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 这是第2770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5k+ ·
《长安十二时辰》已经更新一半,成为时下人们讨论最多的一部网络电视剧。故事主要讲述了唐代天宝年间上元节前夕,死囚张小敬被负责保安工作的靖安司委任追剿混入城中的突厥狼卫,后来发现了一个西域集团火烧长安城的计划,并全力阻止的故事。
原著作者马伯庸将唐代的官职、律法、习俗、地理等事物同绑架、暗杀、爆炸、刺探等元素融合在一起,设置了种种的悬念将主人公“寻找线索”的过程在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展现出来。
如果你喜欢唐代的历史和文物,那么这部剧不妨一看。
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这一历史时期距今已经过去一千二百多年了。《长安十二时辰》将中国的历史定位在了天宝三载的正月,这个时候恰好皇帝下令改“年”为“载”;而在天宝十四年的十一月,范阳等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联合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以诛杀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从此唐帝国由盛转衰。所以《长安十二时辰》实际上是用一天的时间去表现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用剧中人物命运的生死起伏勾连出诸多永恒的人性话题。
世间万物皆众口难调,此剧也不例外。我们所常说的“古装剧”往往是穿着像古代人的衣服做着现代人的事情,但是这部电视剧无论是道具场景还是言行举止、都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大唐盛世的场景。所以从制作上来看,这部剧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样,真正地做到了让“文物活了起来”。
《长安十二时辰》立足在了一个真实的长安城城市地图之上,将诸多唐代真实的历史信息移花接木,拼凑出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惊天大案。
《长安十二时辰》透露出来历史的厚重感,大部分来自于剧中的台词、行为、情节与道具。
其中诸多的细节可以看出制作团队对于真实历史细节的追求,但是由于信息量太大、难免有漏网之鱼或表述不当。
对于演技的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这里笔者主要讨论一下场景道具布置中哪些场景道具的使用还需要斟酌。
挪用唐元素:许鹤子花车夺灯魁
在第9集中,崔器带领旅贲军慢慢吞吞地驰援张小敬,但路上遇到了两个巨大的花车斗彩争魁。
这一场景制作颇为用心,场面十分盛大。许鹤子所在的花车上,有一个巨大的鼓形花灯。花灯的正面图案上有枝叶繁密的树与跳跃的青蛙与兔子。
从特征来看,电视剧中花灯上的图案取自唐代的蟾蜍玉兔月宮铜鏡,如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电容器厂出土的唐代月宫铜镜:树作为中轴线,蟾蜍兔子一左一右;但是设计者将兔子捣药的动作与器物移除,将蟾蜍换成了青蛙。
| 唐代月宫铜镜拓片
这种改动无疑将原始图像的意义打散,而新制作的图像没有生成新的意义,不符合古代社会的文化习俗与历史传承。
人们对历史知识框架的建构往往建立在文本资料的基础上,但是古人所制作的多数图像应该有着明确的意图与意义。
这些图像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去复原历史,了解古人的思想意识。
兔子、蟾蜍与树的搭配诞生较晚,而兔子与蟾蜍的固定搭配很早就出现了。如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的《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二者的形象在汉代多见,如咸阳市淳化县西汉甘泉宫遗址出土的蟾蜍玉兔纹瓦当、磁涧西汉墓壁画与西汉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蟾蜍与树的搭配在四川地区的东汉画像砖墓中较为常见,玉兔与树的搭配出现得要更晚一些。
| 西汉甘泉宫遗址出土的蟾蜍玉兔纹瓦当、磁涧西汉墓壁画(局部)
| 西汉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局部)、四川博物院藏东汉月神画像砖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月中之兽,兔、蟾蜍也。”
唐白居易《中秋月》诗有“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唐欧阳詹《玩月》诗有“八月十五夕,旧嘉蟾兔光。”
唐代嫦娥奔月的故事广为流传,于是“吴刚伐桂”的元素与玉兔捣药、蟾蜍融合,诞生了背面有嫦娥、桂树、蟾蜍与兔子捣药的铜镜。这类图案往往带有求仙长生的祈愿功能,也符合唐代浓郁的道教延年的观念。
所以,电视剧中大型花灯上的蟾蜍玉兔月桂图式,还是放在中秋节出现的花灯上比较妥当;而在这个场景中可以置入一些不具有明确指向含义的铜镜纹样,如鹦鹉衔绶、四鸾衔绶、瑞兽花枝等图式。这类富有吉祥寓意的瑞兽绘于灯上,才会有节日的气氛。
| 上海青浦区青龙镇遗址出土鹦鹉衔绶纹铜镜
与许鹤子一起争夺灯魁的对手,是一个立着天王造型花灯的四个击鼓男子组合。
导演虽然没有给这个天王造型的花灯过多的镜头,但是从特征来看,该造型取自唐代的三彩天王俑,如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墓地高昌左卫大将军张雄夫妇的彩绘天王踏鬼木俑与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的三彩天王俑。只是原本天王脚踩的小鬼被换成了山石,但是色彩与造型还保持着唐代的样子。
| 昌左卫大将军张雄夫妇出土彩绘天王踏鬼木俑、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三彩天王俑
天王俑是唐代新出现的一种殉葬俑,之前人们在墓葬中安置武士俑。天王俑与镇墓兽对称置于墓门内,与十二生肖俑一起被称为“四神十二时”,用于辟邪和保护墓室安全,确保墓主亡灵平安。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沈睿文总结为,唐代初期的镇墓武士俑与隋代者区别不大,初唐时期的墓葬中只有镇墓兽和镇墓武士俑。
唐高宗时开始出现镇墓天王俑,并逐渐代替了武士俑的地位:
较早时期,镇墓天王俑通常为脚踏卧兽——牛、羊的式样。
武则天至中宗时期,除了脚踏卧兽者外,又出现了一种脚踏俯卧形鬼怪的式样。
唐玄宗时期,流行脚踏蹲坐状鬼怪的式样。
德宗以后,镇墓天王俑的数量减少,制作趋于草率简陋,远不如以前的精致。
| 洛阳关林59号唐墓出土三彩天王俑
所以,处于葬俗体系中的天王俑造型是否适合作为上元节花灯的造型?
