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易贸生物产业大会(EBC)于3月8日上午在苏州正式开幕,超1000位行业精英参与了这场盛会。本次会议由易贸医疗主办,诸多行业协会、机构、企业支持协办,大会聚焦精准医疗,覆盖诊断、治疗、用药全产业链,融合政策导向、市场投资、技术研发、临床应用等话题。
本届大会设置了体外诊断、抗体药物及新药研发、细胞免疫治疗、中国PDX产学研创新联盟、产业投资&路演五个专场,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等提供不同的展示平台,促进产业与科研、资本、临床的深度交流。生物探索做为这场千人行业盛会的首席合作媒体,会在第一现场做及时报道,敬请关注。
中国工程院陈志南院士首先发表题为《自通用医学迈向定制医学》的主题演讲,他从中国制造2025(生物医药)和个体化医学与定制医疗两个纬度着眼,为我们带来政策和国际视野方面的启迪。
陈院士表示,中国制造2025指出,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其中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部分,提出三点:一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重点包括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临床优势突出的创新中药及个体化治疗药物。二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响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三实现生物3D打印、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具体来说,到2020年,推动一大批企业实现药品质量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100家药品制剂企业取得美、欧、日和WHO认证,并实现产品出口;研制并推动10-20个化学药及高端制剂、3-5个新中3-5个新生物技术药及伴随诊断试剂、在欧美完成药品注册;2020年前国际专利到期重磅药物90%以上实现仿制;突破10-15项重大核心关键技术,初步建立国家药物创新体系。
到2025年,通过WHO、ICH国际组织,更多参与主导国际生物技术药物和化学药物国际标准制定;发展针对重大疾病及某些重要罕见病的化学药物、中药和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实现30-35个创业药物产业化;10-15个我过自主产权新药通过FDA或欧盟认证和WHO预认证,进入国际市场;进一步价钱顾国家药物创新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医药国际化发展。
随后他还特意“点名”三代测序技术,他表示,三代测序技术已经悄悄地进入市场,大大缩短了时间和提高了效率。
另外,陈院士还重点介绍了肿瘤免疫治疗。肿瘤治疗发展至今经历了三次革命,第一次革命:化疗药物(1942);第二次革命:靶向药物(2003);第三次革命:免疫疗法( 2010)。目前现代肿瘤免疫治疗主要就是包括以下:1.抗肿瘤单抗药物(美罗华、赫赛汀)2.抗免疫检查点抗体药物(PD-1,CTLA-4)3.过继性T细胞治疗(ACT);肿瘤浸润淋巴细胞(Expanded TiLs);基因工程T细胞(CAR-T,TCR-T)4.树突状细胞疫苗5.肿瘤治疗性疫苗。
最后,陈院士引用现任FDA局长的话:“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医疗创新前沿,能够重编病人自己的细胞来攻击致命的癌症,基因和细胞疗法等新技术能够在转化医学和治疗许多难治性疾病方面创造拐点。”总结来说,免疫治疗是未来重要的趋势。
随后,中国科学院陈润生院士发表题为《基因组、大数据、精准医学与人工智能》的主题演讲。他说,最近30年生物医学领域最重要的进展就是,人类遗传密码的破译,这也导致了精准医学的出现。精准医学的核心就是组学大数据与医学的结合,包括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表观组等组学大数据。
精准医学能使医学发生什么本质的变化?陈院士说,精准医学可以导致大健康概念的变化,将从当前的诊断治疗过渡到未来精准医学时代的健康保障为主。这种理念的变化会导致大健康的政策变化,同时也会带动产业的发展。基于精准医学理念的个体化医疗市场规模日益扩大,2018年前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2238亿美元。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生物样本和数据、基因测序、分子诊断、基于精准医学理念的个体化治疗等相关产业将被带动快速发展,孕育巨大市场空间。那么实现精准医学要有哪些基础?陈院士强调,必须建立组学团队,而且要培养两方面的能力:一能获取组学数据,二能够读懂组学数据。
总结来说,精准医学是未来。那么,我们有多少非编码基因还没被发现?陈院士列举了一个数字,几年前,日本的遗传研究所(RIKWEN)在小鼠中获得了约181000个全长的RNA转录本,其中编码蛋白质的转录本仅有约20000个,其余约161000个转录本全部归属于非编码RNA。如此看来,未来有无限创新机遇。
最后,金斯瑞首席战略官朱力博士发表题为《创新抗体药平台:探索与展望》的主题演讲。他说,目前全国获批单抗药物数量为73个,而国内获批单抗药物数量为23个;全球处于临床阶段的单抗药物数量为575个,而国内处于临床阶段的单抗药物数量为64个。从数据来看,中国抗体药产业才刚刚起步,与国际市场相比,存在不少的差距。
那么中国现阶段创新抗体药特征如何?朱博士说,主要呈现以下三点特征:me-too,me-better为主;热门靶点拥挤、重复申报;渐进性创新。
如此看来,创新药抗体的机遇在哪里?“突破性创新”才是出路!朱博士强调,突破性创业也会带来高回报,比如Humira蝉联6年药王,年销售将达200亿美金。再比如说,后起之秀Opdivo和Keytrude的王者之争,Opdivo上市仅四年已超过50亿美金。
而我们所熟知的,制药巨头阿斯利康就是经历了一系列困境,然后及时调整涅槃重生。2005年-2010年,阿斯利康面临研发产出率只有4%的困境,低于行业均值。2011年阿斯利康做了巨大的内部修正和调整,从2012年-2016年,开始执行5R framework;并手握15个创新药(其中6个抗体新药)进入3期临床,最终6个成功上市;而奥希替尼从临床试验到上市许可仅历时两年半,是阿斯利康史上最快的研发项目之一……经过这一系列的调整,阿斯利康研发产出率提高至19%,提升近5倍。
朱博士最后总结道,中国抗体药正通过渐进性创新缩短与国际市场的差距,未来的产业发展需要化渐进性创新为突破性创新,金斯瑞生物药发现与开发平台致力于帮助中国企业加速研发进程,金斯瑞SMAB双抗平台致力于帮助中国企业增加产品核心竞争力,实现弯道超车。
下午还有体外诊断、抗体药物及新药研发、细胞免疫治疗、中国PDX产学研创新联盟、产业投资&路演五个专场,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探索君的后续报道。
End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须在正文前注明来源生物探索。