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lphaGo击败柯杰,“冷扑大师”在德州扑克上的夺魁,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的较量开始得到广泛关注。
近日,知名媒体人、阳光媒体集团主席杨澜发布新书《人工智能真的来了》。杨澜认为,人工智能将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未来当你在无限强大的人工智能面前可以轻易实现自己愿望的时候,到底是你聪明?还是人工智能聪明呢?
针对这一问题,近日,知名媒体人、阳光媒体集团主席杨澜,与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在企鹅问答上展开了一场有关“人工智能能否超越人类智慧”的讨论。
在本次企鹅问答的讨论中,杨澜,和李开复主要在3个方面进行了深度探讨:
1、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
2、人类的大脑和人工智能相比谁更加高效,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
3、人工智能还存在着的隐患
一、人工智能在未来会是生活的标配
杨澜:在未来人工智能会像水、电一样无处不在。
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将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正在进入智能互联网的时代。无人工厂、智能仓库、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正在成为现实。无所不在的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让人工智能成为标配,像水、电一样无处不在。
李开复:人工智能在今天已经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将会创造巨大的财富,帮助消除贫困和饥饿。
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在许多给定任务的场景中,人工智能的表现将可以超越人类。他可以让AI的声音识别技术将更精准,电脑视觉技术也会提高,SLAM技术将让机器人的动作更加流畅,人工智能将会翻译,还会针对限定领域进行对话。
今天人工智能已经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将会创造巨大的财富,帮助消除贫困和饥饿。
人类的智慧是独一无二的,
“超级智能”在未来20年内不会出现
杨澜:人的智慧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情商、人和人相处的能力、社交的能力、爱的能力,都是人工智能无法学习的。在围棋上的不可战胜,不代表它能在各个方面超越人类的智慧。
我们经常会对人的能力产生一些质疑,我们学的也不够快,甚至学完了还忘。很多人高考时努力学习的东西,今天却大多都已经遗忘,曾经我们这么努力,结果还是会忘掉,那么人类的头脑算是高效还是低效呢?
这个问题我采访到麻绳理工学院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实验室结合研究的意大利科学家Tomaso Poggio,他认为失去某些记忆是人的高级智能的表现。
如果人无论什么事情都储存在自己的脑子里,第一、我们的大脑可能库存不够;第二、有一些是无效的信息就可以隐藏在你的潜意识当中了,不必每天出现在你的清醒的逻辑思维当中。
包括我们睡觉、做梦都是在释放我们的脑部的一些压力;所以恰恰是因为我们不会24小时的思考,我们会忘记很多我们学到看到的东西,才使得我们的头脑更有效的工作。
所以这是人类智能高级的表现而不是我们智能低下的表现,恰恰是因为我们人的不完美才是我们最可贵的地方,因为我们不可能得到永生才让我们每一天的生命更有价值。
做完《探寻人工智能》这个纪录片后,我对人类的定位似乎更清晰了。我们不用妄自菲薄,不要以为一个机器,在围棋上不可战胜了,它就在各个方面超越人的智慧。
我们人的智慧是有它独一无二之处的。也许在某一个机点上,机器会对知识各个学科的学习都超过了人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具有我们的综合智能。我们的情商、人和人相处的能力、社交的能力、爱的能力……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智慧。
并不是因为它没有用一个数学公式表达出来了,它就不是智慧。所以我相信机器在综合的层面上去超越人类还是很遥远的事情。
李开复:人工智能只是人类的工具而非一种智慧形式,所谓的“超级智能”在未来20年内基本不会出现。今天的人工智能,只是在某一个狭窄领域基于大数据优化,只能说是个很厉害的模式识别引擎。
通常,人们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很像各类科幻片中的惊悚情节。他们担心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带来所谓的“奇点”,即在人类发展的某一特定历史时刻,人工智能会完全超越人类智慧,继而将人类社会带入一场无法想象的变革当中。
人们甚至开始怀疑,人工智能是否最终会控制人类,使人类沦为所谓的“机械人”。马斯克等科技大拿的“预言”和“警告”又更加深了人们担忧。
从技术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只是人类的工具而非一种智慧形式,所谓的“超级智能”在未来20年内基本不会出现。
今天的人工智能,只是在某一个狭窄领域基于大数据优化,只能说是个很厉害的模式识别引擎。这些技术在给定任务中的表现已经被证明可以完全超越人类,可以为人类所用,提升效率,节省时间用来做更有趣的事情。
但是,至少在未来20年内,人工智能还不能独立进行常识性的推理、创造及规划工作,它们也不会拥有自我意识、情感及人类的欲望。
那种“全知全能的人工智能”尚不存在,现在已知的技术也无法开发出此类机器人。这种技术在未来数十年不会出现,也许永远都不会出现。
在可见的未来,人工智能只是辅助我们的工作,把人类从耗费人力的、重复性的、分析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我们有时间去追求那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人工智能是人类善恶的镜子
人性化的服务人工智能无法取代
杨澜:人工智能的研发者决定了人工智能的价值观,关注人工智能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创造人工智能的人群。
人类研发人工智能绝大多数都是想要改善生活,但也不乏纯在的隐患,这同样是人类未来威胁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需要关注参与创造人工智能的人群,因为他们决定了人工智能的价值观。
人工智能发展到现阶段,合成的语音,甚至合成的视频都已经变得非常逼真,曾有新闻上播了四段奥巴马的讲话,每一段都讲的是批评现在的政府等,主持人请让大家猜,哪一个是假,结果是四个都是假的,视频、表情、嘴形、语言都是可以合成的。
这也显现了一些人工智能的一些隐忧。其实人工智能就像一面镜子,它照见人类的善与恶,贪婪和恐惧、希望和爱。
这是一个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但不是无解的问题。技术永远是一个双刃剑。所有技术的革命和科技的发展,在人类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因为人的主观的乐观,或者是悲观就停止自己的脚步。
李开复:在未来,我们应该推动机器人向它们所擅长的领域发展,同时我们人类也应该做一些我们擅长的工作:创新、创造、社交沟通或者娱乐。
正如杨澜女士所说,人类的情感、社交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人工智能不具备的,它是我们智慧的一部分,也使我们区别于冰冷的机器。
那些“有爱”的交流,是机器难以取代的,比如:热情的导游、风趣的调酒师、饶富创意的寿司师傅,以及在社会变迁中产生的其他新职业。
因此,我们应该推动机器人向它们所擅长的领域发展,我们人类也应该做一些我们擅长的工作:创新、创造、社交沟通或者娱乐。
但是,尽管弱人工智能只能完成特定任务,也足以带来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机遇了。
它今天已经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将会创造巨大的财富,帮助消除贫困和饥饿,而人类则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同时,人工智能引发的挑战也是空前的:失业潮、贫富差距扩大、全球局势变化,这些才是最为严峻和棘手的问题。我们有限的时间应该用于拥抱这些机会、直面这些挑战,而非花大量时间讨论“超级智能”这些科幻小说的虚幻情节。
除了杨澜和李开复,还有许多资深自媒体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度解答,若想了解更多人工智能的相关信息,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企鹅问答”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