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会取代传统手机屏吗?

2019 年 11 月 6 日 ZEALER订阅号
          前言          


但凡一种新事物的诞生,都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的,更不可能突然出现,这都要依赖于科技的进步,当科技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就会催生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在写作本文的几个月前,我跟一些朋友和网友聊天的时候,发现大家对折叠屏手机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我们先来抠抠字眼,大家体会下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Nokia 推出的柔性屏)


折叠屏,顾名思义,就是屏幕可以折叠——不但折,还要叠,有人会说,折叠屏不是早就有了吗?前几年新闻都报导过,2014年,诺基亚和 Advanced Film Device 公司联合展出过两款全新的柔性 OLED 屏幕,其中一款甚至可以像纸一样完全对折,但人家管这叫“可对折”或“可弯折”屏幕。


后来 LG 研发出了“卷曲屏”,注意,这只是弯折卷曲,而不是“折叠”,所以要实现屏幕折后像“叠”被子一样叠起来,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技术部件——铰链。



甚至有人还提到了中兴 Axon M ,说这“折叠屏”手机也不怎么让人待见嘛,其实这个和“折叠屏”就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了,准确的来说,应该叫“折叠手机”或“双屏手机”。毫不客气地说,这种双屏拼接方案是跨越到折叠屏时代的一个跳板而已,最为人诟病的是视觉的割裂感,技术上也没太大难点。


(中兴 Axon M)


而现在,再跟大家聊起折叠屏手机,已经没有人会再混淆,大家都知道只有能折叠的柔性屏才能被称之为折叠屏手机了,不是所有的科技都能瞬间俘获人心,但它终究会慢慢的沁入人心。


它是人类的欲望和需求不断膨胀过程中的一次尝试。历史上,没有哪一次手机的进化不是围绕着人类的需求衍生而来的。


折叠屏是应运而生的时代产物,是发展的必然,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章  手机大历史


纵观手机发展史,遇到过多次的瓶颈,每一次瓶颈都是因为人类的欲望和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推动技术的进步。不但解决了需求,同时又能带来新的商机,技术和商业,像 DNA 的双螺旋一样,总是在一起。



最开始,并没有手机这说法,最早是叫做移动电话,车载电话。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话的稳定,那个时候整个设备重达几十斤,远没有现在手机的影子,其次电源是个问题,所以要放在车上,用车上的电池供电,而且信号范围还很小,一不小心就“失联”了。


1973 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手机——摩托罗拉 Dyda TAC,当时摩托罗拉的工程师马丁·库帕,拿着砖头一样的大哥大,走上街头,众目睽睽一片诧异之下,给竞争对手打了一通电话,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马丁·库帕)


大家仔细看图片,是没有屏幕的,那时候,能打电话就已经是前无古人了,谁还有工夫想着给它装个屏幕呢,再说以那时的技术,装个屏幕无非就是显示拨了什么号码,没太大意义,我敢肯定当时不可能有来电显示,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拨通了全世界第一通移动电话,这一刻就足以让历史铭记了。


高达大约 3995 美金的售价,这块“砖头”上面隐约刻着“土豪”两字,手握砖头,那是身份的象征,倍儿长脸,以,最开始没有人 care 体积、屏幕、功能等等等等。


很快,人们觉得这东西太沉了,简直就是练臂力神器。当时有很多反对的声音,认为这东西既贵又沉重,难打通,信号还差,有什么存在的意义?是的,直到现在我们生活中还有科技无用论的支持者,幸好,面对科学前进的巨轮,他们只是螳臂当车罢了。


但你以为只是重吗,太天真了,这简直就是槽点满满的 BUG 机,一大堆的 BUG 亟需完善。


随便举个例,没有屏幕——无法知道拨号按对了没有,充电十小时,通话半小时,充一晚以上的电,结果只能打几通电话,煲个粥都煲不熟。


还有别的就不提了,尽管很多不足,但你依然不能否认第一台手机的伟大,就好比人类是从原始人进化来的,你可以笑原始人的无知,但没有他们,便没有人类。


科技并不总能率先解决最大的问题,而是遵循一条逻辑——哪项技术领先,就先解决哪个问题。


再说白点,就是哪个地方用户最不能忍受,就逼迫大家都往那里下功夫去解决。


(A DynaTAC 8000X )


