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过去相对罕见的疾病,这段时间,猴痘(Monkeypox)不寻常地在世界范围内集中暴发了,甚至出现了人际传播现象。
2022 年 5 月 7 日,英国国际卫生条例国家联络点向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了一起猴痘确诊病例。
自 5 月 16 日世界卫生组织多次发布欧洲各国猴痘病例消息以来,澳大利亚、捷克、斯洛文尼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家,也相继出现了猴痘病例。
5 月 20 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疫情并评估威胁程度。相关人士表示,随着人们在夏季聚集参加派对和节日活动,欧洲的感染可能会加速。
一时间,猴痘疫情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恐慌。
截止 5 月 25 日,猴痘疫情地图继续扩大,已影响到非洲以外的 21 个国家,累计报告确诊及疑似病例 272 例。
数据显示,这些确诊和疑似病例主要来自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其余分布在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瑞典和美国。截至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死亡报告。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这些病例主要但不限于是在寻求初级保健和性健康诊所治疗的男男性行为者中发现的。证据表明,感染风险最高的是与有症状的猴痘患者有过密切身体接触的人群。
那么,猴痘(病毒)究竟是什么?如何传播?会引起哪些症状?有没有治疗方法?作为大众的我们,有必要担心吗?
今天,学术君就为大家科普一下猴痘的“那些事儿”。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官方介绍,猴痘是现已被扑灭的天花病毒的亲戚,是一种罕见的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可以由动物传播给人类),其病原体猴痘病毒是一种 DNA 病毒,是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的一种。
猴痘患者的症状与过去天花病人的症状相似,但更温和。
然而,如果不及时治疗,猴痘的致死率仍然可以高达 10%。
猴痘病毒有两个不同的分支,即刚果盆地分支和西非分支。在本轮疫情中,所有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确认样本的病例都确定为感染了西非分支,致死率较低,约为 1%。
图|猴痘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传染病,类似于现已根除的天花病毒。(来源:联合国)
1958 年,人类首次在猴子身上发现了猴痘。
而人类感染猴痘,最早于 1970 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一个 9 岁男孩身上被发现。自此之后,报告的大部分病例均在刚果盆地和西部非洲的热带雨林地区。
随着 1980 年人类消灭天花和随后停止接种天花疫苗,猴痘病毒成为了最严重的正痘病毒。
2003 年,美国出现了首例猴痘病例,这是在非洲大陆之外首次报告的猴痘病例。据报道,大多数患者与受到非洲啮齿动物感染的进口宠物草原犬鼠有过紧密接触。
啮齿类动物是病毒的主要宿主。指示性病例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粘膜损伤而获得感染。
在非洲,有记录表明,人类感染是通过处理受感染的猴子、冈比亚巨鼠或松鼠而获得,食用烹饪不当的感染动物肉类是一种可能的危险因素。
二次传播或人际间传播因密切接触了感染的呼吸道分泌物、感染者的皮肤损伤或最近被病人体液或病变材料污染的物品而造成。
由于传播主要通过长时间的面对面接触呼吸道飞沫传播,因此活动病例的家庭成员面临较大的感染风险。传播也可通过接种或胎盘(先天性猴痘)发生。
猴痘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出现症状)较长,通常为 6-16 天,甚至长达 21 天,其感染可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个为发病期(0-5 天),主要出现发热、剧烈头痛、淋巴结病(淋巴结肿大)、背痛、肌痛(肌肉疼痛)、重度疲乏无力(精神不振)等症状;
第二个为皮疹期(出现发热后 1-3 天内),会出现不同阶段的皮疹,经常从面部开始,然后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皮疹的变化从斑丘疹(底部扁平的病变)到小水疱(充满液体的小疱)、脓疱,约 10 天后结痂,约三周后结痂才能完全消失,病变数量从几个到几千不等,甚至会影响到口腔粘膜、生殖器、结膜(眼睑)和角膜(眼球)。
图|感染猴痘的 4 岁女孩(来源:维基百科)
猴痘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症状持续 14-21 天。严重病例较常见于儿童,且与病毒暴露程度、病人健康状况和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有关。
猴痘出现流行时死亡率差异很大,在记录病例中低于 10%,主要发生于幼儿。
一般来说,较年轻的年龄组似更容易发生猴痘。
尽管以往的研究证明,接种天花疫苗可以防止猴痘,且有效率高达 85%,但天花疫苗在人类消灭天花后已不再供一般公众使用了。
好消息是,如果患者之前接种过天花疫苗,可能有助于减轻猴痘病症。
目前,非洲以外报告的猴痘病例人数不断增多,但大多数并没有猴痘流行地区的旅行史,这是否意味着此次的猴痘病毒更具传染性?
专家建议,面对猴痘没必要恐慌,猴痘病毒的传播能力并不如新冠病毒那么强。
而且,人类对猴痘病毒也并不陌生。人类已经战胜了猴痘病毒的表亲天花病毒,而且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人类就知道猴痘病毒会感染人类。
此外,目前市场上已存在预防和治疗猴痘的疫苗和药物。2019 年,一款基于减毒痘苗病毒研制的疫苗获批用于预防猴痘;2022 年,已被美国药管局批准的抗天花病毒药物 Tecovirimat 在欧洲获批可用于治疗猴痘。
面对猴痘疫情,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做好防护工作。
研究表明,与其他病人密切接触是猴痘病毒传播最重要的风险因素。
在没有特效治疗和疫苗的情况下,减少人群感染的唯一方式就是提高自身对危险因素的认识。
首先,在猴痘病毒流行地区,预防传播应注重避免与啮齿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发生任何接触;并避免直接接触动物的血和肉,必须在彻底煮熟后才能食用;同时,处理染病动物或感染组织以及在屠宰过程中,应配戴手套及其他适当的防护服。
此外,如果身边出现猴痘患者,应避免与猴痘患者进行身体密切接触,避免使用已被污染的材料;照看猴痘患者时,应戴上手套和防护器具,并在照看后按规定洗手。
最后,限制或禁止非洲小型哺乳动物和猴子的移动,能够有效减少病毒在非洲之外地区的扩散。
参考资料: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monkeypox
https://en.wikipedia.org/wiki/2022_monkeypox_outbreak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2/05/110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