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tle brain, Big deal: 自动化所团队发现人类小脑功能异质背后的遗传学证据

2022 年 3 月 11 日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CASIA


解锁更多智能之美

脑功能组织模式的两个基本准则是分离和整合。功能分离是指不同功能(如运动、感觉或高级认知)的特征区域在解剖空间上是分离的;与此同时,支撑功能分离的神经解剖结构又需要相互联系,即谓功能整合。人类大脑的各种高级功能,如情绪、记忆、认知等便依赖于功能分离与功能整合之间的动态平衡,其失衡也会导致各种精神障碍的出现。因此研究功能分离与功能整合之间的动态平衡是神经科学领域中的关键性科学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神经系统内信息处理交流的模式以及产生高级认知功能的基础,同时也能够帮助阐明精神障碍的发病机理。

目前,相较于对人类大脑功能组织模式的认识,我们对功能分离和功能整合之间的关系在人类小脑中如何表征和交互仍知之甚少。人类小脑虽然体积小,仅占整个人脑体积的十分之一,但却包含了整个脑部50%以上的神经细胞。在过去长达两百多年里,小脑区域被认为只在运动任务和感觉信息处理中发挥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它还参与到了情绪、语言、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中。同时,大量的研究也发现小脑的改变也与包括自闭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在内的多种精神障碍相关。关于人类小脑的一个有趣的悖论是小脑皮层的细胞构筑近乎同质与其复杂的功能异质性之间的不一致。细胞构筑高度同质的不同小脑区域是如何参与功能分离的呢?不同于大脑皮层,人类小脑的功能多样性更多地取决于小脑与小脑外结构的广泛相互连接,而非其高度均一的细胞构筑。既然普遍认为人类神经系统的宏观功能组织是由潜在的微观基因表达调节的,那么小脑这种独特的内在功能组织模式是否也是由基因调控的呢?如果有其遗传基础,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进行运作的?至今,这些问题还未被系统地研究和回答。

近日,中科院自动化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樊令仲研究组联合国科大中丹科教中心、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等国内外研究机构,在国际精神疾病领域知名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上发表了题为“Uncovering the genetic profiles underlying the intrinsic organization of the human cerebellum”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小脑功能异质性及其驱动因素(即小脑连接、小脑-皮层连接)的遗传基础,为解析自发状态下小脑内在功能组织模式提供证据。

该研究运用了脑影像-转录组关联分析的思路,结合人脑转录组图谱(Allen Human Brain Atlas)和多模态人类脑影像数据,不仅鉴定出了443个小脑功能网络特异性基因,而且发现这些基因的共表达模式与静息状态下小脑自发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C)密切相关。其中90个基因还与大-小脑的情绪和认知功能网络的功能连接有关。

通过观察基因共表达和功能连接之间偶联关系的变化,这443个小脑功能网络特异性基因被"虚拟敲除"分为了两个子集:基因贡献指标为正的基因集(positive gene contribution indicator, )和基因贡献指标为负的基因集(negative gene contribution indicator, )。通过后续的基因功能注释发现, 主要参与小脑的神经发育过程,并在小脑延长的发育期显著高表达。而 与神经递质传递有关,并且在婴儿晚期、儿童早期、青春期和成年早期显著表达。更有趣的发现是, 与情绪认知行为高度关联, 同时与许多表现为小脑功能异常的神经精神疾病显著相关。

基因"虚拟敲除":基因共表达和功能连接之间偶联关系

综上,该研究发现了小脑功能分离背后的网络特异性基因与小脑内部以及大-小脑之间功能连接的高度相关。这些结果有助于重新思考小脑功能高度异质性背后的遗传基础,并为小脑参与高级功能以及神经精神疾病的功能障碍,提供微观-宏观相交互的可能性机制解释。同时,该研究还确定了重要的遗传标志物 ,支撑了小脑功能网络在情绪认知行为和许多脑部疾病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这些发现暗示了建立小脑"基因—连接—功能/功能障碍"关联性假说的可能性,同时也为之后揭示小脑在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等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中扮演的角色提供了基础。

人类小脑功能异质的遗传学基础研究思路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是中科院自动化所与国科大中丹科教中心联合培养的王亚平同学与中科院自动化所柴霖同学。上述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项目的大力支持和资助。






文章链接

Wang, Yaping#, Lin Chai#, Congying Chu*, Deying Li, Chaohong Gao, Xia Wu, Zhengyi Yang, Yu Zhang, Junhai Xu, Jens Randel Nyengaard, Simon B. Eickhoff, Bing Liu, Kristoffer Hougaard Madsen, Tianzi Jiang, and Lingzhong Fan*. 2022. Uncovering the genetic profiles underlying the intrinsic organization of the human cerebellum, Molecular Psychiatry. 

