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无人机系统特有的高频嗡鸣划破天际,对地面士兵而言,这声音象征着控制权的丧失。作战人员在应对新型脆弱感的过程中,无人机声响本身已成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诱因——这清晰昭示其心理威慑效力。当下亟需探讨此类认知动力学对军事影响力行动的深层含义。

多数无人机能力评估聚焦物理毁伤效果。互联网暗角充斥各类创意无人机突袭视频:精准打击战壕内士兵。分析家将此类杀伤解读为无人机的核心价值主张——以低风险战术突入禁入区域。但无人敢言无人机具战略决定性。

若军事分析师转换视角审视这类新武器系统,通常着眼于敌方运用威胁:无人机正模糊地理控制边界。敌无人机的高速性与广域飞行范围要求前线概念弹性重构,并需重新评估后方战备状态。

无人机在战场最诡谲的应用或许在于其心理冲击力。战报虽证实其打击效能,亦揭示其对军民心理的持续侵蚀。无人机仿佛无处不在且不可阻挡:以压倒性数量突然涌现,以炸飞人体的凶名制造恐惧。战术层面,无人机为专注精确打击的特种部队提供优势;但由此引发的瘫痪状态却为交战双方(尤处劣势方)创造战略机遇。这种焦虑感维系着威慑僵局——控制线静态化与工事固守成为常态(俄乌战争即典型)——客观上对弱势方有利。然此非良态:意味着部队遭牵制、战争被延长、新型创伤持续滋生。指望通过无人机制造大规模伤亡或夺取控制地城的指挥官,或许忽视了人类对此类系统的认知反应本质。

超越打击与侦察:无人机的多维心理战应用

前线士兵现以极端手段伪装并规避无人机侦测已是常态。持续性监控易在恐怖组织内部滋生偏执,诱发群体内外猜忌。对平民而言,无人机的持续存在易引发恐惧、无助与绝望。可断言:战区所有人在某种意义上皆被无人机"囚禁"。这些系统的认知应用——或许是其最被低估的优势——正逐渐显现。早期观察揭示其作为心理工具可控制地域、直接影响作战人员认知,并收集战场信息用于更广泛的影响力行动。

  • 注意力转移效应

战区内的无人机声影常即刻触发"战或逃"反应。这为分散敌方人员注意力创造短暂可靠窗口——即便在加固防御工事内亦然。同时提供诱使敌方对无人机轻武器射击、从而掩护关键目标的良机。例如进攻方可部署无人机暂时将火力从战术突击点引开。传统佯动需高风险诱饵行动,如今无人机能以可忽略损耗达成同等效果。

  • 空间驱逐效应

无人机存在常迫使目标实施摧毁、规避或隐蔽行为。因恐惧暴露遭袭而产生的"无处遁形"感,可致阵地弃守或控制力削弱。这意味着侦察无人机对地域控制尤为有效:沿目标通道边界预置侦察无人机,可协助开辟无防御攻击走廊。此类应用使无人机具备临时区域拒止能力,可替代或减少布雷等复杂地域控制手段。

  • 行动固着效应

近期无人机作战驱使战斗人员固守加固掩体,非必要绝不暴露行踪。这种行为昭示地面部队在持续无人机威慑下的瘫痪状态。指挥官或可利用连续无人机覆盖,在有限时间内实现作战性敌军冻结。俄乌战争这一经验或将彻底改变装备劣势部队对抗强敌的方式——无人机被视为战术平衡器,使弱势方至少能阻滞数量优势之敌。

  • 身份混淆效应

无标识、难溯源或错误归因的无人机在战斗人员与非战斗人员中制造混乱与恐惧。归因常依赖飞行方向判定,但因无人机可突破控制线并从非常规方向折返,此法并不可靠。在战争法框架内最小化标识、模仿高性能战机等制造模糊性手段虽具战术价值,却引发伦理困境。其不可追溯特性使传统"伪旗行动"更易实施且难被发现。

