和他们对估值影响的因素是什么。在这个情况下,根据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对他思路的了解,来去帮助跟新经济的企业交流。让新经济的企业了解投资者的思路,和投资者最近的资本市场上面不同动作后面的一些影响力是什么。

让这些企业更好了解资本市场的规则或者思路,来去判断各个公司是不是适合,不管是在时间点也好,不管是在美国或者香港、大陆上市也好,不同的地区上市或者地点上市,做最好的判断。刚才李小加总讲得非常精彩,讲了一下各个不同的资本市场有什么样不一样,它们的这些投资者,投资理念有什么不一样。这种情况下,是对新经济企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过去2018年,我自己一些最大的感想就是,我觉得新经济企业有不同的规模,大家的商业模式也是不一样的,盈利的状况也不一样。我觉得更重要是考虑,我当然资本市场的时间很重要,2018年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市场。大家肯定都会积极想去上市,但同时一定自己想一想自己的建设情况,现在的规模是什么、商业模式是什么、可比公司是什么、最多的可比公司是在美国,还是在香港 ,还是在大陆。现在持续成长的能力是不是有,商业模式是不是成熟,将来的预测,就是对将来业绩的预测或者能见度,是不是有一定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全方位的思路去考虑,我们是不是适合上市,我们是不是适合在香港、美国、大陆上市。我们应该怎么包装自己,这一切都是要自己看自己的情况,而不是跟风。这一点中肯的给企业家的建议。

邬必伟:今天李小加总的演讲,是我这几年听的最有意思的演讲。这个演讲讲得很清楚,他主要讲了两点。第一,内地、美国、香港三个地方钱的区别。第二,应该怎么拿这些钱。从上市来讲,我认为也是做两件事情。作为企业本身,按照传统来讲企业家本质上就是资本家,而资本家肯定是从企业本身的发展来看的。作为企业上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站在公司这一方,能够拿到最大的钱,这是他上市的唯一目的。

第二,作为这些新经济公司,当年有各种各样的资本投了他。经过四五年的发展,看着腾讯、阿里到历史最高价了,港交所也把上市规则改了,有了这两个出发点,你不赶紧上,我们怎么退?这就是原有资本有退出的需要。我认为,这个上市潮本来就有上市的需要,不过因为有这两个核心催化剂,一个是中国的新经济公司,以腾讯、阿里为代表的都创了历史新高。一个是港交所又在小加总裁的努力推动下,完成了上市规则的大改变,所以要赶紧上。但是上的时候,需要最起码6个月的时间。所以港交所3月份改的上市规则,六七八九十月就来了一大批上市公司。

实际上从现在来看,这些新经济公司上市,首先对企业本身是非常有利的。也许你是在最后一步,把钱融到了。之后的经济环境也好、中美环境也好,谁知道会有什么呢?但是这个果子熟了,先把果子采到,采到以后,你一定希望发生的事情就是冬天马上到来。因为冬天到来的话,你先取得资金的人,你就可以用最快速的方法,把你的竞争对手全部挤压掉。回过头来你看这些公司,它们拼命上市,上市拿到钱以后,就没啥可害怕的了。因为可以挤压还没上市的公司,有可能他们上的时候,市场环境变得不好了,上不了,或者只能拿很少的钱。在这里大家只要看当时的趣店和乐信的上市过程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第二是退出,既然上了,再过半年就到了解禁期,该退就退了。所以上市潮在我看来,就是企业觉得差不多了,要拿钱了,原有的股东要退了。然后,催化剂也产生了,就上市呗。

资本市场如何拥抱新经济企业?

冯大刚:最后一个问题,传统经济上市的时候,跟新经济会有所不同。新经济企业对资本市场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以及准备怎么更好支持他们的发展呢?

鲍海洁:有三点。

第一,规则。从交易所来讲,规则决定了企业上市的门槛。我们规则动态的调整,不是要去降低门槛,而是怎么去适应新经济的特征。现在很多新经济公司有同股不同权架构。除了架构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特点,比如高度依赖的问题,有原股东愿意增持的问题。比如很多生物科技的公司,由于原股东本来就是一些长线投资人。非常希望在IPO的时候,也能够参与投资。这些都是在设定规则当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要不断去聆听市场的声音和需求,跟业界人士不断去交流,来改进和进一步完善规则。

第二,产品和服务角度。因为新经济是一种新的形态,原则上来说,不应该简单地让投资人跟发行人之间只有一种对话的方式。打个比方,如果是生物科技的投资人,它多半不会只投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如果有更多的投资人可以通过ETF或者指数的方式投资生物科技,对于这个板块就有更大的助益和推动。

第三,希望更多市场的互联互通,这也是我们一直致力于做的事情,比如深港通、沪港通,希望把香港作为一个枢纽,跟更多的市场做连接。我们也在延长自己的交易时间,也是为了跟其他市场产生更好的互动,以上是我们考虑的几个角度。

