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一个问题,当你在日料店点三文鱼时,你认为接下来应该端上来的食物是什么样的?
橙红色鱼肉与白色脂肪层相间,厚厚的一大块,口感丰腴柔嫩,结实饱满,带着点脂肪的鲜甜味。
尽管大部分消费者对“三文鱼”有着大概的印象和理解,但很少有人能够明确说出这是哪一种鱼。因为,这个词并不是某一种鱼的具体学名,而是对一类商品的俗称。
市面上各种各样的三文鱼实在太多了,挪威三文鱼、帝王三文鱼、阿拉斯加三文鱼……有关真假三文鱼的争论很多,其中受质疑最多最激烈的便是“淡水三文鱼”,即虹鳟。
虹鳟作为淡水鱼,极易感染寄生虫,再加上许多商家并没有按要求冷冻灭虫,而是直接拿来充当为三文鱼刺身端上桌,因此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许多业内专业人士一直在强调虹鳟与传统三文鱼的区别,但与此同时也有一大批图利的商家依旧将虹鳟作为三文鱼刺身直接卖给顾客,曰“淡水三文鱼也是三文鱼”。国内一直缺少有关“三文鱼”的明确概念划清,因此这种情况无法禁止,争论也持续不休。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了一则“《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发布”的新闻,新闻稿上描述得很伟大: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为首次提出制定,标准的制定得到了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高度关注与支持,标准的出台填补了行业标准空白,对于规范行业操作,保障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知情权,促进三文鱼产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8 月 10 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在青海西宁召开团体标准发布会,《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的一大关键点在于,明确规定了“三文鱼是鲑科鱼类的统称,包括虹鳟。
鉴于“三文鱼”一词的确可作为“salmon(鲑鱼)”的音译,就连在维基百科搜“三文鱼”出来的都是“鲑鱼”的页面,而这项标准中也的确明文要求了无法控制寄生虫风险的食材原料需经过冷冻灭虫,因此单纯从字面意义上来看这份标准给三文鱼的规定似乎无法反驳。
但是,要为一个商品俗称下定义,忽略历史背景,忽略消费市场认知,只抠字眼,那就是耍流氓。
就算真要抠字眼,虹鳟的英文名称也跟“salmon”沾不上边啊。
有关三文鱼一词的来源和传统认知,果壳的《真假三文鱼:不止是译名惹的祸》这篇文章已经讲得很全面。
“三文鱼”一词由来,最早取自港台地区对进口大西洋鲑的音译,当时商人们在介绍这种鱼的时候表明这是“salmon”。大西洋鲑进入中国之后逐渐推广开来,广受食客欢迎,有些商家为打开太平洋鲑的市场,便将太平洋鲑也冠以“三文鱼”的商品名称推向市场。到后面,越来越多的商家谋求暴利,但凡鱼肉外观差不多是橙白相间的,都可能被冠上“三文鱼”之名在市面上流通。
举个类似但不太恰当的例子,广义概念上,薄荷、罗勒、柠檬草都能分到“香草”这个种类中,但当我们提起香草味冰淇淋的时候,很明显指的就是香草荚(梵尼兰豆荚),而不是其他香料。
之所以说这个例子不太恰当,是因为两个“香草”的不同仅在于词语概念上的狭义广义之分,没有人会把薄荷和香草荚搞混。而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帝王三文鱼”“淡水三文鱼”,则是商家在原概念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自作主张套用名词,许多消费者都分不清,也不知道“淡水三文鱼”是不是像普通三文鱼一样可生食。
太多的不良商家并不会告诉顾客虹鳟与三文鱼的区别,也不会将虹鳟冷冻足够至完全灭除寄生虫,他们只会直接说这就是三文鱼,最多就是解释下“我们这个比较特殊啦,是淡水三文鱼,但也是鲑科的哟,三文鱼的意思就是鲑鱼,没错的”。
这只是我在淘宝随便搜到的一家虹鳟销售商,标题里加了虹鳟的括号,详情页文案却写着正宗三文鱼,当日现杀新鲜送达。然而,即使是人工养殖的虹鳟也依然容易感染寄生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是生鱼肉必须在零下 20 摄氏度冷冻 7 天,或在零下 35 摄氏度冷冻 15 小时之后,才能食用。而大部分以虹鳟冒充三文鱼的商家,并不会这么做。
在这种市场乱象之下,上文发布的那则团体标准便无异于为所有不良商家正名,让他们从此都更加有底气地告诉消费者“我们这个就是可以吃的三文鱼”。
而盘里到底是大西洋鲑,还是可能已经感染了寄生虫的虹鳟,就只能靠消费者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来辨别了。
对于这则标准,我一位朋友是这样评价的:
达不到要求?没关系我们修改要求。
可巫冬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回过头来看看这份“《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报批稿 的前言:
冷冻食品有限公司、水产有限公司、食品有限公司……所以,这份传说中的团体标准,其实就是一群卖鱼的公司来规定自己可以用“三文鱼”这个名字来卖哪些鱼?
随意从中抽取一位水产朋友“荷裕冷冻食品”,让我们来看看它的优秀产品:
三文鱼刺身,描述和标题都未出现“虹鳟”,产地是上海。
这么有趣,再来一位吧,“东方海洋”:
这是家大规模养殖大西洋鲑的企业,但商品详情描述却很奇怪,既是自家生产产地烟台,又是挪威纯正漂洋过海。
还有“龙羊峡”,在被网友曝光之后,现在学老实了,在标题里加上括号(虹鳟):
可这价格吧……加个礼盒装,就能把淡水养殖的虹鳟卖得比进口三文鱼还要贵。
这份团体标准文件看来是没必要再浪费时间看下去了,再来看看这个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吧。简介信息是这样的:
划重点:由从事水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和贸易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联合组成,非营利性社团组织,维护会员权益。
那么它的会员都有哪些人呢?
通过官网的“领导成员”可以看到,都是来自某某渔业有限公司、某某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某某鱼开发公司、某某水产交易市场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或经理。
答案很明显了,这个名字很官方的所谓“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不过是由一群卖水产的人联合组建起来,在农业部的监管之下,通过协调业内标准、四处授予“中国优质 X 鱼之乡”封号、对外发布官方声明等一系列操作,帮助水产商更和谐更顺利地卖货赚钱。而它所发布的标准,并不具备权威性。
更戏剧性的是,这个协会官网也曾发过许多有关虹鳟鱼的负面文章:
随意摘抄一段:
当心寄生虫,留神“李鬼”虹鳟。
国内淡水养殖的虹鳟鱼和三文鱼同属鲑科,但分归于不同的属。形象地说,这两种鱼的分别,就像属于同一科的猫和老虎一样,完全是两码事。
看来这个协会之前自己也是比较认可市面上大量虹鳟鱼冒充三文鱼欺诈消费者的现象嘛,怎么现在自己来为虹鳟正名了呢?
大概是会员权益大过天吧。
温馨提示:如果你想要登陆该协会网站参观一下,且在收到“您要访问的网站包含恶意软件”提醒后仍坚持想访问,可点击“显示详细信息”——“访问此不安全的网站”。
最后再补一句,尽管在这篇文章中虹鳟的角色是被拿来冒充三文鱼牟取暴利,但虹鳟是无辜的,人家煮熟了也是好吃的。
题图来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