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段时间,BBC的纪录片《人生七年》又再次受到关注。
从1964年开始,这部纪录片就跟拍了14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从7岁一直拍到56岁。
50年后,这些孩子都发展成什么样了呢?
令人唏嘘的是,半个世纪的追踪,残酷揭示了阶层壁垒有多难打破:
从小看《金融时报》的富裕家庭孩子,成长后依然会走上精英之路,垄断社会上的优质资源。
如下图的约翰,从7岁开始就已经想好自己未来要去的学校,14岁的时候有了从事法律事业的目标,并在未来如约实现。
贫穷家庭出身的孩子依然重蹈父辈命运,为活下去竭尽全力。
只有考上并且读完牛津的乡村孩子尼克打破了阶层壁垒。
底下热评第一说到:“底层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多读书,真的。”
知识改变命运这件事,从始至终都是真理。
2
有人说,现在满大街都是大学生、研究生,高学历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值钱了。
那么,知识就不能改变命运了吗?
其实我们要搞清楚一点的是,是“知识改变命运”,而不是“学历改变命运”。
为什么很多人读了大学博士后还高分低能?其实就是因为他们学习的并不是知识,而是学历。
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知识和学历的关系密切度变得越来越小,获得高学历的人,已经不再一定是获得丰富知识的人了。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并不意味着学历可以改变命运。
没有用不到的知识,只有没有学习到的知识。因此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你是否真的学到了知识”。
正如终身成长词典词条《5:学习力》里所说,学习是人生的引擎。我们不要把学习,狭隘理解为,在学校受教育的过程。事实上,任何能够获得知识或者技能的过程,都是学习。
有些人学历不高,但学习力却很强,学习成果很丰富。
因此,对于每个人来说,学习都是一辈子的事。
3
很久之前,看过一本书叫《朋友圈的尖子生》,里面讲述的是作者认识的各行各界的人。而这些人几乎可以说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虽然成功者的经历各不相同,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出一个共性,就是坚持学习。
他们的学习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跟书学、跟事学和跟人学。
书中讲到,青山资本的董事总经理李倩,让作者一度以为她是营销圈里的“老司机”。但没想到,她从网络编辑转行营销,到成为营销圈专家,不过三四年。
而她在这个过程中,买了几乎所有的品牌、营销类书籍,然后死磕。她说:
我算是半路出家,但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好像我对市场、品牌还是挺懂的?我觉得,第一个原因就是我是真正地、踏踏实实地在读书,我几乎读了营销类所有的经典书籍。
知名文案大神、百度最年轻副总裁李叫兽更是博览群书,就连小时候“约架”都会先通过书籍研究招式,他绝大部分的东西,是看书“看会的”。
阅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手段,而且门槛特别低。
好书就是宝贵的财富,所以如果可以的话,不要放弃阅读,一定要给自己制定合适的阅读计划,有计划有选择的阅读。
学习不仅可以跟书学,还可以跟事学。
书中讲到他们大部分都经历过低谷与困难,甚至失败。
但优秀的人善于思考和总结,他们能在下一次的任务中,吸取上一次的教训和经验,用更优的方案解决问题,这就是跟事学的能力。
它的精髓在于思考和总结,如果每次只是去经历一件事,没有思考总结,你就不会在“事”上面学到东西。经历事情是为了成长,而不只是经历罢了。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跟人学,也是学习的重要一部分。
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脱不花,就是一个跟人学的典型。她的经历里充斥着很多她跟别人学习的故事,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扑老师”,《赢在中国》里大部分企业家她都认识,这些都是她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和经历。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比自己好的面,我们要学会发现别人好的面,然后学习。
最后,只要即刻行动,学习就什么时候都不晚。
书中的搜狗输入法之父马占凯33岁才开始系统的看书,他现在也很有成就,他再一次印证了,要干什么何时都不算晚,只要你在第一时间行动了,你就比没有行动的人强,你就会有收获。
就像有句话说:“种树最好的时机是10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4
虽然BBC的纪录片,证实了阶级固化很难改变的事实,但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学习知识、拥有技能,让改变命运多了可能性。
但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自己是否有竭尽全力去行动。只有真的做到了学以致用,才能改变人生。
就如这句话所言:“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有心去做,才会做好,愿你我都能做一个有心人。
关联拓展阅读
↓怎样不知不觉,构建你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