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中国科技峰会系列活动青年科学家沙龙—“人工智能学术生态与产业创新”

2020 年 9 月 23 日 学术头条



哔哩哔哩直播通道

扫码点击链接

关注AITIME哔哩哔哩官方账号

观看直播

链接:https://live.bilibili.com/21813994

2020年9月25-26日2020年中国科技峰会系列活动青年科学家沙龙将迎来新的一期—“人工智能学术生态与产业创新”。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清华大学计算机系、AI TIME、智谱·AI承办,并得到了清华-中国工程院知识智能联合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市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阿里巴巴、百度、搜狗、小马智行、微众银行、达阔科技、学堂在线、CSDN、学术头条等组织的大力支持。


活动将围绕认知智能、自动驾驶、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人机交互、推荐系统、量子计算、联邦学习、知识图谱、智慧人才等AI领域最前沿的学术发展和产业前沿,邀请来自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院校的青年科学家,以及来自阿里巴巴、百度、微众银行、学堂在线等企业的青年企业家们,以主题报告和圆桌论坛的形式,一起讨论技术面临的瓶颈和可能的突破点、技术的落地与产业化、技术对人的影响,乃至技术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怎么样的影响。


★ 活动议程 ★

★ 邀请嘉宾 ★


以嘉宾出场时间顺序排列

唐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系副主任,获杰青。研究兴趣包括:数据挖掘、社交网络和知识图谱。发表论文200余篇,引用10000余次(个人h-指数59)。主持研发了研究者社会网络挖掘系统AMiner,吸引了220个国家/地区1000多万独立IP访问。曾担任国际期刊ACMTKDD的执行主编和国际会议CIKM’16、WSDM’15的PC Chair、KDD’18大会副主席。作为第1完成人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KDD杰出贡献奖。

楼天城,杭州人,姚期智院士的得意门生,正是姚教授发现他的才能后把他引上了现在的研究方向,并大力举荐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比赛。他被称为“楼教主”,清华同学则简称他“教主”。1986年出生,高中毕业于杭州十四中。2004年保送进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08年进入全球唯一华人图灵奖(计算机诺贝尔奖)得主姚期智院士领导的清华大学理论计算机中心攻读博士。楼天城是中国公认的大学生计算机编程第一人,经常以一人单挑一个队,在CEOI、ACM界无人不晓其大名,人称“楼教主”。现为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楼天城曾连续十年在TopCoder中国区排名第一,并两次获得Google Code Jam比赛世界冠军。创办小马智行前,楼天城曾在谷歌无人车项目(Waymo前身)拥有研发经验,并曾是百度历史上最年轻的T10级工程师。

刘知远,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表示学习、知识图谱和社会计算。2011年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已在ACL、IJCAI、AAAI等人工智能领域的著名国际期刊和会议发表相关论文60余篇,Google Scholar统计引用超过6000次。曾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中文信息学会青年创新奖,入选中国科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学者提升计划。担任中文信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执委、副主任,中文信息学会社会媒体处理专委会秘书长,ACL、EMNLP、COLING、IJCNLP领域主席。

杨洋,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201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论文、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等荣誉。2012年访问美国康奈尔大学,与图灵奖得主John Hopcroft教授合作,2013年访问比利时鲁汶大学。研究方向为社交网络挖掘,在KDD、AAAI、ICDM等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曾担任KDD'15分会主席,CIKM'16、WSDM'16、ASONAM'15等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

黄高,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2015年至2018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提出了主流卷积网络模型DenseNet。目前在NeurIPS,ICML,CVPR等国际顶级会议及IEEE多个汇刊共计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被引用16000余次。获CVPR最佳论文奖、阿里巴巴达摩院青橙奖、世界人工智能大会SAIL先锋奖、中国自动化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和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一等奖等荣誉。

马雄峰,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量子信息和量子光学的研究,特别是在量子密码学,量子随机性,量子关联,量子计算等领域。2003年北大物理本科毕业之后到多伦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8年拿到博士学位然后到滑铁卢量子计算中心从事博士后工作,2011年到多伦多大学博士后,同年到利兹大学访问学者,2012年到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任教,入选青年千人计划。

