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机器之心
据Nature最新发布的增刊《2018 自然指数:中国》(The Nature Index 2018 supplement on China)显示,2012 年至 2017 年间,中国对自然指数的贡献增长了 75%,增幅显著超出多个重要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中国在自然指数中所占的全球科研产出份额也由 9% 上升到了 16%。
《Nature Index 2018 China》链接:https://www.natureindex.com/supplements/nature-index-2018-china/index
据 Nature 介绍,本期增刊还列出了自然指数中国十大科研机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南开大学和苏州大学。
自然指数还显示中国科研人员的国际科研合作在不断增多,中国 2015 年到 2017 年的自然指数论文中有将近二分之一是国际科研合作的结果,这个比例与美国大致相同。这种国际科研合作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尤为普遍。
但是,增刊也显示中国在科研质量和效率方面尚需持久的改善。
不过,有些特定的学科正在想办法克服这个问题。比如,我国的化学和植物生物学领域就在这个指数中名列前茅,甚至接近榜首。在这两个领域,我们可以说是具有最丰富的研究传统。
中国崛起
这是经分值计数(Fractional Count)测算发布在 Nature 系列科学期刊中 82 篇高质量论文后得出的结果。中国的 FC 在 2012 年到 2017 年间增长了 75%,相比其他一些主要国家增长速度更快。中国在全球贡献中的占比也在持续增长,从 9% 增至 16%。在这五年内,美国的占比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下降。
数量增长
中国在自然指数 2012-2017 年所有学科分类中占据第二的贡献度,生命科学除外。在 2017 年里,中国攻陷了全球五分之一的化学研究产出,但在高质量的生命科学研究中只占 4.9%。
中国在自然指数里的一半贡献为化学类研究。
中国排名前八的学科领域在这五年中都提高了在 FC 中的占比,有些学科的 FC 占比甚至是以前的两倍多,比如材料工程和无机化学等。
想要成为第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的总输出在指数中排名第二,但如果根据质量和效率来评估,排名比较靠后。
当两位美国研究员调查了中国顶尖大学的 18000 名科学家、技术研发人员、工程师和数学家后发现,2016 年短期科研和官方干预对他们影响很大。他们总共收到了 466 个关于当前挑战的回答,和 443 个关于解决方案的回答。如下图所示,这些挑战包括:短期科研的风气、科研经费问题、官僚或政府干预、学术评估系统问题、对人际关系的依赖、对研究员缺乏支持、学术不端、急躁、奖励系统问题;解决方案包括:减少干预/增加学术自由、改革学术评估系统、改革科研经费处理/系统、不知道、更好地支持研究员、向国外机构学习、促进学术诚信等。
科研协作与引用
Nature Index 的数据表明,在 2015 年-2017 年,中国的国际合作论文接近 50%,和美国差不多,但远远少于英国和德国(大约 75%)。这里,多边协作评分(MCS)度量了中国研究机构和多个海外机构协作的程度,而双边协作评分(CS)则度量了两个机构之间的协作程度。
下图展示了 2015-2017 年国际协作性最高的中国科研机构 Top-10,前三名分别是中科院、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最右列展示了科研机构与协作程度最高的海外机构之间的双边协作评分。
除了国际间的合作研究,研究工作的引用情况也体现了国与国之间的科研关系。如下热力图所示为各国之间的引用情况,其中颜色越偏红色,表示竖轴国家对横轴国家的引用越多。例如热力图的对角线表示本国对本国研究的引用量,这些引用都不少。总体而言,中国对自己国家及其它发达国家的引用量占比很大,而其它国家对美国研究工作的引用都非常多。
分析表明,由于倾向承认同胞的研究工作,中国和日本在对角线上的颜色比较「红」。此外,从每一个竖轴可以看出国家的总体被引用情况。虽然美国自 90 年代中期以来被引用占比有所下降,但仍然略高于欧盟 28 国,远比中国的被引用占比高。
中国研究机构 Top-50
在这份 Nature Index 增刊中,作者还对国内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了一次排名。表中展示了 2015-2017 年 FC 指标排名前 50 的中国研究机构,FC 指标代表了自然指数追踪到的期刊论文中每个作者的贡献。表中还列出了自然指数追踪到的这些机构发表的论文总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