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经常将数字化技术与电能进行类比。这两者之间的确有相似之处,例如两者都可四处传导,它们都引领了全球范围的经济转型。但实际上,数字化技术与电能截然不同。
今天电能的生产、分布与使用尽管在效率上大大提升,但与特斯拉和威斯汀豪斯的时代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摩尔定律奠定了计算能力指数级别的成长趋势,自此数字化技术的进化以及其引领的经济潮流在持续不断地变化,为各个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
在古老的印度寓言里,自作聪明的国王许诺将棋盘里的米送给大臣。条件是第一格里放一粒米,第二格里放2粒米,以此类推,直至摆满64格。谷歌的工程总监、未来学家Ray Kurzweil将目前的数字化技术比作“刚刚进入下一半棋盘”:前31格里的米,国王还能承受。到第32格,许诺的大米已经达到了40亿粒,覆盖的面积超过一个足球场。此后,大米的数量爆发式上升,累积起来超出喜马拉雅山的体积,超过全球的稻米总产量。
数字化技术正刚刚进入下一半棋盘,并且丝毫没有减慢的趋势。科技、媒体和电信等领域已经来到了珠穆朗玛峰脚下,而金融、医疗和消费品等领域来到了半山腰。而能源、工业品、建筑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刚刚走出足球场,蓄势待发。没有人能准确预测自己行业的未来。
因此企业的数字化战略亦不能一成不变,它需要不断进化和适应,不断发掘并抓住新的机遇。企业的领导者和CEO们需要“下好两盘棋”,他们既需要让公司在目前的竞争中取胜,亦需带领企业站在技术前沿,获得未来的竞争优势。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明智的企业会回答三个问题来探索企业今天和未来的战略环境:
我们能预测什么?
要做好准备,企业需要分析数字化技术的影响范围、时间轴以及可能的爆发点。根据这些分析得出可能性最大的情景和结论,并依此迅速采取行动。这样,企业才能对新的技术发展有所准备。
以汽车业为例,尽管自动驾驶的概念很早就出现了。但汽车业的创新却聚焦于能效、电动汽车和辅助驾驶系统上。当谷歌半路杀出,推出自动驾驶汽车的原型时,汽车企业却被打个措手不及。如今整个汽车业讨论的是,自动驾驶技术何时会达到爆发点,甚至何时能真正上路。
颠覆出现在哪里?
一位汽车业的高管曾询问无人汽车的开发者:“为什么你们的车里没有方向盘?”。开发者回答道:“因为我们提供的是交通服务,而不是驾驶体验。”
这段对话十分耐人寻味,领导者应时刻站在竞争对手的角度,来发现那些可能被颠覆的薄弱之处。明智的企业不但会在自己的行业中寻找潜在的颠覆者,更会在临近行业关注新的技术发展,思考自身的资产和能力是否能成为其他行业的颠覆者。
我们如何塑造市场?
品牌、分销渠道、供应商关系等能力不会在数字化时代消失,但重要的是公司如何利用这些能力来塑造市场,或者需要获得哪些新能力来适应新的市场。我们的研究显示,CEO常常高估公司预测和塑造市场的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企业可能需要一些非传统的战略行动。例如势同水火的竞争对手奥迪、宝马和戴姆勒却联手收购了诺基亚的HERE地图业务。此举降低了被谷歌或苹果等平台控制的战略风险。
对目前和未来的环境进行分析必不可少,但这还不够。公司还需要探索并选择自己的战略机遇。为此,我们开发了BCG数字化机遇矩阵,它包含两个轴,其中纵轴为再造价值链,横轴为产品和服务创新。(参阅下图)
再造价值链。放弃使用数字化技术优化公司流程的机遇简直是犯罪。对那些资历不浅的人来说,这听上去和1990年代Michael Hammer引领的企业流程再造风潮没什么区别。但两者实际上不可同日而语,如今最先进的IT技术更加灵活、更有效且更人性化,即便是对IT一窍不通的管理者也可轻松掌握。
数字化再造的复杂程度和影响范围各不相同。在一些公司,它可能仅仅是单一步骤的改良;在另一些公司,它可能跨越多个部门,甚至超出组织的边界。例如,在实体、线上和移动渠道实施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大大提升销售效率,为企业创造不菲的价值。另一个明显的机遇是端对端的流程全自动化。在HR和财务等支持部门实施,都可以快速见效。
特斯拉公司就再造了产品的分销渠道,在最新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他们彻底抛弃了汽车分销商,采用只有一辆车的展厅,销售全部搬到网上,并且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产品和服务创新。追求效率和效能的流程再造大多时候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而产品创新则更加开放,它需要的是创意和远见。数字化技术,尤其是大数据和高级分析学为产品和服务创新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例如在汽车和火车上安装传感器,它们可提前预判潜在的故障,让企业防患于未然。还有一些简单的信息服务,例如Waze,它可以让驾驶者之间分享交通路况。