  • 行为驯化效应

频遭无人机攻击的战斗人员会改变日常活动模式规避侦测。主攻后接续二次打击的模式,使目标群体形成后续袭击预期。此类行为暴露出无人机可通过常规暴露利用的心理弱点。因此无人机或能通过建立可预测的使用模式,可靠塑造认知战场。敌方攻击模式历来使防御方产生恐惧预期,但无人机的"无处可逃"特性将此类恐惧急剧放大。

  • 记录-传播-谴责三位一体

无人机不仅是战场战术资产,更是军事宣传与心理战的利器。其影像塑造叙事、影响公众认知、冲击双方士气——这些功能相互交织。军事媒体制作方利用无人机捕捉敌方溃败、投降及逃亡画面,向不同立场观众展示敌手失败。但影像同时传递无人机的"天网恢恢"感。这种双重用途既可支撑"抗敌必胜"叙事,又能瓦解敌方士气。当敌方非法或不道德使用无人机被记录曝光时,极易遭媒体渠道谴责。除大规模杀伤武器外,无人机或是最受憎恨的军事装备。"伊斯兰国"在伊拉克与黎凡特地区短暂崛起时,便开创无人机摄制震撼宣传片的先例。

无人机已配备扬声器用于战场喊话,可投撒传单,甚至搭载高分贝声波发射器实施非致命打击。其还能向禁入区域投送人道主义与医疗物资,为实体受众传递优势信息提供无限可能。这种运载能力极大缩短传统战场广播单元所需的安全距离,使目标受众更易触达。

近期无人机用于记录传播的案例,凸显其在超越战场范畴的战略信息战中的应用潜力。尤为重要的是,无人机作为强力影像采集系统,可制作激发全球受众情感共鸣的素材。例如记录(真实或伪造)针对平民暴行的无人机视频,可在公共媒体、法庭及外交渠道展示,作为反侵略者宣传战,旨在削弱对侵略者支持并强化其罪责认知。无人机还可秘密记录并曝光预期进攻前的军事集结,旨在质疑侵略者暴力意图的合法性,促成国际反制联盟。

无人机的战略信息运用,需将思维从破坏性应用转向创造性认知应用。

无人机认知应用的伦理困境与战略新路径

这些认知应用均伴随严峻伦理问题。无人机战争导致的"非人化"风险、远程操作的低问责性、高附带损伤可能性,以及军事无人机使用引发心理创伤的评估不足(相较于敌方使用无人机的必然性),共同构成现代安全困境。

道德伦理问题似乎仅因国际法限制的不确定性与执行缺失而加剧。曾撰写臭名昭著2002年"酷刑备忘录"的美国司法部官员近期警告:"法律监管呼吁不仅将失败,更可能适得其反。当各国仍在评估新武器成本效益时,早期军事技术监管罕有成功先例。"

若近期战区无人机应用给予分析家任何启示,那便是须为敌方最恶劣技术运用做好准备。仅试图匹配敌方动能攻击远远不够。国防部门除通过压倒性无人机能力(尤其针对其时而邪恶的心理效应运用——构成防长预想中真正的"地狱图景")适应残酷新现实外,几无选择。除了美防长公开宣称将为"战斗"建立数量优势,五角大楼正在思考无人机运用的二阶三阶效应,并通过政策推演以超越对手优势的方式部署。无人机心理效应的成功运用需全新政策、规划与训练体系。

然而无人机应用的现实性与对手恶意预期,不能免除开发应用防滥用伦理机制的责任。区分军事与民用目标、打击相称性等国际法基本原则,对无人机与其他武器同等适用。

战略新路径

军队抗拒新作战概念乃众所周知。1921年美国国会立法推动空权测试,方促成军方接纳新式飞机。当海军将领目睹轰炸试验对舰船的毁灭性打击时,多人潸然泪下——延续多年的组织性空权抵制终告瓦解。