笔者要对《长安十二时辰》中这一道具的使用打一个问号。而唐代史料中也有提及上元花灯的造型,不知道之后的故事情节中能否看到。
据《朝野佥载》记载:唐睿宗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十六夜,有能工巧匠“于京师安福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玉,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于灯轮下踏歌三日夜,欢乐之极,未始有之。”
这件灯轮造型很像现代的“摩天轮”,体现出唐代手工艺者的奇思妙想和高超技艺。
书、画、印的连续穿越:电视剧的通病
对于试图复原古代历史的电视剧中,如何正确使用书法、绘画和印章可谓是一大难事。如《延禧攻略》中的乾隆扮演者在没有看到《快雪时晴帖》真迹时,就开始看着后代的题跋品评内容。《延禧攻略》讲的是发生于乾隆六年的事情,但是剧中出现的元代赵孟頫《鹊华秋色图》上还钤有“八旬天恩”、“古稀天子”、“太上皇帝”三个印章。
对于书法、绘画和印章的正确使用主要涉及到艺术史与考古两个领域,而电视剧往往偏爱使用后世的现成品,所以造成了诸多的穿越。
清代的印章
第1集中出现一个镜头:当地官员站在高高的城楼上,手拿着皇帝的大诏令宣布上元节西市开市。我们看到“大诏令”上的钤印,明显是清代风格的印章。
电视剧中的印章印文“皇帝受命之宝”,取自清朝二十五国宝中的传位玉玺——“大清受命之宝”与带有“皇帝”字样的玉玺。唐代是否有“受命之宝”的叫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传宋太祖有“大宋受命之宝”。
| 清代“大清受命之宝”、清代“皇帝行宝”
印章种类繁多,基本上可分为帝后印玺、官印与私印三种。目前没有发现唐代帝后印章实物,但是在唐太宗曾自书“贞观”二字的联珠朱文印,命玉工刻成后专门盖在内府珍藏的书画典籍上。而唐代官印据宋人宋敏求《春明退朝录》记载要求上缴废印,一律送至礼部员外郎处销毁。所以说唐代官印存世极少,只能通过考古发现的陶印、玉印实物结合大明宫封泥和吐鲁番带印文书一观唐代官印风貌。
罗福颐在《古玺印概论》中将隋唐印章特征归纳为:“隋唐官印开始加大,用朱文,书体为小篆。”唐代官印的字体特征为篆法继承南齐,笔划用叠篆,以细画弯曲为之。所以对于电视剧的道具设计来说,设计唐代皇帝的印章确实有难度,但是也需要根据当时印章的风格进行较为科学地复原想象。
| 唐代印章印文、唐代官印实物“金山县印”与印文
清代的绘画
第5集中,张小敬在龙波的家里得到了一块恩客牌,之后来到青楼女子李香香的房间让她辨认那块恩客令。李香香也认不出是哪个姑娘颁发的,让他们去找葛老打听。在李香香的房间中挂着一幅花鸟画,但是这幅画却是清代马荃画的《花蝶图轴》,现藏南京博物院。
| 清马荃《花蝶图轴》
清代绘画不论是在构图上还是赋色上,都与唐代绘画相差甚远。
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唐代的绘画已经分人物、屋宇、山水、鞍马、鬼神、花鸟等科。但唐代绘画传世如官印一样少,我们只能靠后世的摹本来推测唐代绘画的风貌。
虽然唐代的绘画传世较少,但是剧中也大可不必直接将清代画作挂在墙上;其实在新疆出土的唐代绘画屏风与正仓院收藏的器物中,可以提炼一幅挂在墙上的唐代绘画作品。
日本正仓院保留了迄今为止种类最丰富、最全面且最有价值的唐朝艺术品,建于公元八世纪中期的奈良时代。日本的圣武天皇驾崩后,光明皇后为祈先帝冥福,将圣武天皇生前最爱的宫中御用珍宝六百余件献入东大寺,藏于正仓院的北仓,这就是正仓院珍宝最初的由来。
正仓院收藏的一件唐紫檀槽琵琶的弹拨面上,有一幅漆画鹰雁图。这是传世极少的唐代花鸟画的遗存。
我们看到凶猛的苍鹰正向下怒视着一对慌忙逃窜的芦雁。画面上的山石树木分为三段,交代得十分清楚。虽然画面已经斑驳,但是我们还是能看到鸟羽毛的精细,神态生动。整幅画面给人以严谨结实之感。
| 唐螺钿紫檀四弦琵琶、琵琶弹拨面绘画细节
正仓院收藏的另一件紫檀木画槽琵琶绘有狩猎宴乐图,画中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富有层次。人物形象生动,令人赞叹。
| 唐紫檀木画槽琵琶、琵琶弹拨面绘画细节
