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势感知被定义为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环境要素的感知,对其含义的理解,以及对其近期状态的预测”。态势感知属于认知领域,与感知、知识、心智模式和训练有关。另一方面,认知战显然也属于认知领域,它涵盖了广泛的要素,包括技术方面,但并不局限于技术方面,因为它还与社会和人文方面有关。在当今的环境和场景中,作战行动确实具有多领域的性质,认知领域被认为是其他领域的横向领域,主要是传统的动能或物理领域,以及最新的网络领域。毫无疑问,由于其横向性和全面理解性,认知领域在态势感知方面更为完整、全面和复杂。因此,需要在认知战范围内生成一种态势感知(SA),以横向方式在认知领域开展与所有其他领域相关的行动。可以说,网络空间是认知战的主战场。因此,网络态势感知的生成是认知领域态势感知生成的先行和必经步骤。由于网络态势感知具有跨领域的性质,它也将成为统一态势感知生成的关键组成部分。
图1所示。认知战态势感知框架。
认知领域已开始被视为与物理领域(陆地、海洋、空中和太空)和网络空间并列的第六个作战领域。指挥与控制信息系统的目标之一是在上述各个领域生成态势感知。态势感知可定义为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环境要素的感知、对其含义的理解以及对其近期状态的预测”。态势感知是一种心理状态,无论在哪个领域,它都是作为一种认知能力产生的。这就导致在定义或说明如何在认知领域生成态势感知时,将认知领域视为操作领域,复杂性大大增加。第一种方法是认为认知领域的态势感知必须包含其他五个领域的态势感知。第二种方法是认为认知域态势感知以信息平面为基础,由物理态势感知和网络态势感知混合产生,包括属于认知域的内在心理和社会方面。接下来,我们提出了一个认知态势感知生成框架。
图 1 展示了拟议的架构。正如所看到的,认知态势感知是通过整合以下几个方面生成的:
物理世界态势感知
网络空间态势感知
相关区域人群的社会心理因素。
提出的 “认知态势感知 ”是面向作战和战术层面的,也就是说,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可操作的概念,是在多领域作战环境中辅助决策的要素。从这一角度出发,认知态势感知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将依次由行动领域的一系列特定元素或对象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