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创业故事,对接融资需求
欢迎做客【镁客·请讲】栏目
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让更多人看到你们
出于成本及产能等多方面考虑,特斯拉自造电池有着必需性和必然性。
策划&撰写:韩璐
日前,特斯拉向加拿大有关部门递交的一份备案材料显示,它已经悄悄收购了电池制造和工程公司Hibar Systems(海霸)。在备案材料中,Hibar已经被特斯拉列为自己的子公司,另外Hibar的官网也被“一个被特斯拉接管的页面”所取代。
虽然目前特斯拉和Hibar尚未对这起收购进行正面回应,但是从种种端倪来看,收购一事应该板上钉钉了。
据了解,Hibar主要生产电池制造设备,此前刚推出完整“高速锂离子电池制造系统”。此次收购案例的发生,不免让人想起自今年初以来特斯拉自造电池的一系列消息。
今年2月,特斯拉收购超级电容器和电池制造商Maxwell,特斯拉自造电池的传闻开始涌现。这之后不久,一则来源于特斯拉的新招聘消息更是为这一传闻增添了不少真实性,根据招聘消息,特斯拉正在招聘电池技术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单元设计人员、分析师、测试员等职位。再加上此次收购Hibar,特斯拉自造电池传闻的真实性越来越大,而对于特斯拉来说,自造电池也是必然会经历的一个阶段。
众所周知,电池就是电动汽车的“心脏”,而特斯拉的做法是与松下进行合作。但是依据特斯拉最近的交付速度,同时也向丰田、本田等车企提供电池的松下在产能上已经渐显压力。于是在8月份,特斯拉将LG化学拉入电池供应商合作伙伴队列,后者将为特斯拉在中国的汽车生产提供电池。
虽然产能问题得到了暂时的缓解,但是事件的背后也透露出了特斯拉在电池产能上的“短板”,不管是出于成本把控,还是产能提升等方面的考虑,特斯拉独立、或是与合作商同步生产电池都是有着必需和必然性的。
星标我们,不要错过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