足足用了 11 年,人们才给移动电话装上屏幕,1984 年,摩托罗拉 A DynaTAC 8000X,体现了人类的需求——人类一思考,社会就进步,人们看到这么大块砖头,解决了通话后就思考,是不是少了点什么,对了,没有屏幕,我们怎么知道输入的结果呢。这是最低级的需求,当满足了后,自然要迈向高处,人类的需求总是越来越高级。


后面的情形我们都非常清楚了,当屏幕有了后,人们又觉得“大哥大”体积太大了,瓶颈是时刻都在待命的,这不,马上就来了


以下瓶颈源自于我个人根据折叠屏的未来反向推演的。


第一次瓶颈  重量


不用我说,大家都看出来了,重量是手机诞生后的第一个瓶颈,没人愿意像二战通讯兵一样扛着设备出门。



从那以后,手机的发展越来越迅速。1991 年时,手机的重量为 250 克左右;1996 年秋,出现了体积为 100 立方厘米、重量 100 克的手机。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型化,到 1999 年就轻到了 60 克以下。也就是说,一部手机比一枚鸡蛋重不了多少了。但随着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兴起,带来电池技术的革新,电池容量也越来越大,手机的重量又呈上涨的趋势,不过想尽一切办法把手机做轻,仍然是当前各大手机厂商的一个努力方向。


第二次瓶颈  色彩


进入黑白屏的功能机时代,各种功能开始百花齐放了,大家都围绕怎么给手机增加功能,比如加个通讯录、计算器、闹钟、短信甚至简单的手机游戏比如贪吃蛇等等,但这些都是小功能,对屏幕的依赖并不高。


(西门子S10)


1998 年,世界上第一部彩屏手机诞生了——西门子的 S10。然而它的屏幕只能显示 4 种颜色,红蓝绿白。在当时可以算是革命性创新了,但没有实用的应用场景,因此大家也没有刻意的关注彩屏的发展。


当功能越来越多,新的瓶颈随之而来,特别是当 2000 年第一台支持手机 WAP 上网的手机——Nokia 7110 面市后,就像在手上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任意门”,小小且黑白的屏幕怎么能展现缤纷多彩的大千世界,不能忍。


(Nokia 7110)


但欲望和满足并不总是齐头并进的,这边手机都能上网了,那头手机屏幕还是黑白的,这可怎么得了。


事实证明,人类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有需求,就有动力,就有进步。


(爱立信T68)


于是,2001年,爱立信T68来了,世界上首款真正意义上的彩屏手机。虽然仅仅只有 256 色,但当时已经足够让人们雀跃不已。



好了,彩屏也有了,接下来就是怎样让彩色显示更加丰富,于是我们看到手机屏幕的色彩数像滚雪球一样的,年年增长——单色、4 色、256 色、4096 色、65536 色、26 万色、直到我们现在的 1600 万色。


色彩的增长,同时带动面板、显示、封装等等技术都在进步,因为与本文主题关系不大,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曾经孤身独处的世界就那么一丁点大,好比在井底,就算是彩色又有什么意义呢,但手机网络的到来,好比把整个世界推到我们面前,我们更愿意打破瓶颈,去领略多姿多彩的世界。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背光手机,上帝(消费者)觉得光看到世界还不满足,要有颜色,于是便有了彩屏。


第三次瓶颈  屏幕尺寸


屏幕的大小意味着我们看这个世界窗口的大小,窗口越大,我们看到的越多(获得越多的信息),看的越舒服。


手机色彩越来越丰富,代表着窗外景色越来越美,美景被小小窗户框住,这怎么成!