《花鸟图》屏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哈拉和卓唐墓。这件屏风用多张大小不等的纸黏连裱糊而成,并界为三幅。画面布局基本上相似,以花鸟为主,山石作点缀。先用墨笔钩勒出花卉和飞禽轮廓,然后敷彩,有晕染效果。树作枯干无叶,山石也只勾线条而皴擦很少。
| 花鸟图屏
《侍马图》屏有浓郁西域风情,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188号墓。出土时共有八扇木框紫绫边牧马屏风,每扇均绘有鞍马和侍马人。西域之马与中原之马的确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画家的笔下表现得更强健挺拔。
| 侍马图屏
以上几幅绘画都可以改变成卷轴画作为装饰房间之物,高精度打印出来也无妨观赏。
打印的书法
第5集中,檀棋燃烛去幽暗的靖安司档案馆查资料,徐宾发现后忙不迭帮她找出来。在这个场景中,我们看到檀棋打开了一扇扇装着户部档案的柜子,而柜子里面的档案上却贴着一样的打印标签。打印标签降低了道具制作的成本、节省了时间。
唐初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与薛稷就奠定了他们在书坛的地位,之后还有“颜筋柳骨”与“颠张狂素”,唐代书法创造了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艺术巅峰。
实际上,唐代的书法也有不是大家的作品,可以另寻书法基础好的学生摹写唐代档案上的题签。
| 唐代张旭楷书《严仁墓志》
何家村在考古中除了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金银器之外,还有唐人墨书。其中的很多件银盒内装有药物朱砂,盖子上还有墨书所记数量和重量。
如下图墨书标明名称者“大粒光明砂”,盒盖内有墨书“大粒光明砂一大斤,白玛瑙铰具一十五事,失玦,真黄钱卅,黄小合子一,六两一分,内有麸,三两强,钗钏十二段共七两一分”。盖面墨书为:“大粒光明砂一大斤,白玛瑙铰具一十五事,失玦,真黄钱卅”。虽然此行书墨迹不知出自何人之手,但写得极有水准,点画老到、敦实又不失飘洒。
| “大粒光明砂”银药盒、“大粒光明砂”银药盒盖内有墨书
在唐代的长沙铜官窑中,也发现了唐人所书的青釉褐彩诗文执壶。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唐代长沙铜官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春水春池满》,流下书褐彩五言诗一首:“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此书法遒劲,行笔流畅,可见唐人书法神韵。
| 唐长沙铜官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
大英博物馆藏有一件《金刚经》,是唐代天佑三年八十三岁老人所手书。这卷《金刚经》册尾题:“天祐三年岁次丙寅(906年)四月五日,八十三老翁刺血和墨,手写此经,流布沙州,一切信士,国土安宁,法轮常转。以死写之,乞早过世,余无所愿。”
我们看到书法中能够传递一种情感,而打印机印刷出来的文字是冷漠的。这也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所写的《祭侄文稿》,为什么能够到今天仍然使观者动容落泪的原因。
| 大英博物馆藏《金刚经》册尾题记
总的来说,这部电视剧对于细节的还原较为考究,可以看出美术造型力图复原唐代社会风俗文化的用心。但是唐代距今过于遥远,虽管中窥豹但也有助今日理解唐代文化。希望日后涉及到古代历史的电视剧都可以以此剧为范本,深入发掘中国历史的文化资源。
作者90后,中国古代美术史与考古学研究者,博物馆狂热爱好者和挑刺型观众,民间手工艺收集者。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 图片 | 视觉中国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商务合作:biz@chinamoments.org
投稿、内容合作、招聘简历:friends@chinamoment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