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俄乌战争中,削弱对手一体化防空系统(IADS)方面的成效,探讨其压制敌方防空(SEAD)战术如何为特种部队应对先进防空体系提供关键经验,并分析为何SEAD将成为未来冲突中特种部队的核心任务。通过乌克兰冲突的典型公开信源及新型SEAD打击数据集,本文提炼近期作战相关经验。尽管数据样本存在选择性偏差(公开信息多侧重成功案例),仍可为复杂任务提供有益洞见。
图:燃烧中的“山毛榉-M2”导弹发射车(北约代号SA-17)。
SEAD指“通过摧毁或干扰手段压制、破坏或暂时削弱敌方陆基防空系统”的系列行动,涵盖打击固定/机动防空阵地、干扰搜索与火控雷达、切断防空导弹系统与高炮的通信链路等战术。其核心价值在于开辟空域,为进攻性空袭、空运及航空侦察创造条件。
随着防空技术演进与防空导弹射程提升,多数SEAD支援装备将被迫远离目标行动。特种部队的非传统能力提供了以非常规方式抵近目标、制造战术困境以消耗敌方防空资源的可能性。通过瓦解敌方防空,特种部队可消除或削弱友军行动障碍,产生战术、战役与战略级影响。
美北约SEAD条令聚焦为军队航空器创造穿越敌方防空空域的短暂窗口,但俄乌面临迥异环境:双方均未取得制空权,双方有人驾驶航空器无法在对方领土活动;战机需超低空飞行以规避对手远程防空导弹雷达探测。这些限制使航空力量极难在敌控区利用空窗期。
降低对手防空能力提升了无人机(UAS)生存率——后者为炮击、其他无人机打击及远程精确弹药提供侦察与目标指示。这持续强调了无人机机动自由的重要性及干扰系统打击价值。在更有利的局部条件下,精确弹药突破敌方防空概率提升,显著削弱了对手攻势。
随着2022年俄乌战线趋于稳定,无人机提供的ISR(情报、监视与侦察)能力在定位对手战术防空系统中显现关键价值。此类定位信息与提供的精确制导弹药或单向攻击无人机结合时尤为有效。进攻部队展现出快速发现并打击对手防空系统的能力,将“发现-打击”周期从数小时压缩至分钟级。随着精确打击武器射程与侦察能力的提升,其打击范围已扩展至战役级防空系统(如远程防空导弹与空中监视雷达)。
除SEAD行动与提升友军进攻自由度外,此类行动更具战略意义:对手防空体系纵深与能力迫使友军实施消耗战,逐步改善作战环境并削弱对手有限资源。通过以低成本无人机消耗对手昂贵稀缺的防空系统,对手被迫从其他地区调集装备。即便获得增援,仍无法阻止友军对战术与战略目标(如对手境内弹药库、机场与炼油厂)的打击。
图:使用单向攻击无人机(OWA UAS)打击电子战系统。
特种部队(包括军方特种作战单位及情报机构下属的精英准军事单元)在多项SEAD行动中发挥关键作用。这些特种部队常与常规部队在同一战场行动,但具备更优的ISR(情报、监视与侦察)与攻击无人机能力。其优势源于额外资源支持,尤其是战前无人机爱好者与工程师等专业人才的加入。此类人员在无人机对抗与反制措施的动态博弈中至关重要,能快速适应对手防御升级,显著提升对防空目标等战术行动的打击效能。
尽管情报与火力能力并非特种部队独有,但特战单位凭借组织灵活性、人力资源优势与充足装备,对高价值目标产生显著战场影响。拥有专业无人机能力的部队实施了大量公开的SEAD打击事件。类似传统特战突袭,短期目标定位与打击行动既改善局部作战环境,又持续消耗对手综合防空体系。
图:夜视无人机为制导多管火箭系统(GMLRS)打击对手防空导弹提供目标指示。