(龟速的2G网速)


一个新的瓶颈来了——小小的屏幕怎么足以展现这个美丽世界。但囿于一些技术问题还没攻克,因此大家会发现 iPhone 问世前的手机几乎都有键盘,哪怕是电阻屏,也有众多局限,再说了那时候还处在 2G 和 2.5G 时代的龟速网络,没有直播没有网络视频在线电影,顶多也就是聊聊天,看看网络小说,手机性能也不强大,于是大家对大屏幕就没那么渴求了。


直到触控方式的革新、网络的飞速发展、拍照技术的进步、分辨率的大涨,视频的超超清提升,人们越来越喜欢在大屏手机上看电影、玩游戏、浏览图片等等,以获得更棒的视觉享受。


从彩屏跨越到大屏时代,我们足足用了 10 年。不容易啊。(从第一台彩屏手机爱立信 T68 2001 年到第一台大屏手机三星 Note 2011 年止)




手机屏幕的平均尺寸从 3 寸到 4 寸用了 5 年的时间,而从 4 寸到 5 寸只用了两年。



第四次瓶颈  突破显示极限



好了,来到了几年前,一切变的如此亲切熟悉,色彩更丰富了,连 4K 屏都出现了,屏幕显示不再是瓶颈,这次终于轮到了屏幕尺寸。


手机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欲求不满的历史,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新的问题,再解决新的问题,基本上所有问题都是围绕着屏幕。


甚至可以不客气的说,手机除了最基本的通话功能,人们对屏幕的要求大于一切。细思一下,手机可以没有网络,没有游戏,但屏幕呢?网络是屏幕发展的催化剂,而不是因果关系。


2011 年三星 Note 手机的诞生,代表着大屏手机时代的来临。


时间转眼来到了 2019 年,手机屏幕最大达到了 7 寸左右,8 年间才涨了 2 寸,便再也涨不动了,理由很简单,不便于携带和握持,人们更倾向于把大于 7 寸的设备叫做“平板”,可以说,这就是手机的极限,是手机与平板的分水岭。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个感受,手机越来越强大,我们在电脑上花的时间越来越少,手机大有一种取代电脑的趋势,而这个趋势很多年前就有人在讨论了,只不过在那个年代,这个实现比较遥远,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人已经在用手机在办公了,只不过囿于屏幕大小,很难获得良好的办公体验。



虚拟按键三大金刚的取消、打孔屏、弹出式前置摄像头、一切为了屏占比让路,屏占比也只不过是为了让屏幕在有限的正面空间更大而已。要想再突破,除非把手机做大,但这样又绕回去了,现阶段不可取。


在追求全面屏的道路上,还有一些野路子,比如说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等等,这种设计的初衷也是为了不破坏屏占比,只留出一小块区域给必须的感光元件和前置像头,让屏幕显示尽可能的大。


为了让手机屏幕显示更多内容,人们想尽了各种办法,比如中兴 Axon M 搞双面屏,这种尝试很多年前 SONY 也干过,不少厂商都干过,始终不理想。


这条路走不通就走另一条呗,路是人走出来的,前仆后继,虽然很惨烈,但会成功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得益于柔性材料技术的突破和屏幕封装的改进,还有铰链技术的突破,于是,折叠屏手机诞生了!天时地利人和,时机已然成熟。


折叠屏,就是梦想照进现实最好的解读。一折一合之间,两种哲学人生。


剩下的就是发布,全世界目光聚焦在镁光灯下,这是折叠屏独享的 Moment。


但其实,折叠屏之路一点儿也不好走,布满荆棘,如果不是对未来的憧憬,且在利益驱动下,很难有人坚持下来。十年前厂家就开始研究折叠屏技术了,这么多年科研技术人员一路披荆斩棘,就拿折叠屏手机最关键的铰链说吧,集合了数学、材料学、物理学、工业设计等多门学科,柔性 OLED 屏幕也是如此,一句话,折叠屏手机是多学科齐头并进共结的硕果。技术方面我不多赘述了,因为接下来会有一期新的节目重点讲解技术。


第二章  折叠屏解决了什么问题



归根究底,所有问题都是时间和钱的问题。



(苹果 iPod 音乐播放器)


(三星 Galaxy Note)


iPod 发布时,当时音乐播放器市场还是被 SONY 等日系厂商垄断的 Walkman、Discman、MD,要么就是 MP3,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 iPod,它贵啊,时间会证明一切,后来 iPod 火爆了,取代了 Walkman。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三星推出 Galaxy Note 初代的时候,一开始很多人抗拒这么大的体积,不好单手握持,苹果坚守了 3 年后也推出了大屏 iPhone,再看看现在,还能看到小屏手机的身影吗?


