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无人作战飞行器(UCAV)已成为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装备。尽管第一代无人机(UAV)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即已部署,但“捕食者”“死神”与“全球鹰”等UCAV彻底革新了现代战争模式。长期以来,工程师与军事决策者设想以UCAV取代有人战斗机,技术发展也指向这一趋势。然而,洛克希德·马丁等公司同期提出了另一种UCAV概念,主张其应“补充而非替代现役有人与无人系统”,并“作为未来系统簇(System of Systems, SoS)的组成部分运行”。该公司于1995年提出的“无人战术飞行器”概念,即当今所称的“忠诚僚机”。
“忠诚僚机”具备多重优势:
由于“忠诚僚机”与指挥机高度网络化,该概念还带来额外效益:
基于上述优势,多国已启动“忠诚僚机”研发计划,典型案例包括克拉托斯防务的XQ-58“女武神”与波音澳大利亚的MQ-28“鬼蝠”。尽管相关概念开发投入巨大,但当前仅有少数飞行原型机处于早期测试阶段,尚未公开验证其可行性。本文旨在填补此概念验证空白,并尝试揭示“忠诚僚机”的“最优”设计与作战概念(CONOPS)需求。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创新方法,通过融合系统簇工程(System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SE)、知识驱动工程(KBE)与基于智能体(ABM)的作战仿真,设计并评估作为系统簇组件的创新飞行器构型。
第一部分(主体研究)以科研论文形式呈现,描述研究问题与方法论,验证方法论有效性,开展全面结果分析并得出结论。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为支撑第一部分而进行的系统性文献研究,涵盖无人机与UCAV历史发展、现代飞行器设计方法及无人飞行器设计特殊性。
第三部分(辅助研究)提供支持第一部分的补充工作,包括飞行器尾翼构型选型、展弦比权衡分析,以及第一部分所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的详尽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