喻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研究员,现任CCF人机交互专委秘书长,中国图形图像学学会人机交互专委会副主任。研究方向是人机交互,其研究围绕人机交互自然性的计算原理和优化方法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喻纯博士创新性地将信息论和概率统计的方法应用在交互效率和自然性的建模优化中,其具体研究成果包括基于信息熵的任务复杂度度量、人体运动控制参数的统计建模、自然交互意图的贝叶斯推理等。喻纯在2015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并于2016年获得了CCF-Intel青年计划的奖励资助。

喻纯的研究获得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支持,并参与了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前沿基础类项目“人机交互自然性的计算原理”和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云端融合的自然交互设备和工具”,在两个项目中均为核心骨干,承担关键科研任务。此外,其研究也受到英特尔、三星、微软、搜狗、华为等企业的支持和认可。目前,多项研究成果正在转化过程中。

车万翔,哈工大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龙江学者“青年学者”。曾获AAAI 2013最佳论文提名奖。负责研发的语言技术平台(LTP)已被600余家单位共享,并授权给百度、腾讯、华为等公司使用。2018、2019连续两年获CoNLL国际评测第1名。2016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2)。2017年,所主讲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Python)》课程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冯福利,新加坡国立大学(NUS)计算机学院的博士后,于2019年从NUS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兴趣包括信息检索,数据挖掘和多媒体信息处理,在相关领域顶级会议和期刊发表30余篇文章。其中,Bayesian Personalized Ranking获得了WWW 2018的最佳poster奖。此外,他在相关会议和期刊做审稿人,包括SIGIR, WWW, NeurIPS, ACL, TOIS, TKDE, TNNLS, TPAMI。

张静,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系副教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知识图谱构建与推理。发表论文45篇,其中包括十余篇KDD、TKDE、TOIS、IJCAI、AAAI等国际顶级会议或期刊论文。Google引用次数3000余次。近年来任SIGKDD’20、WWW’20、SIGKDD’19等领域内国际顶级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以及TKDE、TOIS、TKDD、中国科学等知名杂志审稿人。任AI Open杂志Associate Editor。

张鹏,智谱·AI CTO,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新闻信息标准化分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机器人技术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包括文本数据挖掘和语义分析、知识图谱构建和应用,参与了AMiner、XLore和NewsMiner等平台的研发,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

周畅,阿里巴巴高级算法专家,2017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他主要的研究方向为表征学习,推荐系统,目前已在NIPS/ICLR/ACL/WWW/VLDB/AAAI等会议上发表20余篇文章。其研发的超大规模商品图表征算法APP、用户表征框架ATRank、基于自监督对比学习的向量召回算法CLRec系列已先后在手淘多个个性化推荐场景下获得大幅提升。他目前在探索认知智能与推荐系统的结合点,并做了一系列探索性的工作,包括自监督的Disentangled用户/商品表征、认知推理、行为语义对齐、记忆机制等。

张敏,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TOIS历史上第一位来自亚洲的主编,也是第一位华人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信息检索、个性化推荐、用户分析与建模等。目前担任计算机系人工智能实验室副主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信息获取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教育部-微软网络与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ACM SIGIR执行委员;ACM SIGIR19 Tutorial Chair, WSDM19 Workshop Chair, EVIA19 PC Chair, SIGIR18 Short Paper Chair, WSDM17 PC Chair, IJCAI16 DC Chair等;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以及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多个专委会委员。

陈炜鹏,搜狗搜索研发高级总监,负责搜狗搜索、推荐技术研发,在信息检索,自然语言处理,推荐系统长期从事研发工作。

程祥,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隐私保护、数据挖掘与知识工程。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包括IEEE ICDE、IEEE ICDM、CIKM、AAAI、IJCAI、EMNLP、IEEE TKDE、IEEE TDSC、IEEE TSC等在内的知名国际会议和期刊。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和部级科研项目。与华为、中兴等公司开展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将研究为实际应用。