屏幕是我们接收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通过折叠这种方式使视觉交互面积倍增,提升视觉享受的同时,也提高了效率。如果用传统的方法一味加大屏幕的面积,终究只是停留在平面思维上,而且也会带来便携问题,而折叠是一种多维思考,虽然目前折叠后手机厚度有所增加但问题不大,而且我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折叠厚度会不断减小,比起屏幕一味做大,屏幕做的再薄,始终无法解决携带问题。


折叠屏手机能否经得住市场的考验,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坚强存活下来?当折叠屏手机普及,手机和平板合二为一,进一步蚕食平板电脑的市场,平板电脑很有可能被淘汰,试想下,既然一个设备就能实现手机 + 平板的功能,为什么还要分开买手机和平板呢?手机是必带的,我身边很多人出门还会带个平板,有时想想真挺累的,折叠屏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生的,一开,一个大千世界展现眼前,一合,享受轻松惬意的生活,化繁为简。


折叠屏无法解决时间和钱的问题,鲜有新技术可以,时间问题留待历史去解决,钱的问题由用户的观念去解决,当大多数人不看好不买帐的时候,企业就会变的很被动消极,如果大家都能以开阔的眼界,以一颗敬畏的心去看待折叠屏手机,技术受到尊重和欢迎,企业就会投入更大的资金和力量去突破种种技术难关,接着技术越来越成熟,价格自然下来了,最后大家都能享受到这项技术。你可以不喜欢它,但你不能否认它背后的技术。其实说到底,很多人对折叠屏说 No,部分原因是价格和需求在他们心中不匹配,因为我听到最多的是——“我为什么不买台 iPhone 11 Pro Max,剩下的钱我还可以再买台 iPad”,或者“又贵又容易坏,软件还不一定适配,不成熟,不实用”。


我理解保守派对新生事物的看法。我的看法是乐观积极的,虽然目前我不会买折叠屏,因为对我来说太贵了……而我有好多平板了,买了,我那些平板就吃灰了。但我是很看好折叠屏的未来的。至于答案,还是交给未来吧。


尽管网上褒贬不一,但大多数人是从价格因素考虑,而不是从改变生活,提升生活质量去考虑,很多新技术是带着高傲的姿态诞生于世的,只要我们带着一颗包容的心,它和人类交往久了,就会放低姿态,服务于人类。


我相信,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科学成果将会越来越普惠。


第三章  还会有什么形态



2019 年是折叠屏元年,如无意外,接下来将是折叠屏形态百花齐放的时代。提到手机,就不得不提到苹果,虽然在整个手机的历史上,iPhone 只有区区的 12 岁,但绝对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它带来了电容屏、玻璃机身、视网膜屏、面容ID等等等等,改变了整个产业链,对世界的影响之大,无需赘述。


每次苹果的发布会总能带给我们惊喜,他们会用最新的技术,然后“再一次改变世界”。然而,对于折叠屏,看似苹果很沉默,实则苹果的野心早就暴露在专利中了。



(2016 年苹果折叠屏专利)


(苹果内折叠设计专利)


(苹果三折叠设计专利)


2016 年苹果申请折叠屏专利,可以看出,是有铰链的,这不是苹果第一次涉足折叠屏,至少在此两三年前就设计过类似的外形。随后苹果更新了专利,该版本中包含了多种形态,比如内折叠和三折叠,三折设计一部分采用内折,另一部分采用外折,展开后屏幕尺寸会更大。


更厉害的是,苹果在 2018 年 1 月申请的可折叠显示器的专利,大家要注意,没有铰链哦,或许这是苹果下一个将带给我们的惊喜吧。


(苹果无铰链折叠屏专利曝光)


以下这是 OPPO 申请的折叠屏手机专利。可以看出铰链十分复杂,因为铰链是折叠屏手机的重中之重,它必须要承受住足够多的反复折叠。


(OPPO 折叠屏手机专利)


(Moto 折叠屏设计)


还有一种形态,就是我们开头放出来的摩托的上下折叠形态,但从已量产和各家厂商提交的专利来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是以左右展开的内折或外折为主。


那么,你喜欢哪种呢?欢迎下方评论区交流哦。


第四章  先听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当然是先听坏消息啦,先苦再甜嘛,要不然,就一直是苦的了。