DOI:10.1038/s41380-022-01489-8.

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80-022-01489-8

文连接:  

https://rdcu.be/cIAFV





欢迎后台留言、推荐您感兴趣的话题、内容或资讯!

如需转载或投稿,请后台私信。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以下简称自动化所)成立于195610月,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国立自动化研究机构和最早开展类脑智能研究的国立研究机构。自动化所同时是中国科学院率先布局成立的“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的总体牵头单位,“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依托单位之一,也是国内外首个“人工智能学院”牵头承办单位,具有从智能机理、智能芯片、智能算法到智能系统完整的学科分布和优势领域。    

  六十多年来,自动化所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建国发展初期,自动化所开拓了我国的控制科学,为“两弹一星”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改革开放年代,自动化所开创了我国模式识别智能信息处理的新领域;1990年代,自动化所以控制科学为基础,率先布局了人工智能研究;2010年起,自动化所率先布局类脑智能研究;2018年,自动化所开启自主进化智能研究的新格局。 

  自动化所现设科研开发部门14个,包括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脑网络组研究中心等科研部门。还有若干与国际和社会其他创新单元共建的各类联合实验室和工程中心。 

  2018年底,自动化所共有在职职工898人。其中科技人员696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03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221人;共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3人(新增2人);IEEE Fellow9人(新增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万人计划”入选者11人(新增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0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5人(新增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 

  自动化研究所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现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等1个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计算机应用技术等1个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等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学研究生722人(其中硕士生273人、博士生449人)。在站博士后81人。 

  自动化所长期坚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在生物特征识别、机器学习、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机器人和智能芯片等领域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方法和体系,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已形成从原始创新、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到技术转移转化的智能技术生态,正在迈入国际上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战略高技术研究机构。

   近年来,自动化所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发表论文数量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专利申请和授权量连年攀升,多年位居北京市科研系统前十名。绘制的“脑网络组图谱”第一次建立了宏观尺度上的活体全脑连接图谱,获得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量化神经处理器(QNPU)通过自主创新的架构设计和神经网络优化技术,首次在资源受限的芯片上实现了大规模深度神经网络的独立计算,处于业界领先水平。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实现了从中距离到远距离的可识别生物特征信息(虹膜-人脸-步态)全覆盖,研制成功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远距离虹膜人脸多模态身份识别产品,在国家重要安全领域推广应用,相关技术入选2018年度“十大技术突破”;音智能处理整体解决方案已经受过大规模实际应用检验,系统接口已成为行业标准;基于自动化所语音识别技术的“紫冬语音云”在淘宝、来往等阿里巴巴旗下移动客户端产品中得到推广;“分子影像手术导航系统”通过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安全性及有效性检测认证并进入临床应用;“仿生机器鱼高效与高机动控制的理论与方法”获得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研制的机器海豚实现了1.5倍体长的最高直线游速,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机器海豚完全跃出水面;“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分别成功应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安保工作中,为社会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研制的AI程序“CASIA-先知1.0”采用知识和数据混合驱动的体系架构,在2017首届全国兵棋推演大赛总决赛中71的悬殊比分战胜人类顶级选手,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博弈对抗领域的强大实力;与中国日报社合作构建“全球媒体云”综合平台,受到广泛好评;研制的电子光学玻璃印刷全自动AOI智能检测设备,可全面监控丝印关键制程品质情况,实现整个丝印工艺的全自动化生产,该技术一举填补了电子玻璃行业空白;“基于ACP方法的石化企业智能管理系统及应用”先后应用于茂名石化、齐鲁石化,为实现企业生产管理的精细化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并荣获“中国石油与化工自动化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新的征程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努力创建规范高效、民主和谐、环境优美、具有强大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际知名的国家研究所,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MIT设计深度学习框架登Nature封面,预测非编码区DNA突变
专知会员服务
14+阅读 · 2022年3月18日
专知会员服务
153+阅读 · 2021年6月10日
智源发布!《人工智能的认知神经基础白皮书》,55页pdf
【Nature通讯】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中的个体差异
专知会员服务
13+阅读 · 2020年11月16日
我们从哪里来?跨物种脑网络组图谱绘制为研究人类本源增添新证据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0+阅读 · 2021年7月12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CSKG: The CommonSense Knowledge Graph
Arxiv
18+阅读 · 2020年12月21日
VIP会员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