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冬季以来,乌克兰前线的僵局促使交战方更多使用纵深精确打击,以寻求在前线已无法实现的军事效果。常规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正与无人机及日益多样化的制导弹药协同使用,这些武器能够利用敌方防御缺口,攻击不同类型的高价值目标。这种纵深打击的密集运用不仅让欧洲国家意识到自身面对此类威胁的脆弱性,也暴露出其在该领域能力的局限性。自冷战结束后鲜少使用的欧洲纵深打击能力显得尤为有限,主要依赖高性能空对地投射系统——即便如此,这些系统的采购数量也极为有限。欧洲陆军的地对地打击能力往往仅存冷战时期遗留系统的残余。
纵深打击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旨在突破前线封锁,随着远程轰炸机及后续火箭与远程导弹的改进,这一战术在整个20世纪不断成熟与多样化。自1960年代以来,纵深打击虽与核议题紧密关联,但仍保持着重要的常规维度。冷战的终结及高强度对等冲突预期的消失,使得缺乏能确定打击纵深的前线情况下,这类能力的运用大幅减少。随着美军接连展示其具备随时全球打击的能力,这已成为全球性议题。
然而,技术研发并未停歇,各类项目持续推动纵深打击载具在速度、精度与隐蔽性方面的提升。其他战区也在发展大规模纵深打击武库:例如大国正发展区域拒止能力,通过开发可威胁驻日、驻菲乃至更远地区美军基地的超远程投送系统;美国及韩国等较小体量国家也在获取和部署能对战区构成重大威胁的武器。远程打击能力的自主发展同样是伊朗及其代理人对抗以色列、应对潜在区域竞争者的战略组成部分,这在其区域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经历了数十年国际监管的持续弱化后,欧洲目睹俄乌冲突背景下俄罗斯系统的快速演进。导弹齐射战术因远程无人机的加入而升级,多样化的飞行轨迹使双方防空任务更为复杂。这些投射系统制造相对简单、成本低于现代巡航导弹,可能被非国家行为体采用——也门胡塞武装已开此先河——对当前防御体系主要针对高端威胁的欧洲军队构成重大挑战。乌克兰冲突不仅引发对欧洲纵深打击能力的质疑,更迫使其重新审视防御此类威胁的能力。
法国的相关能力虽扎实但规模有限。法国空天军与海军依赖的SCALP(远程自主常规巡航导弹系统)与MdCN(海军巡航导弹)计划在本年代末升级更强投射系统,但因资源匮乏导致采购量有限,部分SCALP导弹已转售乌克兰。法国陆军目前仅存少量火箭炮,且计划于2027年退役。此外,法军地面部队缺乏欧洲其他国家军队列装的远程弹药,打击半径不超过80公里。鉴于乌克兰冲突凸显应对分散化对手需更远射程,法军地面能力升级将瞄准150公里及以上射程,这标志着自冷战结束后因需求与预算不足而被长期忽视的领域将迎来革新。发展远程陆基火力还将助力法国履行北约框架下自主陆军军团的义务,特别是在欧洲多国正研究开发1000公里以上超纵深打击能力的背景下。海空能力方面,法英合作开展的研发项目正致力于开发更快速、机动或更隐蔽的投射系统。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且无情的当下,纵深打击能力正扮演愈发重要的战略角色,迫使所有参与者必须重视该领域发展,否则将在攻防两端陷入被动境地。
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初步试验,纵深打击在整个二十世纪不断发展(I)。作为国与国之间的一种区别能力,它需要一系列现代要素,而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行为体在截然不同的冲突局势中拥有这些要素(II)。乌克兰战争凸显了新型纵深打击系统的发展,非国家行为体有可能获得这种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更仔细地审视法国的情况以及法国武装部队在这一领域的前景(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