坏消息是……因为柔性屏幕的缘故,弯折后一定会留有痕迹,所有折叠屏手机目前不可避免的屏幕会有折痕,还有铰链的耐用度还要经历考验,外折的方案,因为屏幕外露,目前还不能贴膜,保护套只有全包裹住那种,刮花划伤磕碰甚至碎屏风险都很大。


也不用这么悲观,哪有一项新技术出来就是十全九美的,好消息是,根据 DSCC 计算与预测,折叠屏手机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屏幕,有望在 2022 年降至 100 美元以下——甚至比现在苹果 iPhone X 上的那块 AMOLED 更便宜。在将来,三四千买个折叠屏手机不是梦,我希望在将来的前面加三个字“不远的”。



App 适配不是大问题,我把常用的 App 一个个都试过了,基本都能适配,只有一个 App 打开就报错,不适配是那 App 本身的问题。


好了,口都聊干了,打字也打酸了,又到了要说下期再见的环节了……


          结尾          


十年前的用户大部分真的如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有一句名言所说:

“用户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People don’t know what they want)。”


那个时候,用户总感觉有什么不满足,但却不知道怎么样被满足,因为瓶颈里的人,就好比,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于海。


现在,仍然如此吗?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现在的用户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手机,因为现在手机上能实现的场景太多了,总有人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场景。


END


近日,特斯拉上海工厂试装车已下线,国产 Model 3 也开放了预定,形势一片大好,没想到最近“特斯拉入驻快手”的消息却吓了网友们一跳。特斯拉究竟是看上快手哪一点?同为头部短视频 App,抖音与快手又存在哪些差异?我们现在看到的特斯拉和快手,并不是他们各自眼中看到的对方,“高低配”的模式或许可以给一些陷入销量焦虑的企业,提供一个新的思路。详细内容,尽在新一期《Z-TALK》


打开 ZEALER 小程序观看本期视频



记得帮忙点个“在看”哟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诺基亚公司(Nokia Corporation)是一家总部位于芬兰主要从事生产移动通信产品的跨国公司。
德勤:2020技术趋势报告,12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87+阅读 · 2020年3月31日
深度神经网络实时物联网图像处理,241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76+阅读 · 2020年3月15日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69+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2020十大科技趋势」
专知会员服务
105+阅读 · 2020年1月2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78+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BAAI|2019】类脑神经网络技术及其应用,鲁华祥(附pdf)
专知会员服务
29+阅读 · 2019年11月21日
【白皮书】“物联网+区块链”应用与发展白皮书-2019
专知会员服务
91+阅读 · 2019年11月13日
渗透某德棋牌游戏
黑白之道
12+阅读 · 2019年5月17日
知乎八年,大而不美
新榜
7+阅读 · 2019年1月26日
抖音的 2017 和它背后的黑科技
PingWest品玩
8+阅读 · 2018年1月4日
【深度】谭铁牛院士谈人工智能发展新动态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4+阅读 · 2017年12月28日
【新零售】当下趋势:传统零售将变革为新零售
产业智能官
3+阅读 · 2017年11月12日
Deformable Style Transfer
Arxiv
14+阅读 · 2020年3月24日
Neural Arithmetic Logic Units
Arxiv
5+阅读 · 2018年8月1日
Arxiv
6+阅读 · 2018年1月11日
Arxiv
4+阅读 · 2016年12月29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德勤:2020技术趋势报告,12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87+阅读 · 2020年3月31日
深度神经网络实时物联网图像处理,241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76+阅读 · 2020年3月15日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69+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2020十大科技趋势」
专知会员服务
105+阅读 · 2020年1月2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78+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BAAI|2019】类脑神经网络技术及其应用,鲁华祥(附pdf)
专知会员服务
29+阅读 · 2019年11月21日
【白皮书】“物联网+区块链”应用与发展白皮书-2019
专知会员服务
91+阅读 · 2019年11月13日
相关资讯
渗透某德棋牌游戏
黑白之道
12+阅读 · 2019年5月17日
知乎八年,大而不美
新榜
7+阅读 · 2019年1月26日
抖音的 2017 和它背后的黑科技
PingWest品玩
8+阅读 · 2018年1月4日
【深度】谭铁牛院士谈人工智能发展新动态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4+阅读 · 2017年12月28日
【新零售】当下趋势:传统零售将变革为新零售
产业智能官
3+阅读 · 2017年11月12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