美军拟开展同等测试——验证无人机在影响力行动中的战略潜力。当前仅将无人机用于战场摧毁或情报侦察的主流观念,忽视其深层应用价值,更可能因迫使敌方固守而意外延长战争。影响力应用测试应着力探究:无人机作战的心理脆弱性机制、心理防御体系构建,以及无人机在说服性信息战中的有效运用。

测试成果应纳入各级军事院校课程及联合演习。军事指挥官需超越《陆军反无人航空系统技巧指南》类基础手册,全面认知无人机选项。同等重要的是,防御课程须融入文职关键领导人演习,为政府应对非战斗人员遭袭(尤其大都市及边境地区)做准备。国防部门与国土安全部门需强化信息共享——随着无人机成本持续降低,贩毒集团等新型攻击者将涌现。民众应接受无人机袭击应对培训与信息普及,旨在遭遇袭击时建立心理韧性。

训练测试应成为新条令开发的序曲。有效的无人机条令需界定伦理边界并提供概念化应用方案;而适得其反的条令将限制无人机亟需极致灵活性的战术应用(此类应用更宜通过无人机操作员实时群聊交流积累)。新型无人机影响力条令或将补充美国防部《2023信息环境作战战略》等现有规范。

参考来源:War On The Rocks

成为VIP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2

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在军事中可用于多项任务,例如目标识别、大数据处理、作战系统、网络安全、后勤运输、战争医疗、威胁和安全监测以及战斗模拟和训练。
集中兵力悖论:人工智能时代的兵力集结之道
专知会员服务
28+阅读 · 4月10日
人工智能与军用无人机:重新定义国防战略
专知会员服务
21+阅读 · 1月28日
战略半人马:利用混合智能加速人工智能战争
专知会员服务
35+阅读 · 1月17日
思考未来的反无人机方案
专知会员服务
50+阅读 · 2024年10月20日
小型无人机蜂群和战斗管理:不断演变的战争格局
专知会员服务
51+阅读 · 2024年10月4日
兵棋与人工智能:改变军事战略
专知会员服务
37+阅读 · 2024年7月30日
致命杀伤:小型无人机技术的演变
专知会员服务
47+阅读 · 2024年5月1日
基于人工智能的自主系统:军事的未来
专知会员服务
53+阅读 · 2024年1月25日
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思考
专知
42+阅读 · 2022年6月11日
有关军事人机混合智能的再再思考
人工智能学家
19+阅读 · 2019年6月23日
反无人机技术的方法与难点
无人机
25+阅读 · 2019年4月30日
斯坦福AI实验室机器学习编程新范式:弱监督
机器之心
12+阅读 · 2019年3月22日
无人机蜂群作战技术与多智能体系统理论
无人机
39+阅读 · 2019年1月27日
无人机集群对抗研究的关键问题
无人机
60+阅读 · 2018年9月16日
【前沿】凌空手势识别综述
科技导报
12+阅读 · 2017年8月17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7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6+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8+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Arxiv
171+阅读 · 2023年4月20日
A Survey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Arxiv
473+阅读 · 2023年3月31日
Arxiv
78+阅读 · 2023年3月26日
Arxiv
172+阅读 · 2023年3月24日
Arxiv
24+阅读 · 2023年3月17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集中兵力悖论:人工智能时代的兵力集结之道
专知会员服务
28+阅读 · 4月10日
人工智能与军用无人机:重新定义国防战略
专知会员服务
21+阅读 · 1月28日
战略半人马:利用混合智能加速人工智能战争
专知会员服务
35+阅读 · 1月17日
思考未来的反无人机方案
专知会员服务
50+阅读 · 2024年10月20日
小型无人机蜂群和战斗管理:不断演变的战争格局
专知会员服务
51+阅读 · 2024年10月4日
兵棋与人工智能:改变军事战略
专知会员服务
37+阅读 · 2024年7月30日
致命杀伤:小型无人机技术的演变
专知会员服务
47+阅读 · 2024年5月1日
基于人工智能的自主系统:军事的未来
专知会员服务
53+阅读 · 2024年1月25日
相关资讯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7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6+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8+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