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本身的音频属性,是播客打造沉浸式的收听体验的基础。播客本身就是对某个时空下发生过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对话的真实记录,好的播客,能给听众一种陪伴感,让听众更加沉浸式地收听,仿佛身临其境。有一些非常好的播客,我在听它的时候感觉我不像是在一个远在天边的人在互联网上开设的一档节目,而是感觉我参加了一场沙龙,播客的播主就坐在我旁边的沙发上,和其他的听众分享他的观点、想法,而对于他说的话,我听得非常清楚,甚至仿佛侧过脸去,就能看到播主的表情和神采。播客的声音营造出的这种有存在感的氛围,经常会把我包裹在其中,让我产生一种恍惚感,感觉好像播客里对话的播主和嘉宾就坐在我身边。这种陪伴感,我相信很多曾经有过夜晚独自在家收听播客的体验的听友们,应该都能感同身受。有一期《三五环》里,刘飞和梵一如对谈聊播客和内容行业的观察,那时候梵一如老师讲到说有的时候会有听众给他们反馈,说听他们的播客就像是在咖啡馆里旁听一对闺蜜的聊天,或者说在餐馆里和别人拼桌,听着同桌人互相聊天,这种比喻我觉得非常贴切,这是对播客内容的非常宝贵的赞赏。也是我觉得播客非常独特的魅力所在,就是它所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链接,是非常深度又非常感性的。▍听播客是听人还是听内容?聊到播客,还有一个话题我觉得很值得讨论。之前有一期听池建强老师的播客《Mactalk》的时候,池老师和嘉宾二爷聊到小宇宙的产品分发机制时提到:「小宇宙目前的内容分发机制采用的是单集节目的推荐机制,这让人觉得很别扭,是一个一直想让小宇宙优化和改进的点。」池老师和嘉宾二爷想表达的观点是,他们更希望小宇宙的内容分发上更多以「人」的角度为主,让用户接触和认识更多值得关注的人,然后再点进它的节目,而不是看到一集一集单集。而站在小宇宙的角度上,采用单集分发的原因也非常好理解,单集内容的供给更加丰富,有更多的集数供给;而整个平台的作者数量与内容相比显然要少得多,而人的分发又会增加信息的重复度,降低首页内容的新鲜感;所以小宇宙更倾向采用单集内容推荐的分发机制。这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当我们去收听播客的时候,选择标准应该是以人为优先还是以内容为优先?(这里的内容主要指的是具体的内容选题、形式等。)具体到我们的收听场景而言,这个问题的问法就是:你更喜欢那种找自己喜欢的人,然后一直听 ta 主持和做嘉宾的节目?还是更喜欢寻找自己喜欢的主题,从关键词检索自己喜欢的单集节目,集中收听类似选题、类型的播客呢?如果让我纯粹根据我自己的感受去回答的话,我的选择会是:人>内容,频道>单集;之所以追逐人,是因为人,也就是播客项目的主播本人,当我对这个人有信任或者有了解并进而关注他的节目的时候,就意味着我相信 ta 能给我带来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