俄乌战争中的SEAD经验为特种部队提供了洞见:在大规模对抗先进防空系统的作战中,需通过多源协同定位、压制与削弱IADS,以应对其规模与复杂性。俄乌战争中的特种部队已证明其能在目标锁定流程的关键节点介入,提升局部能力,从而助力整体SEAD行动。他们更高效地摧毁防空系统,增加对手防空人员生存难度,并迫使对手IADS应对更广泛的高/低技术威胁。尽管特种部队对SEAD的贡献并非解决IADS问题的“灵丹妙药”,但在针对已超负荷目标体系的综合打击中,其协同效应可提供此前缺失或有限的优势。即使对敌方防空系统的小幅渐进削弱,也能为联合部队其他要素创造机会,最终通过制空权与精确打击达成战略影响。
俄乌战争中的SEAD经验重申了完善目标体系分析与作战运用的价值。以战术目标实现战略影响,历来是西方特种部队行动信条。成功打击敌方IADS需识别关键能力与脆弱点。有意识地攻击对手防空导弹部队目标跟踪雷达与空中监视雷达等早期预警系统核心组件。特种部队应借鉴俄乌战争中的案例,支持针对IADS的联合打击。通过特种部队特有的能力与视角,补充现有目标体系分析,对IADS中平台、人员、组织及其他子系统实施瓦解。
美军SEAD理论强调集中能力实施短暂局部压制,而俄乌战争中的行动则证明相同能力用于消耗性SEAD同样有效——通过削弱对手IADS有限关键组件加剧其困境。尽管在战术行动关键节点实施精准同步打击具有价值,但“SEAD突袭”不容忽视。此类行动效仿二战期间英国特种空勤团对北非德军停机场的突袭,旨在通过打击高价值目标对IADS产生长期影响,而非仅限空袭期间压制。此模式使特种部队能攻击“难以替换或修复”的组件持续削弱防空体系。传统冲突中,前沿部署的特种部队常因通信与时机协调难题难以支援空中打击群,而SEAD突袭可作为补充行动线,持续塑造战场环境以支撑未来空军短期空权攻势。在高度对抗环境中行动的特种部队应利用授权,切断持续通信,通过拒止、削弱、欺骗或摧毁敌方IADS关键部分,为联合部队战术与战役成功创造更有利条件。
特种部队可利用其独特的部署位置与渗透优势,提供“抵近作战能力”(即在敌方防空射程内行动)。其预期效果可呈直接性(摧毁关键系统或成功诱骗)或间接性——迫使敌方防空系统改变行为模式以应对特种部队威胁。后者可能包括将装备隐藏于遮蔽点、频繁转移规避侦测,此类举措虽提升关键系统生存性,但将导致雷达覆盖范围缩减,整体防御态势出现漏洞。
俄乌战争中为直接打击已定位的对手防空系统,友军特种部队展示了多种动能打击手段,包括无人机投弹、第一视角(FPV)无人机、巡飞弹药与轰炸型无人机。远程精确打击高价值防空系统可为大规模打击群开辟通道。此外,尽管公开案例以动能打击为主,但抵近干扰器等非动能手段可利用近距离优势更有效干扰雷达。短程诱饵亦可与远程诱饵协同,饱和敌方跟踪能力并转移防空火力。
特种部队还可通过核心特种侦察任务提供更丰富信息。除定位追踪敌方防空系统外,抵近特战人员可实施“目视”轰炸效果评估与战损评估——二者对动态作战协同至关重要。凭借低可视度能力补充其他情报收集手段,特种部队能在关键时刻与区域(如云层下)填补空白。此外,其可通过代理人与替代力量在拒止区域实施大规模抵近ISR(情报、监视与侦察),加速杀伤链运作,报告战场评估与作战环境条件,为联合部队跨域行动节奏与时机提供决策支持。
无人机对特战行动的关键性预示特种部队需融合并精通此类装备。积极吸纳具有民用技术背景的人员,部队可持续精进无人机操作技术。特种部队应类似地对接民用知识与技术专长,构建建制内高效作战能力。鉴于无人系统技术革新速度,特种部队须在传统特战技能外,强化技术适应能力。
俄乌战争中的SEAD行动贡献了丰富案例。未来对抗先进防空体系的冲突中,特种部队将再次成为联合目标打击周期的关键组成。通过汲取抵近作战价值、关键节点打击与技术快速适应等经验,特种部队可更好地应对现代冲突挑战。
参考来源:irregular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