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公开课我们请到香港中文大学博士陈浩为大家介绍“人工智能在临床医学影像计算与分析中的应用”这一研究热点,主要从方法、思路、如何结合问题解决的角度介绍了医疗影像领域重要会议MICCAI 2017的部分收录论文。
▷ 观看完整回顾大概需要 60 分钟
陈浩是视见医疗的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在香港中文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获得香港政府博士奖学金,本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并获得金质奖章。研究兴趣包括医学影像计算,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计算机视觉等。博士期间发表数十篇顶级会议和期刊论文,包括CVPR、MICCAI、AAAI、MIA、IEEE-TMI、NeuroImage等 。担任包括NIPS、MICCAI、IEEE-TMI、NeuroImage等国际会议和期刊审稿人。三维全卷积神经网络相关论文获得2016 MIAR最佳论文奖。2014年以来带领团队在数十项国际性医学影像分析和识别挑战赛中获得冠军。
其中用到的DenseNet结构也是今年提出的新网络结构,比之前的ResNet有更密集的连接。这种网络结构的好处在于,1,每一层都能直接接收到指导信息,也就是隐式的“深度监督”;2,特征有很高的复用程度;3,能够降低feature map对应参数的数目这篇论文「Automatic 3D Cardiovascular MR Segmentation with Densely-Connected Volumetric ConvNets」也就来自陈浩博士团队,任务目标是全心脏的三维体积分割,采用了三维全卷积神经网络,并且把下采样的路径分成了不同的DenseBlock块,在不同的DenseBlock中增加池化层增大感受野。模型中还带有辅助侧路径,是一种显式的梯度传播增强方法。结果方面,分割上取得了不错的结果不同的网络间比较,DenseVoxNet用更少的参数数量(也带来了更快的训练速度)取得了更好的数据。前面的论文中都是基于单模态的数据,这篇「Deep Correlation Learning for Survival Prediction from Multi-modality Data」就是多模态的深度相关学习。网络中有病理图像的数据输入,也有蛋白质、基因等多模态数据,特征联合之后形成输出。但其实在常见的网络结构之后也有新的做法,第一个是用关联耦合系数提高数据的关联性,更多利用共有的信息;不过这不一定会对最终目标带来提高。然后针对论文中具体研究的生存时间问题,又设计了一个损失函数做精细调节。这样就用无监督方法挖掘相关信息,再用有监督学习改进。从结果中可以看到单独依靠图像数据和单独依靠蛋白质/CNV数据的预测方法,结果都不太高。结合起来之后,可以达到最高的结果。还有一个方向是,人体器官的形状是比较固定的,那么就带有固定形状的先验知识进行深度学习。这个方向里要介绍的两篇论文中的第一篇用到PCA,经过主成分分析后,数据点都可以由主成分的线性组合得到。这里的U就存储了基本形状的表征。这篇论文中就利用了这一点,模型最后的PCA层中计算权重w和位移s,以Uw+μ+s作为任一数据点的表征。最后再降低yi的预测和ground truth之间的损失,从而得到大致的形状,剪切出更精细的形状进行堆积,得到更精细的结构。结果方面,首先做了图像分割任务,与CNN、U-Net取得了相当的均值,而最大值和最小值都是领先的;右侧的分布图中也可以看到结果比较鲁棒。另一个测试是点的定位任务,误差距离也更小。另一篇论文也是研究点的定位,在影像中找关键点。文章中研究的具体问题是脊柱侧弯的关键点检测。输入X光图像,经过卷积层后,BoostLayer的作用是去除大于两倍标准差σ的偏离值,再经过带有脊椎形状约束的Spinal Structured层之后,就可以输出关键点的定位结果。结果方面,论文所提的方法很好地抓取到了脊柱的形状,包括侧弯/病变的情况;传统CNN对有病变的情况就处理得差一些。量化结果方面也取得了很低的错误率。陈浩博士还分享了一个好消息,他们团队的论文「3D deeply supervised network for automated segmentation of volumetric medical images」就拿下了MIA-MICCAI 2017的最佳论文奖,其中也用到了深度监督的思想,在不同的任务(肝脏或者心脏分割)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论文分享后,陈浩博士根据自己的研究经验总结道:
首先数据是非常重要的,毕竟获取数据的代价是非常高的;
有一些结合问题的好的先验知识和有深度的想法也对研究有所帮助;
这次在MICCAI,陈浩博士也观察到,深度学习不仅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火热,在医学图像计算中也很火,不过想要从实验室走到临床的话,解释性仍然是一大问题;
深度学习对计算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
病理全切片有巨大的数据量,如何利用计算平台、算法对其进行分析也是一个重要课题;
图像的语意分割问题上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否已经可以认为解决了这个问题了、临床上是否需要这样的分割还需要思考;
以及,在算法以及数据集的制约下,模型的泛化性往往还是较差的,这也是应用到实际医疗诊断中还需要解决的问题。
陈浩博士分享了几张在魁北克参加MICCAI时的照片
也欢迎大家参加在西班牙召开的MICCAI 2018和在香港召开的MICCAI 2019和IPMI(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Medical Image)2019。
最后陈浩博士简单介绍了一下他们的实验室,在王平安教授带领下,现在有二三十位PhD共同在做医学影像分析和机器学习方面的研究。陈浩博士本人也是在今年年初创立了视见医疗科技,获得了几轮融资后也在招聘全职和实习生,欢迎发简历给他们,共同在人工智能医疗领域中做一些有意思的、能对世界产生影响的事情。
复旦 Ph.D 沈志强:用于目标检测的 DSOD 模型(ICCV 2017)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