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是指通过身体与环境的动态互动,实现对世界的感知、认知和行为控制的智能系统。具身智能的科学立论是真正的理解源于行为实践,通过实际的行动和交互,机器或个体才能深刻地理解和具象化场景与概念。 具身智能行业产业整机供应商可以分为四个类型,第一个类型为工业机器人、第二个类型为服务机器人、第三个类型为无人驾驶载具、第四个类型为人形机器人。从当前的市场营收占比来看,这四类占比中,工业机器人的占比最高,达到53%,是当前商业化落地场景最丰富也最为成熟的场景,领先企业包括埃斯顿、新松科技等,在工业场景已有较为成熟的应用,例如多任务类型机械臂、垂直多关节型机器人等。其次是服务机器人,在酒店、医院、物流配送等领域应用成熟,领先企业包括科沃斯、石头科技、天智航等。无人驾驶载具与人形机器人目前还相对处在发展初期,商业化潜力有待进一步得到释放。 2023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达1572.7亿元。随着大模型端的技术突破,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将以16.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2027年的2,259亿元 过去五年,技术进步显著推动了具身智能技术的成熟,如特斯拉在电机扭矩控制技术上的突破,优化了人形机器人的动作控制。同时,政府对高科技产业的政策扶持及市场对智能化产品需求的增长,共同促进了具身智能行业的快速发展。 大模型技术融合预计将驱动具身智能市场的快速增长。随着大模型技术的突破,具身智能成为业界多方产业主体认同的AI新浪潮增长源头。此外,随着随着具身智能的技术不断成熟,未来有望在工业、医疗、物流和交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得到广泛拓展。 中国具身智能正展现两大产业发展趋势,一是产业正从实验探索阶段向规模化商业应用在进行转变,二是产业正在协同发展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中国的具身智能产业正逐步迈向规模化商业应用。众多厂商推出的具身智能产品已在多个应用场景中落地,例如,特斯拉的L4全自动驾驶车辆在美国部分地区运营,大疆的无人机在深圳实现外卖配送。未来,为推动具身智能的商业化并降低成本,必须在产业链各环节寻求协同发展和技术应用,最终实现降本增效,推动大规模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