王帅国,讲师,清华大学“雨课堂”项目总负责人,同时任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课程总监。在清华大学开展慕课建设伊始,即开始负责清华大学的在线课程建设和相关研究工作,是国内最早的慕课、混合式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之一,曾在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中发表多篇论文。王帅国老师同时也是一位慕课授课教师,有超过四万人选修过他的在线课程。

刘洋微众银行的AI部门资深研究员。她的研究兴趣包括机器学习,联邦学习,迁移学习,多智能体系统,统计热力学以及这些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她于2012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并于2007年获得清华大学学士学位。她拥有多项专利。她的研究已在包括Nature在内的领先科学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被引用1000多次。她是《联邦学习》一书的作者之一,这是有关联邦学习的第一本专著。她的研究工作获得了多个奖项的认可,例如CCF技术奖,深圳金融科技专项奖,AAAI创新奖和IJCAI创新奖。

徐剑军,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北京链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彩智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北京彩智科技有限公司CEO。主要研究方向是知识工程与数据挖掘。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民政部行业标准评审专家。致力于向传统行业推广落地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IT技术。

万怀宇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副主任。2012年博士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至2014年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唐杰)。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社会媒体处理(SMP)专委会常委员、秘书,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会员,IEEE member。期刊《Data Intelligence》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与信息抽取,具体研究兴趣包括时空数据挖掘、社交网络分析与挖掘、用户行为分析、文本信息抽取等。已在AAAI、ICDE、ECML PKDD等会议和IEEE TITS、KBS、JAMIA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赵开勇, 博士, 机器人,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领域的资深从业者,拥有多年的科技开发,团队管理及行业拓展经验并购经验。现任CloudMinds首席架构师,研发副总裁,负责带领人工智能与导航部门,之前为大疆互联网事业部负责人,负责公司互联网服务及3D测绘行业应用的整体策略。赵博士长期从事高性能计算,分布式AI训练,3D重建,SLAM相关的研究。获得国内国际专利40多项,是行业公认的GPU高性能计算算法优化科学家。

何中军,博士,百度人工智能技术委员会主席,从事机器翻译研究与开发十余年,研发了全球首个互联网神经网络翻译系统、首个WiFi翻译机、首个语义单元驱动的机器同传系统。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专利银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多项奖励。

兰艳艳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特聘岗位教授。主要从事信息检索和机器学习方向的研究,已经在ICML,NIPS,SIGIR,WWW,ACL等本领域顶级国际会议上发表录用论文50余篇,获得SIGIR2012最佳学生论文奖和CIKM2017最佳论文runnerup奖。担任CIKM2020短文主席,YSSNLP2020大会主席,及领域内多个顶级会议会议和期刊的(资深)程序委员会委员或审稿人。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清华大学计算机、AI TIME、智谱·AI

联合支持:清华-中国工程院知识智能联合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市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阿里巴巴、百度、搜狗、小马智行、微众银行、达阔科技、学堂在线、CSDN、学术头条、数据派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精彩!
喜欢本篇内容,请 分享、点赞、 在看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清华大学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其前身即1911年利用美国退还庚子赔款之退款在北京设立之清华学堂,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改为清华学校,1928年北伐后由国民政府改制为国立清华大学。对日抗战期间西迁昆明,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返北平复校。
【北京大学冯岩松】基于知识的自然语言问答
专知会员服务
43+阅读 · 2020年11月15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78+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预告 | CSIG图像图形学科前沿讲习班:图神经网络
第三届SMP智慧司法论坛成功举办
哈工大SCIR
4+阅读 · 2019年5月29日
中关村十大AI研究院 | 盘点
量子位
5+阅读 · 2018年10月29日
【深度】多媒体计算国际团队:从单通道感知到跨媒体认知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73+阅读 · 2017年8月14日
Arxiv
0+阅读 · 2020年12月2日
Arxiv
0+阅读 · 2020年11月26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北京大学冯岩松】基于知识的自然语言问答
专知会员服务
43+阅读 · 2020年11月15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78+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相关资讯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