另一些创新则给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冲击,例如Uber正在改变交通领域内的分享经济,模糊了乘客与司机之间的关系。尽管Uber并没有影响传统汽车厂商的产品,但它的确对供需两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在如今的商业环境下,先进的技术转眼就会过时,要始终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必须不间断地进行自我创新。在我们的数字化机遇矩阵里,包含下列三个阶段,它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创新循环。
1. 增强。从战略层面上讲,增强意味着巩固公司现有的战略地位。你应该从那些立即产生价值的地方入手。尽管这是公司数字化之旅的最初一步,但它能磨练公司的数字化经验,并在短期内创造不菲的价值,为公司未来的数字化机遇提供基础。这个类型的机会包括预判维修、为供应商和客户提供数字化连接和添加推荐引擎等等。
2. 探索。探索意味着企业需要在现有业务周边临近区域寻找机遇,或者对价值链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整。其中的案例包括添加辅助驾驶功能,通过地理分析数据优化分销渠道等等。公司的探索战略应上升到C级管理者应关注的级别了。它通常需要公司在数字化业务中投入大量的资源,且需要谨慎地追踪他们的表现。很多公司会进行一系列的风险投资组合,以探索那些可能出现重大突破的领域。
3. 转型。转型是涉及企业方方面面的战略行动,常常需要数年的时间。它产生竞争优势的潜力最大,但同时风险也最高。从战略的角度看,企业的CEO需要拥有未来5-10年的愿景,依此反推出现在应采取的战略行动。转型战略应该是CEO最优先的任务,它需要大量的投资以及新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
在与客户合作的经验中,我们发现如果企业高管能正确掌握这三个阶段的战略,公司就能在短期与长期利益,以及流程再造与产品创新之间保持稳当的平衡。在设定优先级别时,我们提供以下三条建议。
战略最终就是作选择。你不能做所有事。你也不能同时做所有需要做的事。因此你需要对创新的行动和阶段进行明智的选择。在快节奏的数字化时代,你的企业也许缺乏塑造市场的能力,那么你最明智的战略应该是提供互补的产品或服务,为“数字化掘金热”提供铁锹也能发大财,或者抓住数字化技术成本指数级下降带来的机遇。
传统智慧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则是大错特错。数字化时代有一些所谓的传统智慧,例如“赢者通吃”,“数据是21世纪的石油”等。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下,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竞争优势可能在转眼间易手,因而赢家也是异常脆弱的。类似的,石油是古老和稀缺的,然而数据却是新生的,且时刻以指数级增长。实际上,最有价值的数据并不在陈旧的数据库里,我们认为它们还未被收集起来。因此没有什么传统智慧是永远的真理。
时刻做好两手准备。要获得持续的成功,企业需要在长时间内主动地管理自己的业务组合。就像著名的纳什均衡,你的优势和弱点会决定它们自身的分量。
例如戴姆勒奔驰就在加强其汽车的辅助驾驶和互联功能。同时它建立car2go业务,收购了德国拼车服务平台mytaxi,来探索汽车分享经济。最后它也在实验完全自动驾驶汽车的转型战略。
数字化技术带来的创新和行业变革是史无前例的。要想保持基业长青,企业需要在目前激烈的竞争中思考如何在未来取得成功。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好消息是,即便你先失一局,如果你能抓住数字化技术带来的创新机遇,也有机会在未来收复失地,苹果和IBM就是最好的榜样。
先进制造业+工业互联网
产业智能官 AI-CPS
加入知识星球“产业智能研究院”:先进制造业OT(自动化+机器人+工艺+精益)和工业互联网IT(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产业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在场景中构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学习提升”的产业智能化平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DT驱动业务、价值创新创造的产业互联生态链。
版权声明:产业智能官(ID:AI-CPS)推荐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涉权烦请联系协商解决,联系、投稿邮箱:erp_vip@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