王晟:全世界80%的独角兽公司或者新经济公司在中国和美国,各占40%。美国的企业默认在美国本土市场上市,中国的企业面临三个选择,A股、港股、美股。我觉得中国新经济公司是非常幸运的,我们有三个市场争,美国做得很好,香港也改了规则,国内科创板也正在筹备中。所以作为新经济公司选择是非常多的。我觉得有一种理想状态,畅想一下,在有一天的时候,几个证券市场都打通了。作为中国的新经济公司既能拿到中国的钱,也能拿到美国的钱,还也能有香港的钱,各类资本都可以投。这可能是个理想状态,我觉得现在还做不到,但这是随着开放和资本市场的结合,会有这一天的。所以这是我特别希望见到的一天,如果有一天36氪要上市,你们是第一家这样的公司。

徐经纬:两点。

第一,想上市的公司身上看到什么?上市公司本身的业务模式是不是独特的,有没有一个颠覆性。是不是长远来讲,是可以继续下去的。

第二,看财务。未来预测,科技可见性,还有持续的增长。这是资本非常需要的。

第三,港交所。因为港交所过去一两年有新的规则改变,新经济公司真的多的一个选择。三年前很多也有盈利的新经济公司,我们会跟客户说你没有别的选择。确实港交所的规则的转变,让公司多了一个很好的选择。一直在改变,一直在聆听市场的配合,继续配合新经济公司的上市。

香港很好的一点是,从投资者的角度,说全球的机构投资者大部分会投美国上市的公司,也会投香港的。我觉得重叠的百准比是80%左右吧,除了香港可以吸引到全球性的投资者以外。最近两年,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考虑,上岗上市完以后还有深港通、沪港通的因素。上肢这个点,拿不到国内A股投资者的钱。但是上市以后,通过深港通、沪港通支持后续的交易,也可以让国内A股投资者投到港股。

James Perry:如果新经济公司想要成为成功者有两点重要的因素。第一,展示自己的领导力,你如何可以保持这种领导力。第二,展示你的视野和目标,向投资方解释你的目标,这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两点。

陈滨:这个问题最近已经在市场上看到了一些验证,新经济的企业盈利还没有达到成熟期的盈利能力,或者盈利率。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资本市场的挑战,很多投资者应该怎么看公司的财务表现,而且将来做模型的话,怎么去预测将来的盈利能力。因为它的商业模式非常新兴,没有那么多的可比公司,投资者怎么做模型,判断这个公司的估值方式。

非常高兴的是,过去几年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国外的投资者。他们对于新兴的新经济企业,他们对估值的方式非常开放的态度。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去看新兴企业,包括PE如果E没有的话,我们用其他的方式,包括市值除以收入,或者净利率。还有一种,看公司两三年以后净利率的PE,这种方式因为新经济行业增长比较快,近期没有盈利,他会看两三年以后的PE值。所以这一方面,资本市场对新经济企业不同的多元化的估值方式,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驱动力,最近在资本市场给新经济企业的帮助。

邬必伟:对于已经上市的新经济公司,我认为有一点最最重要,就是增长,在我看来,投资人或者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他为什么愿意给新经济公司一个非常高的估值,核心就是看增长。比如你现在80倍PE,明年变成40倍,后年变成20倍。增速够,我就认为你是值得投的新经济公司。

所以这些上市的新经济公司,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看它月对月、季对季、年对年的增长。如果它的增长放缓,说明他在上市之前的很多安排做过修饰。即使增长不行,至少要在可见时间内看到挣钱的可能性。你开企业,不挣钱干嘛呢?每年亏个十几亿,几十亿,投这样的企业是没有意义的。很多新经济公司,以新经济为幌子,掩盖他商业模式的匮乏。在我来看,这个公司不管上市还是不上市,不管故事讲得怎么样,最终要落实到要挣钱。你不挣钱,怎么给员工发工资呢?怎么回报投资人呢?所以在我看来,这些新经济公司不管之前讲的故事是怎么样的,上市之后一定从这两个方向去看。

第一,看增长。如果增长一旦下来,这个公司会进入一个很长的下跌期。因为之前给的估值已经很高了,如果不行就马上塌掉了。第二,能不能挣钱,如果不挣钱,再大也活不长多久。

标星36氪,每天获取圈内最新资讯

成为进阶互联网人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WISE会议建立了一个致力于高质量研究的社区,并为推进与Web信息系统相关的主题提供了基础。 官网地址:http://dblp.uni-trier.de/db/conf/wise/
报告 | 2020中国5G经济报告,10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97+阅读 · 2019年12月29日
【德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6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01+阅读 · 2019年12月23日
【大数据白皮书 2019】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专知会员服务
137+阅读 · 2019年12月12日
【BAAI|2019】类脑神经网络技术及其应用,鲁华祥(附pdf)
专知会员服务
29+阅读 · 2019年11月21日
目标只有美国——崛起的中国人工智能
全球创新论坛
8+阅读 · 2018年1月28日
抖音的 2017 和它背后的黑科技
PingWest品玩
8+阅读 · 2018年1月4日
IDG资本杨飞:从价值投资谈2017中国现象
IDG资本
4+阅读 · 2017年12月22日
在成为新晋网红之后,AI却寒冬将至
拓扑社
15+阅读 · 2017年12月20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12月19日
Neural Approaches to Conversational AI
Arxiv
8+阅读 · 2018年12月13日
Arxiv
7+阅读 · 2018年8月28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